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成
建設美麗鄉村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方針。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建設好“美麗鄉村”。省委書記王憲魁在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會議強調,用三年時間,把龍江鄉村規劃好、建設好、美化好,為農民群眾建設幸福美好家園。林口縣委、縣政府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暨建設美麗鄉村動員大會。提出“創建文明城市、建設美麗鄉村”。
一、充分認識美麗鄉村提出的意義及內涵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依據美麗中國的理念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設“美麗鄉村”的奮斗目標。
美麗鄉村提出的意義重大。美麗鄉村建設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升級版的新農村建設。建設“美麗鄉村”是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具體舉措。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態文明納入黨和國家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并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建設“美麗鄉村”對于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也有著重要意義。“美麗鄉村”更加注重關注生態環境資源的有效利用,更加關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更加關注農村可持續發展。建設“美麗鄉村”也是億萬農民的中國夢。沒有“美麗鄉村”就沒有“美麗中國”。可以說,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符合國家總體構想,符合農村實際,符合廣大民眾期盼,意義極為重大。
美麗鄉村的內涵。開展新農村建設這些年,農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比起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農村的發展依然滯后,其中最直觀的體現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多、城鄉居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大。“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目標是打造“生態宜居、生產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諧”的示范典型,讓農村人樂享其中,讓城市人心馳神往。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在于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對自然生態的尊重,對鄉村文化歷史的尊重,對可持續發展的尊重。
二、建設“美麗鄉村”的主要任務。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水電路氣房等建設和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等事業發展,作出了系統全面的部署安排。
1、加快發展農村特色產業。要把發展農村經濟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支撐,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游則游,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農產品深加工、農家樂、鄉村游等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壯大農村經濟,為美麗鄉村建設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一是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二是由簡單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三是由提升品質向創建品牌轉變。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2、大力整治農村人居環境。一是提升村莊建設品位。干凈的生活環境、整潔的村容村貌,是農民群眾的熱切期待。推進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二是提升農村垃圾處理水平。積極整治農村垃圾亂倒、柴草亂放、污水亂潑等現象,搞好村旁、宅旁、閑置地塊綠化美化;還要盡力實施路通暢、水安全、廁達標、圈清潔等重點工作,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和農民生活質量;引導廣大農民自覺摒棄陳規陋習,使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家喻戶曉。美麗鄉村,從家美起。如何提高村民參與環境治理的熱情?中央一號文件就特別強調“繼續開展好媳婦、好兒女、好公婆等評選表彰活動”。可以探索創建“美麗家庭”活動。星級家庭的村民要對家禽實行圈養,垃圾要定點傾倒,無亂搭亂蓋現象等;三星、四星以上的家庭還必須帶頭致富。要通過好人好事,展示善行義舉,在農民群眾中開展多種形式的評選身邊好人活動,發揮示范和感召作用,凝聚起積極向上、崇善愛美的強大正能量。
3、推動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一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步伐,二是建立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三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政策。
4、探索創新鄉村治理模式。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其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政府引導,農民主體。建設美麗鄉村,農民才是建設的主體。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激發農民群眾自己動手建設美好家園的干勁和熱情。建立多元穩定資金投入機制。一是建立財政投入機制,設立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資金。二是加強農村金融創新,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及林地、礦山使用權等抵押貸款。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如何抓住機遇,舉全縣之力加快推進建設,無疑是對各級各部門領導干部新形勢下做好農業農村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一次考驗。需要我們從細節入手,從點滴做起,突出歷史、文化、生態等優勢,彰顯地方特色,始終堅持一步一個腳印,步步為營,不斷努力,打造山青、水綠、村美、民富的幸福新生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