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華
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把“一村一品一主體”作為產業扶貧的主要抓手,以貧困村為單元,立足當地資源稟賦、文化底蘊和比較優勢,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貧困村和貧困戶增收脫貧。堅持因地制宜。立足于本地資源稟賦,綜合考慮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市場條件等因素,找準產業扶貧的切入點,積極培育發展比較優勢明顯的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堅持市場導向。適應市場多樣化、優質化的需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貧困村發展優質、安全、高效農產品,強化品牌建設,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效益。堅持農民自愿。充分尊重農民的生產經營自主權,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帶動、政府支持的辦法,密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村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貧困戶參與、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實現穩定脫貧、長久致富。
一、目標任務
在每個貧困村確立“一村一品一主體”,即每個貧困村都要有特色產業和產品,都有帶動貧困戶脫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推進貧困村“一村一品一主體”建設,以市場為導向,優選特色產業;以龍頭帶動為核心,大力培育和引進經營主體;以組織創新為重點,構建貧困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機制。到2017年底,全市貧困村要全部達到五有標準,即村有產業、有帶動企業、有合作社,貧困戶有項目、有勞動能力的有技能,戶均新增產業收入3000元以上。2018年鞏固提高,貧困戶人均收入達到脫貧標準。
二、推進措施
(一)實施產業扶貧項目。圍繞產業布局和區域特點,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為主體謀劃實施一批產業扶貧項目。市級組織實施八大產業扶貧工程。實施畜牧產業扶貧工程,在貧困村新發展養羊存欄2萬只、養牛存欄500頭、出欄生豬5萬頭、養蜂5000箱;實施蔬菜產業扶貧工程,新發展設施蔬菜(食用菌)2000畝;實施干鮮果產業扶貧工程,提質增效干水果5萬畝;實施蠶桑產業扶貧工程,新發展桑園3000畝;實施小雜糧產業扶貧工程,涉及貧困戶人均1畝種植面積;實施中藥材產業扶貧工程,新發展中藥材3萬畝;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工程,在貧困縣創建200個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200個高標準“農家樂”;實施農產品電商扶貧工程,在每縣建設1個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鄉村站點超過1000個。
各縣(市、區)也要積極謀劃實施一批特色產業基地建設項目,確保貧困村產業扶貧項目全覆蓋。(責任單位:市農委、市林業局、市外事僑務和旅游文物局、市商務糧食局、市經信委、市工商聯)
(二)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把產業扶貧的著力點放在打造具有帶動貧困村產業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上,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鼓勵返鄉下鄉創業創新,領辦創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重點扶持建設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農業基地,培育發展一批帶動貧困戶增收能力強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并按照產業化經營模式規范運行,促使其提檔升級,增強帶動能力。加強扶貧產業項目庫建設,搭建農業經營主體與扶貧產業項目對接平臺,積極開展對接活動,推進市、縣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與貧困村的產業項目開展合作,加快產業扶貧項目落地。(責任單位:市農委、市經信委、市扶貧辦、市工商聯)
(三)加強產業扶貧組織創新。推進農業合作組織創新,將財政扶持資金、農村集體資產及農民的土地、房屋等資產折股量化,發展農村股份合作制經濟,推動合作經濟組織、貧困戶與企業建立密切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合作經營、自主經營、委托經營等模式形成利益共同體,增強貧困村持續穩定脫貧能力。抓好貧困縣資產收益扶貧試點工作,探索推廣“資產(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收益有分紅”的資產收益扶貧模式。(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農委、市扶貧辦)
(四)強化科技和培訓支撐。創新科技服務機制,支持幫扶單位結合幫扶村產業特點,與涉農各業務主管部門、貧困村建立技術服務合作,鼓勵科技人員到貧困村開展技術服務,由政府補助或幫扶單位給予相應技術服務費,建立科技人員與產業發展、收入掛鉤的推廣機制。依托省級科研院所等合作單位和市、縣涉農部門專業技術隊伍,強化特色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優先支持貧困村承擔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特色產業發展項目,提高貧困村新品種、新技術覆蓋率。加大貧困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力度,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的培訓要實現全覆蓋。建立對幫扶單位和扶貧企業負責人和聯系人、駐村第一書記、合作社帶頭人的產業扶貧培訓制度,提高其助推貧困村產業發展的能力,提高農民合作社經營管理水平。(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農委)
(五)完善財政金融扶貧政策。加大財政金融統籌整合力度,積極爭取利用省級農業產業發展基金、中藥材產業發展基金、扶貧開發基金,整合市級財政產業扶貧資金,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財政貼息等方式對貧困村產業發展項目予以支持。進一步完善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合作機制,構建“政銀企”對接平臺,利用小額擔保貸款基金平臺和市扶貧開發投資公司融資平臺,擴大企業產業扶貧貸款,推進扶貧小額信貸工作。進一步完善金融扶貧政策,設計促進“一村一品一主體”產業扶貧的金融產品,充分發揮金融扶貧的助推作用。積極發展政策性保險,量身定制覆蓋特色農業產業鏈的組合型農業保險產品,化解經營主體在帶動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產業中遇到的風險。(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金融辦、市扶貧辦、人行晉城中支、市銀監局、人保財險晉城分公司)
(六)加強農業品牌建設。以產業為依托,整合現有品牌,培育新的品牌,打造知名品牌。支持農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加大品牌建設投入,建立品牌管理體系,擴大品牌知名度。支持開展“三品一標”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組織參加全國、省農產品展銷展示活動,辦好中國晉城特色農產品博覽會,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參與“互聯網+”新業態的融合發展,鼓勵在太行農網等開展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宣傳推介,搭載電商平臺開辟特色產品網上銷售。支持有條件的貧困村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加強12136三農熱線服務能力建設。加快推進貧困縣農產品集散中心和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促進農民合作社與農產品批發市場、電商企業、超市、社區的對接。(責任單位:市農委、市商務糧食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市)、鄉(鎮)政府要認真履行產業扶貧主體責任,制定“一村一品一主體”產業扶貧工作方案,細化工作措施,落實工作責任,強化組織協調。政府主要負責人要把“一村一品一主體”工作牢牢抓在手上,研究部署工作,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市、縣產業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要抓好組織落實,建立產業扶貧項目庫,幫助貧困村引進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鄉(鎮)、村是“一村一品一主體”工作的實施主體,要加快推進各項工作,重點推進合作社組織創新,探索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
(二)發揮駐村幫扶作用。市、縣四大班子領導協調指導所包村引進帶動企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加入成為社員,形成利益聯結共同體;市縣結對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要積極參與到“一村一品一主體”建設中,指導貧困村選主體、定產業,探索建立幫帶模式;第一書記要協調村兩委和農民合作社制定項目實施方案,落實項目到戶,跟蹤項目進度,協調主管部門解決項目實施中遇到實際問題;幫扶單位機關黨員要做好與貧困戶的幫扶對接,幫助貧困戶及時參與產業扶貧項目。駐村幫扶工作牽頭部門要及時總結“一村一品一主體”建設中的好辦法、好經驗,樹立典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三)嚴格考核督查。特色產業扶貧工程被市委、市政府列為精準脫貧攻堅“五個一批”的主要內容,也是扶貧攻堅專項考核內容之一。為實施好特色產業扶貧,我省已把“一村一品一主體”工作作為產業扶貧的主要抓手,正著手制定“一村一品一主體”產業扶貧考核辦法。各縣(市)政府要盡快制定具體考核實施細則,年中、年底對市、縣、鄉政府及幫扶單位部門、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進行考核。對“一村一品一主體”工作推進好的地方和單位要予以表彰,對工作推進不力的要通報,并約談追究有關責任人責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