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芳 譚永清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和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的不斷落實,大量資金、大批項目在農村干部手中運作,村干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出現量多面廣之趨勢。這不僅直接傷害了農民群眾的感情,而且大大地降低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和地位,與國家支農惠農的目的也背道而馳。若不加以制止,必定會嚴重危害農村社會穩定,影響社會和諧。預防和整治村干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是目前亟需解決的重大政治課題,必須從思想教育的精神層面和社會實際情況想辦法。
自黨的十六大以來,國家對農村建設的投入與日俱增,新農村建設工作也是進行得如火如荼。然而,一些“當官是為了發財”的腐朽落后思想在廣大農村還有極大影響,加上村干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在中國農村社會一直存在,因此,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村干部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面對大量資金、大批項目,村干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也日趨嚴重。
一、村干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現狀和特點
1.村干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現狀
當今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國家對農村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村級組織的經濟條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但隨之撲面而來的不是村民對基層組織的高度贊揚,而是村民對村干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不斷上訪與舉報。而在查處的村干部違紀違法案件中,村干部的不廉不公越發嚴重。
首先是貪污侵占嚴重。村干部貪污侵占的案件越來越多,貪污侵占的金額金額越來越大,貪污侵占的手段越來越多樣。利用職務之便進行吃拿卡要、挪占公款,在項目開發、工程建設等方面違規操作從中謀利屢見不鮮;騙取國家和專項資金攬入自己腰包、假票據入賬、收入不上賬半途截留、虛列開支套取集體資金、重復報銷、假訂合同、非法買賣莊基等腐敗行為有恃無恐。
其次是濫用權利,損公肥私。個別村干部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收受賄賂、中飽私囊,大肆出賣集體利益;有時鉆國家政策空子對村民亂收亂罰,甚至利用手中權力直接低價包攬全村所有工程等。
三是在落實強農惠農、救災優撫等政策時執行不到位,欺上瞞下、辦事不公、優親厚友、克扣截留,嚴重損害村民切身利益。
四是違反紀律、逾越法律拉票賄選,拉幫結派,甚至為了一己私利或是宗族利益對部分選民進行脅迫。
五是生活作風腐化,道德沉淪,大吃大喝大發,以各種名義吃、喝、發錢、發獎金、發補助,涉賭、涉黃屢見不鮮。
2.當前村干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特點。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村級組織所掌控的工程、項目、資金也愈發巨大,因此,村干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也出現了新的特點:
一是貪腐行為多樣化。有以權謀私,大肆斂財的;有欺上瞞下侵占集體資金、挪用??畹?;有大吃大喝、要回扣、拿好處費的;有獨斷專行,不顧村民利益搞暗箱操作謀利的;有以干股分紅、高賣低買等變相方式謀取私利的等等貪腐行為。
二是腐化人員擴大化。據調查,各地不少被舉報的村干部已經不只是涉及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一兩人,而是涉及到村兩委干部甚至包括業務人員,在個別案件中涉及到村兩委全體干部。
三是涉案金額巨大化。隨著近年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的不斷增加,村干部貪腐金額不斷上升。據報道,不少地方的涉案村官金額達數億之多。
四是涉腐范圍廣泛化。由于國家對農村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在不斷加大投入,村干部手中的權力空間超前巨大,不但涉及集體資金、資源、資產問題,還有其它民生問題。在報道和處分的村干部違法事件中,侵害對象除村集體的各項經濟收入外,還包括救災救濟優撫款、征地補償款、教育專項資金、環境治理資金、土地開發及國家的扶貧資金、農村低保救助金等等,幾乎覆蓋了農村民生的各個方面。
五是腐化手段隱蔽化。由以往簡單直接的做假票據入帳、收款不入帳、重復報銷、吃回扣、收好處費等形式,發展為假訂合同、捐款、轉換支付款形式等變相方式,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可以很長時間不被發現,且調查取證極具困難。
二、村干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原因
村干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可分分為兩個方面:
一是歷史造成:中國歷經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封建特權思想余毒在廣大農村地區還有很大影響,少數村干部的思想還未脫離這種桎梏,道德素質、法律意識和服務意識不強,村民似乎低他一等。而許多村民也仍未擺脫被奴役的舊思想,對村干部存在一種敬威感,面對他們的不公做法也只是忍氣吞聲。而從古至今,中國教育的薄弱環節在農村,農民的教育一直處在邊緣化,文化水平極為低下,民主法制意識薄弱,大多數村干部對唯利是圖、不勞而獲等腐朽思想缺乏較強的抵抗力,大多數村民根本不懂利用法律和政策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二是機制的不完善所致:農村基層制度權力集中,財務制度及管理不健全,監督薄弱。大權仍集中在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等少數人手中,村委會的一切事務及財務收支由黨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說了算。而村務公開避重就輕,未落到實處。部分村干部擔心村民知道多了不利于工作,因而對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進行公開,而與村民利益相關的重點內容則進行巧妙回避,這就直接為少數村干部謀取私利、進行暗箱操作提供了便利之門。村干部又不在編制之列,處在制度監督和管控的盲點中,因而政府對村干部的教育管理不嚴,進而村干部執行制度不嚴,缺乏民主,導致村干部選舉很多時候只是流于形式。且小地方的政治庇護依然存在,村民找不到反映問題的常規渠道,少數村干部因“上頭有人”,就算有問題也依然在其位而不受處分。
三、預防和整治村干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對策探討
不正之風和腐敗雖相關但不相等,不正之風是腐敗的成因,腐敗是不正之風的必然結果。預防和整治村干部不正之風需要形成倡廉潔、揚正氣的大環境,預防和整治村干部腐敗問題則需要堅決反腐反貪的健全制度。從目前村干部存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原因出發,預防和整治對策也需從兩大方面進行:
一是從思想教育的精神層面出發,廣泛搭建教育平臺,拓展多種培訓渠道,分別對村民和村干部定期進行培訓,利用正面典型和反面事例進行引導,自覺形成抵制歪風邪氣、遵紀守法的風氣,加強提升農村干部的理論素質和政策水平;加大在村民群眾中的政策法規宣傳與普及,定時向村民群眾發放宣傳政策和法律的小冊子,定期到村民中進行掃盲活動及普法教育,加強村民自主參加村務管理的積極性及民主法制意識。
二是從現實實際情況出發,健全完善選舉機制,把好用人關,做到“群眾推薦、本人推薦、支部考察、村民選舉”并列進行的方式來選拔村干部,重點吸收素質好、能力強、作風正、品德好、能真正帶領村民發家致富的人來擔任;健全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流轉等方面的財務管理制度,一些重大的村務和財務決策只有召開村民會議通過民主決議才有法律效應,形成農村基層預防和整治腐敗體系的長效機制;強化監督機制,完善村務監督委員會,充分保障村民享有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嚴格鄉鎮對村級審批權限的監督,鄉鎮要定期對村級重要項目、重大工程和制度落實情況開展巡查,對制度落實不力、違法犯紀的行為要進行嚴厲查處;完善工作機制,健全基層村委、支部、紀檢等組織機構,推進各組織隊伍規范化管理和建設;加強村干部考核制度建設,考核要含括來自上級對下級、黨內外群眾、干部之間、村民之間的評價,考核結果與其業績和獎勵掛鉤,對存在有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以及不作為、亂作為的干部進行撤職和處罰,對表現優秀的加以獎勵和適當放寬擔任條件等;完善查處追究制度,村部上一級需定期與不定期開展調查走訪活動,設立檢舉箱,對被舉報的對象展開談話與重點調查,對于腐敗行為無任時間多久遠,一經查實都要進行追究查處。
村干部不正之風和腐敗不僅直接侵犯了村民的正當利益,傷害了村民群眾的感情,而且也大大地降低甚至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和地位,與國家支農惠農的目的背道相向,給社會尤其是農村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速度,嚴重危害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預防和整治村干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是當前人們高度關注并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黨和政府必須重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