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秋蘭
近年來,隨著隴南市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紅色旅游作為整個旅游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隴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下,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紅色旅游產業開發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與其它紅色旅游圣地、與周邊市州相比,差距還比較大。下面談談我對這一問題的粗淺認識。
一、隴南紅色旅游資源的簡介
隴南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途經地。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雖然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但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在隴南一區八縣留下了眾多不可磨滅的戰斗足跡,特別是被譽為“紅軍長征的加油站和轉折點”的宕昌縣哈達鋪鎮,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地位。紅一方面軍在此整編了紅軍,召開了中央領導人緊急會議和團以上干部會議,毛澤東同志作了《關于形勢和任務》的政治報告,第一次明確提出“到陜北去”的戰略口號,作出了把長征的落腳點放在陜北的重大決策。長征途中,劉伯承與汪榮華在成縣舉行了婚禮,譜寫了一曲簡樸而浪漫的革命姻緣;賀龍在隴南也多有建樹,留下了許多軼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勛等人領導發動的“兩當兵變”以及隴南地下黨的產生、發展與壯大都是發生在隴南大地上的重大革命歷史事件,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歷史畫卷中光彩奪目的重要篇章,也是隴南發展紅色旅游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
二、隴南旅游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隴南紅色旅游資源雖然得天獨厚,然而隴南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目前存在諸多問題:①旅游活動靜態觀光內容居多,文物的陳列與展示沒有游客視角,參與性活動較少,偏重溫故知新,缺乏新奇感,這對和平時期長大的年輕人吸引力不足。②低層次開發較嚴重,旅游活動內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些紅色旅游區知名度低、可游性差、模式雷同等。當前的紅色旅游項目基本上還是粗放型的開發,缺少影響力和震撼力。③旅游景區外圍的“紅色歷史”環境氛圍不濃,城鎮化、現代氣息較重,各地的紅色旅游點,服務人員服務意識不強等問題。④面對突如其來的紅色旅游熱潮,各景區吃、住、行、游、購、娛等需要的綜合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的不完善問題凸顯出來。交通不便、信息不靈、公共設施落后、服務質量較低,是制約一些紅色旅游區發展的重要因素。⑤紅色旅游發展過程中。各地依然處于各自為政,自發的點狀發展,沒有把自己置身于全省、全市旅游發展的大局之下,沒有把紅色旅游置于全市旅游業發展的大盤子中。一方面是開發缺少立足于全國、立足于全省的規劃和統籌,旅游項目缺少特色,趨同化傾向較為嚴重;另一方面是產品單一,缺乏對資源的整合。
三、隴南紅色旅游資源的創新開發對策
第一,紅色旅游資源內涵的挖掘與紅色旅游產品品位的提升。
紅色旅游資源開發應在挖掘紅色旅游資源的內涵、提升紅色旅游產品的品位上下功夫,做到深度開發與創新開發結合。一是加大收集整理革命歷史文獻和資料力度。在以黨史研究為主線的紅色文化資源挖掘工作中,對隴南革命歷史,進行比較全面和細致的調查了解。二是重視“紅色旅游”這塊金字招牌,積極開發整合當地資源,深入挖掘和豐富紅色旅游產品的內涵。為增強紅色旅游的吸引力,應在傳統的參觀活動基礎上,努力體現紅色旅游的“旅游”特色和旅游接待的專業化水平。三是多種旅游形式相結合,擴大“紅色旅游”的活動內容,增加“紅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參與性。可開設一些體驗式、參與式的旅游項目。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館檔次,改變單純的圖片展示和櫥窗式的文物陳列,使表現手段更加科學化、現代化。四是在導游的講解方面,除注意歷史事實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以外,還應盡量豐富解說內容,寓教于樂,使旅游者有多方面的收獲。
第二,紅色旅游項目的整合與紅色旅游精品的打造。
準確地把握紅色和旅游的結合是開發好紅色旅游產品的重要前提。首先,需要對紅色資源進行科學合理、多層次多角度的包裝,將凝聚革命歷史和革命精神的載體,通過適合游客心理、游客需求和旅游審美的形態表達出來。其次,要嚴格按照旅游規律,找準旅游與紅色資源的結合點,要合理開發,加強規劃,逐步發展,充分發揮紅色旅游資源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注意打造紅色旅游精品。在開發紅色旅游資源時,首先要注意開發當地最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充分挖掘其文化內涵和旅游特色,形成特色旅游產品。其次是轉變觀念,實施大開放戰略,借助外力,加快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和紅色旅游產業的形成。再次是努力培育高素質的產業隊伍,逐步形成與周邊地區接軌的旅游經營管理體制,營造有利于旅游業發展的社會環境氛圍,為旅客提供舒適、方便、快捷的服務,使紅色旅游真正成為驅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的助跑器和動力源。另外,根據隴南紅色旅游資源分布特點、資源特色和價值大小,對隴南紅色旅游資源開發以紅軍長征為核心,以宕昌的哈達鋪、兩當兵變遺址、紅軍激戰摩天嶺遺址等地為依托,對紅軍經過的一區八縣高起點、高品位、大手筆地加以綜合開發和利用,形成幾條獨具隴南特色的紅色旅游線路,打造隴南乃至全國紅色旅游精品,把隴南建設成為我國著名的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第三,紅色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與推廣。
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對旅游地的知名度的提高,對提高旅游地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旅游形象是對一個地區主要旅游產品的高度概括、提煉和抽象。根據隴南“紅色旅游”景點各具特色的特點,可以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兩種手段進行有效整合,使紅色旅游資源規模化、品牌化。
第四,“三色”旅游資源的綜合開發與互動。
隴南紅色游旅和自然山水綠色生態游、歷史古跡探跡尋蹤游結合起來,巧打組合拳,可以稱為“紅”、“綠”、“古”三色游。
隴南復雜的地形地貌,多樣的氣候類型,富集的生物資源,造就了官鵝溝、陽壩、萬象洞、洋湯天池、三灘、云屏三峽等異彩紛呈的山水風光;歷史的傳承演進,民族的發展融合,積淀了先秦文化、伏羲文化、三國文化、仇池文化等歷史地域文化,形成了白馬民族風情、藏羌風情、乞巧民俗風情等民族民俗風情,留下了秦西垂陵園、西狹摩崖石刻等歷史文化遺存。這些豐富的旅游資源為隴南的“綠”色游和“古”色游提供了先決條件。光榮的革命歷史和紅軍長征的壯舉是“紅”色游的寶貴資源。因此隴南要巧打“紅”、“綠”、“古”三色旅游牌,綜合開發隴南的優勢旅游資源,把“紅色旅游”與“綠色旅游”、“古色旅游”結合起來,科學合理地規劃旅游景點,形成具有隴南特色的精品旅游線路,這樣既可以滿足不同層次旅游者的需要,又可以提高旅游業的整體規模效益。隴南紅色旅游資源在開發過程中既要突出紅色主題,又要跳出紅色局限,增加綠色、古色等內容,形成色彩斑斕的旅游產品組合,才能滿足日益個性化、專業化的旅游市場需求。
第五,區域旅游的聯動開發與協作開發。
隴南紅色旅游的發展要用開放的思路,走開放型旅游業發展的路子,加快整合省內旅游資源,加強同周邊省市的聯合互動。首先,在打好紅色、古色、綠色三張牌的基礎上,整合資源、整合體制、整合機制,全方位地提升隴南市紅色旅游產品的品牌形象,加強區域合作,把紅色旅游資源整合成為具有震撼力的旅游產品,在更廣闊的視角內謀劃隴南旅游的大發展。其次,與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的省、市進行區域協作開發,共同開拓紅色旅游客源市場,在不同地區、不同市場,整體或區段進行聯合宣傳促銷,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用、市場共建、利益共謀,全力提升隴南紅色旅游在全國的影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