任尚
食用菌產業化是農業產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搞好食用菌生產,加快推進我區食用菌產業化進程?筆者經多年實踐、考查、論證,對食用菌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提出粗淺之見,供參考。
1現狀
1.1食用菌產業化,即以食用菌規模化生產基地為基礎,以科學技術為先導,以合作經濟組織為依托,以加工銷售企業為龍頭,實行科、工、農、貿的一體化。鑒于生產食用菌成本較低,效益較高的優勢,全國各地發展勢頭強勁。縱觀我區食用菌生產,近幾年發展較快,部分鄉鎮已基本形成產業化雛形。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初全區食用菌栽培料約100萬公斤,2016年猛增至600萬公斤,增長好幾倍,信義鎮永紅村、小神頭村,分別建成平菇和蟲草生產基地,不少食用菌種植戶已由原來的技術指導和供應菌種發展為產、供、銷—體化的菌業公司。在產業結構轉型期,我區已有不少煤焦集團企業看好食用菌產業,他們因地制宜,合理確定生產布局,注入大量資金組建食用菌公司,進行社會化服務和一體化經營。隨著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我區食用菌品種也在不斷增多,已由原來的平菇發展到目前的香菇、雞腿菇、蟲草等多個品種,種菇水平不斷提高,出菇率由初始的20~30%,提高到目前的60~70%,平菇出菇率已達150%。
1.2我區食用菌產業雖有相當發展,但與產業化的要求仍
相距甚遠。目前,95%以上的菇品靠自產自銷,菇價大起大落。現有食用菌經銷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層次低,龍頭作用極其脆弱。市場體系不健全,全區菇品銷售集散地。技術服務體系建設極其薄弱。缺乏一批高素質的科技隊伍。因以上種種原因,而出現以下幾種不良現象;其一,我區食用菌消耗與農業下腳料的比例偏小。據了解,一般市、區食用菌消耗與下腳料比為1:30先進市區為1:20,我區則為1:100,至使大批下腳料浪費。其二,品種比較單一。2016年全區食用菌產量600萬公斤,其中平菇占95%以上,香菇、金針菇、雞腿菇、蟲草等數量很少市場競爭力弱。其三,菌種生產多、亂、雜現象時有發生。為數不多的制種戶技術落后,設備陳舊,衛生條件差。
2對策
為使我區食用菌生產步入快速發展軌道,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盡快建成協會+公司+農戶的龍頭實體
鑒于農技協具有人才薈萃、知識密集、凝聚力較強的優勢,經過有效扶持,可發展成為龍頭實體。因此各有關部門要積極制定優惠政策,創造寬松環境,著力發展農技協事業。對技術指導和服務型的農技協要引導其向實體的方向發展;對已有一定規模的農技協要注重提高經濟質量,擴大經濟規模,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使之盡快成為龍頭。農技協還要做好信息提供、產品開發、銷售服務等工作不僅讓會員根據市場情況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還要讓會員的產品產的出,銷的動,最大限度地解決會員的后顧之憂。
2.2完善市場服務體系,疏通產品流通體系
發展食用菌生產,建設食用菌生產要素市場和產品銷售市場至關重要。鑒于目前要素市場較為混亂的具體情況,建議政府規范管理工作。對菌種生產廠要嚴格實行許可證制度,凡不符合條件的不得審批。已經建立的要限期整改完善,堅決杜絕假冒偽劣菌種上市。對生產中需要的藥物、薄膜要統一標準,注意檢查,嚴防假冒偽劣菌種坑農事件發生。對于產品銷售市場,在有效利用現有集貿市場的基礎上,積極擴建幾個規模大,起點高、基礎設施齊全的大型食用菌集散中心,并做好預測工作,實現以銷定產。
2.3加強技術指導,提高菇農種菇水平
種植食用菌技術要求較高,稍有不慎易導致失敗。因此,在組織群眾進行食用菌栽培時一定要把栽培技術傳授到家,
使廣大菇農切實掌握要領,并做好調查研究,隨時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科協應負起對制種的等骨干人員的培訓的重任。基層科協主要進行普通培訓,提高廣大菇農的科技素質。各食用菌協會,研究會是推廣技術的重要力量,在技術指導的基礎上,各協會要大力組織技術承包、產品經營等,切實推進食用菌產業化的較快發展。
2.4建設食用菌科技培訓、示范基地
目前我區尚無一處集制種,生產、教學培訓為一體的示范基地,廣大菇農干無所學,學無所依。若靠外出參觀獲得技術,不僅花費大,也往往蜻蜒點水,取不到真經。建議區政府建一座綜合性科普示范基地、并配備精干人員具體運作,使之切實起到示范帶動作用,以保證我區食用菌行業健康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