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珍
引言
為了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促進男女平等,充分發揮婦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全國人大于1992年4月3日經七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該法又在2005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上修改,其中修改后的第二條規定:“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第三十二條規定:“婦女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補償費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特別增加了第三十三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婦女未婚、結婚、離婚、喪偶等為由,侵害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各項權益。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首次將“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寫入黨的報告之中,進一步表明了黨和國家對新形勢下實現男女平等問題的高度重視,對新時期婦女兒童權益的密切關注。
安徽省旌德縣在開展的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
制改革中,認真貫徹落實關于保護婦女兒童權益的有關法律規定,充分結合當地的村情、民俗,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舉措,真正做到了“男女平等”,維護了廣大農村婦女的合法權益,維護了農村家庭關系的和諧穩定。
1農村婦女權益保護。直接關系農村婦女的生存發展、農村的穩定和社會的和諧
1.1封建社會殘余忽視婦女財產權益
我國有著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經歷,受封建思想影響,“男尊女卑”的現象在一些地方特別是在農村廣泛存在,婦女在家庭和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依附男人的現象。特別是在生產資料的掌控、農村土地承包、行使民主政治權利等方面,“男人當家作主”、“男人說了算”的現象尤為嚴重。在分配方面,農村依然保留著以男權為中心的傳統財產分配方式。
1.2婦女財產權益直接決定婦女社會地位
在一些地方,由于“外嫁女”、“離婚婦女”、“喪偶婦女”等社會群體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他們的生活和處境十分困難。造成了一系列影響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問題的發生。以“外嫁女”為例,“外嫁女”權益受侵害的實質是農村集體成員的資格。成員資格主要由兩部分內容構成:戶口、村民待遇。村民待遇包括享受本村的宅基地使用權、使用公共設施的權利、承包經營權、參與決策的權利、參與征地補償款、集體經濟組織分紅的分配權。實際上,在婚喪嫁娶和國家征地過程中,婦女的土地權利最易流失。
1.3婦女財產權利關系社會和諧穩定
1988年9月1日,全國婦女第六次代表大會上,將“自立”寫進了工作報告和婦聯《章程》,倡導婦女“樹立獨立意識,體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反對依附順從”。“解放婦女問題,一方面,社會要給婦女創造一個平等的發展機會。另一方面,必須動員婦女投身于改革和建設中去,在社會勞動中實現自己的勞動權利和利益,體現自身的價值,贏得社會的尊重”。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特別是保護婦女財產權利,即是保障社會公平的舉措,同時也是保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需要。
2婦女的經濟地位是衡量和評價婦女整體社會地位的決定性因素
2.1婦女的經濟地位決定其社會地位
婦女的經濟地位它直接制約著婦女在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地位,成為衡量和評價婦女社會地位的物質基礎,是衡量和評價婦女整體社會地位的決定性因素。從廣義上講,婦女的經濟地位包括婦女在社會和家庭兩個層面的經濟地位。社會中婦女的經濟地位是指,相對于男性,婦女在社會經濟關系中所處的位置。而婦女在家庭中的經濟地位是指婦女對家庭經濟,包括財產和收入控制程度以及婦女作為家庭成員獲得和享有家庭經濟資源的狀況。
2.2婦女經濟地位由她是否能獨立平等的掌控生產生活資料來決定
婦女的經濟地位主要由婦女對經濟資源和經濟收益的享有和控制決定的。控制意味著經過掌握分配資本者的同意后才能使用或者消費資本。由于資本的控制權最終意味著支配享有權的能力,男人和女人對資本的控制權在任何時候都比享有權重要。
2.3樹立婦女在法律地位上與男人平等的思想,必須充分尊重婦女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現階段,要打破男人在社會生活中充當主導者的角色定位,樹立婦女在法律地位上與男人平等的思想,就必須充分尊重婦女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農村婦女在新時期對新農村建設的貢獻不可忽視。農村婦女是精神文明、和諧家庭、和諧社會主義的創造者。一個村的文明程度、社會風氣的好壞,很大程度決定于該村婦女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質。隨著城鎮化建設和勞動力轉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已離不開婦女的參與,特別是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富余勞動力轉移步伐的加快,廣大農村婦女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依靠群體。農業生產人群中婦女化的趨勢日益明顯。
3旌德縣在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中探索出讓農村婦女手握股權證擁有滿滿獲得感的可復制新路
3.1制定方案時,婦女同樣享有決定權
在改革尚未開始,制定方案時,旌德縣充分考慮到婦女的意見,在召開的村民大會上,婦女享有同男人一樣的話語權、表決權。
在成員界定階段,旌德縣充分尊重鄉風民俗和村民自治,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在針對外嫁女問題上,有的村合理設置時間節點,以時間節點前戶籍人口為準。如興隆鎮三峰村,以2016年3月23日為時間節點,在此時間節點以前嫁出去的婦女,戶籍未遷出仍然在三峰村,即享有股權;在此時間節點以后死亡的婦女,仍然享有股權。堅持“一桿尺子量到底”,在人口調查摸底后,三峰村進行公示并召開村民大會,在村民大會上,村民以戶為代表,對公示情況陳述意見并進行表決,39.4%的婦女代表參加表決、提出了建議意見,村人口摸底調查小組修改了摸底調查時的錯誤,重新進行了公示。有的村以原始戶籍所在地為準。如孫村鎮合慶村,采用計算農齡方式配置股份。從1999年8月1日起至2016年3月24日,凡在此期間合慶村村民為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具體股權享受對象界定時,規定量化年數一律以戶口為準;新生兒,從出生之年開始計算農齡;因婚嫁戶口變動人員,婚入按戶口遷入日之后計算農齡,嫁出按戶口遷出日為截止日期計算農齡。在農村股改的成員界定這關鍵的流程里,有力的保障了婦女們的權益,體現了股權一樣、男女平等的原則。endprint
3.2折股量化,婦女同樣享有股權
旌德縣充分考慮每個村的人口構成、村組合并等實際情況,依照村民意愿,靈活折股量化。人口不多、流動量少、戶籍制度較為完善的村,可以按照戶籍人口數設置人口股;人口較多、流動量大,或涉及到并村、并組等因素,可以采取農齡股的方式設置股份。合慶村在股改過程中,為充分保障廣大婦女權益,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張榜公示無異議,該村所有外嫁女及嫁入女均為本次股改對象。經成員界定,以1999年8月1日起至2016年3月24日為時間節點,按照1年1股計算,不足1年算1股,全額17年17股。該村共2754人參加股改,按農齡股(或叫勞齡股)設置了40272股,每股折4.47元。其中外嫁女267人,設置了2403股。
3.3集體經濟組織運行時,婦女同樣享有收益權
股權管理上,實行一戶一證、增人不增、減人不減。集體資產折股量化到人后,由股份經濟合作組織向股東發放股權證書,股權證上,婦女同男人一樣填寫在股權證書上,作為其持有集體資產、參與管理決策、享有收益分配的憑證。量化的股權可以繼承,一般情況下不得轉讓。特殊情況可以按照股份合作社章程,通過規范、合法的程序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進行轉讓,但不得隨意退股提現。
旌德縣的做法真正實現了每個集體的成員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是成員,必有份”的原則,切實保障了婦女兒童的權益。這一做法不僅增強了婦女在社會生活中平等參與社會事務的權利意識;提高了婦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經濟地位;有效化解了二輪土地承包后,部分嫁入婦女沒有承包經營土地而產生的矛盾;最直接的效果是增加了農村婦女家庭經營性收入。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及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化轉移,農村婦女越來越多的成為農村勞動力大軍中的一員。孫村鎮合慶村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積極引進、入股合慶500畝蘆筍大棚種植基地項目。為增加婦女家庭收入,安排婦女同志在合慶蘆筍大棚種植基地務工,截止22017年5月份,已安排婦女社員104人務工累計7800天,掙得務工工資62萬余元(80元/天),極大的增加了婦發家庭收入,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明顯。合慶富陽社員呂美芝,家中丈夫得病喪失勞動能力,父母年邁,子女讀小學,因家庭束縛,無法外出務工,去年是村中精準扶貧對象,今年村里積極聯系按排在家門口蘆筍基地務工,截止5月,已累計務工84天,領取務工工資6720元。旌陽鎮新橋社區集體經濟公司在分紅時,社區1237名婦女與男性一樣享受了分紅。
旌德縣在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中,為35502戶農民發放了股權證,122783人成為了村集體經濟公司股東,其中占比49.8%的婦女61146人同樣享有了集體股權,有力地捍衛了婦女權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