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風華
近年來我國的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現代農業發展態勢良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發展現代農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農業的大發展大繁榮。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我國對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更加重視,這就需要相關部門與時俱進,轉變思想,積極發展和助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基于此,文章針對其發展中存在問題進行較為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策略,旨在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更好發展獻計獻策。
1現階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農業生產基礎要素存在問題
(1)土地流轉等無法順利進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改革開放在農村實行的基本政策,自此以后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成為基本生產模式。農業經營主體想要發展,土地適度集中是有效途徑,但實際的情況是由于多年形成的習慣,很多農民不希望出讓、流轉土地給農業經營主體用于生產經營,這阻礙了土地流轉的進度。(2)勞動力短缺。農村的青年人很多都不愿意在家務農,相反,大多數渴望城市生活,想留在城市成為“新一代市民”。而他們是耕種作業的主力,留在農村的婦女和老人在耕種季節明顯吃力,勞動力短缺問題較為嚴重。(3)專業技術人才后備力量不足。僅就現階段的發展來看,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管理者存在年齡大,知識結構老化等問題。且年輕的技術人才很大一部分選擇留在城市發展,導致基層農業技術隊伍出現了人才不足的情況。
1.2內部管理沒有做到規范化、制度化
(1)在農村,很多時候都是經驗主義,農民沒有較強的規則意識,這就使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內部在管理上無章可循。(2)農村種植大戶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生力軍,他們在農業生產上經驗豐富,但營銷手段相對落后。(3)現階段我國的農業生產還是以家庭為主,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講求的是多個家庭的彼此配合,從總體上看合作意識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1.3政策沒有得到有效執行
眾所周知,我國是農業大國,三農問題一直是政府關注的重點內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三農問題之一也受到了黨中央、各級政府的重視,但受到管理體制的限制,大部分惠農政策都是通過政府的相關部門下發并執行的,各自為政的情況屢見不鮮。另外有的政策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導致經營主體無法找到有效的政策支持,不得不放棄。在市場信息、農業技術、管理與服務上各級政府還存在不同程度的扶持不力的情況。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很多財政扶持政策因為多種因素的制約使農業經營主體受到的財政支持很少。再加上信貸程序較為繁瑣,審核較為嚴苛,造成信貸困難。
2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策略
2.1積極解決生產基礎要素問題
(1)做好農村地區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登記工作,確立土地承包權的歸屬,使土地流轉工作更加順利進行。(2)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來鼓勵新一代農民留在農村。適當提高農作物收購價格,使農民的付出得到相應的回報。積極引導農民參加農業保險,減少農民因災和農產品價格大起大落造成的損失。大力推廣機械化作業,有效減輕農民負擔。完善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不斷推進社會保險的全覆蓋,使農民沒有后顧之憂。(3)加強農業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培養本地農民的專業技能,對于本地區的特色產業要重點培養,增加農村專業人才的數量。對于已退休的專家型農業人才可以采取返聘的方法,薪資待遇進行有效落實。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技術和管理人員參加農業生產技術、經營管理培訓,這樣不僅可以學習先進的種植、養殖技術還可以學會怎樣經營和管理農業企業,進而成為懂技術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2.2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機制
(1)嚴格把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準入門檻,嚴格審核其經營資質。(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以現代企業管理為藍本,領導者應具備相關的專業能力,只有能力強的管理者才能帶領農民更好地進行生產和經營。(3)制定規章制度。以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為標準,從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適合的規章制度,做到管理規范化制度化,進而提升管理水平。
2.3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想得到良性發展,離不開政府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只有將國家下發的各項惠農政策落實到位,才能真正實現“幫扶”,這其中涉及到多個部門,如農業、水利、稅務等。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的問題,也要想方設法解決。經濟允許的情況下,可設立專項資金,用于鼓勵那些對于發展農業經營主體有貢獻的組織和個人。農村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從多方面多角度提供服務。
3結束語
通過文章的分析不難看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業發展所能夠起到的作用是積極的,而現階段我國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上還存在諸多問題,顯然不利于其良性發展。我們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找到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更好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