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鐸+王強+王銀霞
農技推廣體系是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橋梁,是聯系科研、教育及生產的紐帶,是促進農業技術進步、增強農業生產能力、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的推廣模式已明顯與現代農村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為促進現代農業發展,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必須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強化農技推廣服務功能。
1穩定農技推廣隊伍,建立以國有農技推廣機構為主體的多元化農技推廣體系
1.1要穩定和加強市、縣農技推廣機構。切實履行好法律、法規授權的執法和行政管理,制訂農業生產發展和技術推廣規劃并組織實施,承擔重大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植物病蟲害及農情的搜集、監測、預報、防治和處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農業技術咨詢和培訓,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1.2要加強鄉鎮農技體系建設,提高管理水平。鄉鎮建立集農技、水利、種子、植保、土肥、信息為一體的綜合服務站,有條件的縣建立區域服務站,鄉鎮J報務站除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推廣任務外,還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推廣先進技術,為農民提供產、供、銷、信息一體化服務。三是要培育扶持各類民辦科技服務組織。積極支持和鼓勵農業科研單位、教育機構、種養購銷大戶、龍頭企業、科技人員創辦各種農民協會、研究會、合作社等民辦科技型服務組織,建立科技示范場,為會員及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物技結合連鎖經營服務,使科技、生產和市場結成共同體,培育多元化服務組織,共同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2多方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力度
2.1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認真落實對農業和農業技術推廣的投入,將農業技術推廣資金列入地方財政預算,并做到逐年穩定增長,以提高農技推廣事業費。要建立農技推廣獎勵基金,對農業科研成果研究開發和適用技術普及推廣等有貢獻的給予獎勵。對基層農業技術機構編制內的人員經費、養老保險、醫保經費等要列入地方財政預算,切實給予保障,真正實施農技推廣隊伍的規范化管理。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從其舉辦的企業的以工補農、建農資金中撥出一定數額,用于鄉、村農業技術推廣的投入。
2.2放活經營,提升產業化服務能力。鄉鎮農技站要在做好公益性基礎農技推廣服務的前提下,努力拓寬農技推廣服務經營渠道,多層次、多成分、多形式發展貿工農、產供銷一體化的社會化、專業化服務,通過試驗、示范、推廣途徑和農資經營服務等方式把技術傳授給農民,使鄉鎮農技站有一定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業務經費、工資待遇等資金的不足。實行有償服務。對這些服務企業,國家在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優惠。
2.3制訂優惠政策,吸收社會資金參與農業科技開發。對于從事農業開發的龍頭企業,政府要從項目、資金、政策、金融、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鼓勵、吸引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業高科技開發工作,推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
3理順管理體制,提高服務能力
3.1必須鞏固和健全市縣農技推廣中心、鎮農技推廣站為主體的法定化、公益性國家農技推廣機構??h級派出到鄉鎮或按區域設置機構的人員和業務經費由縣級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其人員調配、考評和晉升,要充分聽取所服務區域鄉鎮政府意見。以鄉鎮政府管理為主的公益性推廣機構,其人員調配、考評和晉升要充分聽取縣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意見,上級業務主管部門要加強指導和服務。
3.2要實行政策激勵機制,貫徹落實國務院有關補貼等政策,鼓勵農技人員、農業科研人員到艱苦地區和鄉鎮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工作。
3.3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建立和實施資格認證制、競聘上崗制、職稱評聘制、崗位目標任務考核制、繼續教育制等制度,使在機構、人員、機制、利益等方面適應農業和農民的需求,從根本上增強綜合素質與服務實力,真正體現國家和政府對農技推廣的重視和支持。四是要進一步明確職能和任務,建立高效運行機制,完善資格準入、全員聘用制與用人、收入分配制度等內部管理制度,建立科學的推廣成效評價機制、考核評價體系與激勵機制,以及農技人員的定期培訓制度,通過財政支持、制度保證、定期考核等方法共同作用,促使科技人員加強學習與實踐。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服務質量,以確保發揮公益性農技服務的作用。
4改進推廣方法,提高服務效益
4.1創辦信息刊物,建立農業信息網,努力拓展技術信息服務,以便有效、快捷地傳播農業科技知識;
4.2重視長期宣傳,堅持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工作??赏ㄟ^農業干部學校、業務站、專業協會及廣播、電視、黑板報與印發農技資料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宣傳與培訓,促使農民多渠道、更廣泛地接受新技術;
4.3建立科技示范戶、聯系戶制度??芍攸c選擇、聯系和扶助各類專業戶,建立檔案,組織參加技術培訓及定期或不定期直接上門服務,并努力擴大示范輻射效應;
4.4建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由農技推廣人員直接承包或經營科技示范場(基地),把復雜的技術分解成適合農民接受的簡單技術,并帶動周邊農戶使農民切實掌握農業新技術,促進農技人員的知識更新,創業能力提高;
4.5創辦協會,努力提高農業標準化與產業化經營服務水平。依據主導產業創辦專業協會,并努力重視專業培訓與技術服務,特別重視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建設與產業化開發,以促進取得更大的效益;
4.5提升農技推廣產業化經營服務。按照技術引進、開發、推廣相結合的原則,開展集技術引進、試驗示范、開發經營、推廣于一體的服務產業化經營,把技術推廣與自我發展緊密結合,增強農技推廣機構服務功能和經濟發展的實力。
5加強學習,提高農技人員素質
農業科技人才的成長需要在穩定現有人員的基礎上,堅持充實和提高相結合的方法為適應集約可持續農業發展、結構調整引進和培養人才,其次,要強化意識,實施繼續教育、制訂定期進修制度,依托大專院校與專家學者,采用學歷教育與專業培訓、全日制教育與業余自學教育,及其轉崗教育與開展科學研究相結合的多層次、多形式教育培訓方法,使人人都能參加學習,提高學歷層次,不斷拓寬知識面,努力增長實踐才能和業務技能,尤其是鼓勵中青年農技人員脫穎而出,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