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摘 要:眾所周知,物流業具有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促進生產、拉動消費作用大等特點,是國民經濟中具有基礎性、綜合性、復合性、延伸性的支柱型產業,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突出的作用。我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物流大國,物流業的作用和地位正在不斷凸顯。“互聯網+”作為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為“使能器”的發展模式和理念,與物流業的深度融合勢必將為物流業的轉型升級帶來難得的機遇,從而為我國物流業煥發出蓬勃生機。
關鍵詞:互聯網+物流 信息資源 共享模式
目前,國內很多物流公司的日常業務都會產生大量的信息,勢必要構建有業務針對性的信息管理系統,這些系統都或多或少的缺乏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導致物流日常事務運行效率低下。互聯網物流信息管理平臺不斷涌現,對傳統物流行業運行效率的提升有了很大的影響,嘗試將新的思想和理念融入到物流行業中,轉變其行業生態將成為新的研究方向。
1、“互聯網+”概念的產生
“互聯網+”是近年來的一個較新的概念,它通過互聯網作為平臺,與通信技術結合,將互聯網、傳統的各行業相融合,創造嶄新的發展趨勢關鍵就是創新。只有在各行業中不斷創新才能讓互聯網+的+真正有意義。因此“互聯網+”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態的演進。
2、當前物流行業信息化的現狀
目前,我們處于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POS、EDI、GPS、RFID、GIS等技術在物流管理過程中逐步使用,物流業的管理從傳統的經驗管理、手工管理發展至當前以互聯網為依托,以技術為支撐的管理模式。發展物流信息化是當前我國“經濟新常態”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引發了物流量大幅度的增加,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但是,占大多數的中小型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較低。物流企業在倉儲、運輸等各個物流環節中普遍存在管理不精細、信息不對稱情況,大部分物流企業還沒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處理物流信息的能力,不能稱其為現代意義上的物流企業。許多物流企業迫切希望能夠采取一些信息化的手段來減少浪費、提高效率,但是由于標準不統一,物流企業信息系統結構、功能不規范,導致企業的信息化成本較高,信息整合存在問題。在物流企業的管理過程中,由于觀念、資金、管理等方面的問題,中小型企業使用物流信息系統的并不多見。
3、“互聯網 + 物流”的方式發展現狀
2014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到要發展物流行業,物流與企業的管理模式結合。2015年,“互聯網+”概念正式提出,物流行業迅速互聯網結緣。近年來,基于互聯網的車隊、整合的物流園區交易平臺成為新的商業模式,不斷形成了“互聯網+物流”的雛形。“互聯網+”概念引入到物流行業,不斷的與各物流企業結合,以加速我國物流業的轉型。我國的大部分貨車每天約行駛300多公里,2000多萬貨車,空載率高,時間基本都花費在等貨、配貨上。同時,我國公路運輸市場的格局,物流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低,造成配貨時間長、物流成本高。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在于物流信息化建設,即互聯網物流的發展。但要發展新模式的“互聯網+物流”可通過網絡協調貨物和配送人力之間的關系,形成本文所研究的“互聯網+物流”新模式。
4、完善“互聯網 + 物流”模式的信息資源共享
4.1 物流信息資源共享模式的框架模型
“互聯網+物流”下的物流信息資源共享邏輯框架中,分為物流企業內部信息資源共享和物流企業間信息資源共享兩個層次。物流企業內部的業務處理模塊、物流子公司及物流企業總部之間通過內部網絡實現資源共享。物流企業內部的事務處理、共享、計算都建立在內部網絡Intranet上進行。分層次的把原始細節信息資源轉化為可支持決策的高級信息資源,并且逐級匯總,存儲到內部數據中心。最后使其成為物流企業的共享資源的核心。同時,物流企業從內部數據中心抽取集合到公共的數據中心。以物流企業數據資源庫為基礎,集成分布在物流企業各信息資源。將分布在不同信息管理系統的資源融合在一起,從整體的角度調配和管理物流企業信息的內部和企業間的數據資源。
4.2 做好物流營銷的各項信息共享
實現基于“互聯網+”的物流營銷。物流營銷能力相對薄弱是制約我國物流業務發展的重要瓶頸,這恰恰是“互聯網+”的重要著力點。主要的思路有這樣四個方面:第一要建立和完善面向各類物流用戶的一體化營銷平臺,方便用戶隨時隨地購買物流的產品、獲取物流的服務;第二要對已有的物流電商平臺進行進一步的改造和優化,以有效提升用戶體驗,擴大物流服務的項目內容;第三要加強移動端物流營銷平臺的開發,完善相應的業務功能;第四要從物流企業自身的業務需求出發,在“互聯網+”物流營銷方面進行探索和創新,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要實現基于“互聯網+”的物流管理。由于物流行業的特殊性,管理層級多、效率低、成本高等現象較為明顯,利用“互聯網+”進行管理突圍已成為應有之義。物流企業應從以下四個方面予以著手:一是要從全局的角度,對涉及人、財、物、物流、信息流、供應鏈以及客戶關系等進行全面梳理,盡力形成規范化的流程和標準化的管理規范;二是利用充分開發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智能管理系統,為不同員工實行個性化、專業化和精準化相統一的管理體系;三是建立各類專業數據庫,做到資源共享、系統互聯、信息互通;四是利用云計算技術,建設物流云管理平臺,實現云管理模式。
綜上所述,通過對“互聯網+物流”模式信息資源共享模式的研究,為物流信息資源的發展和建設提供了有利保障,是我國物流相關企業開展業務的基礎。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創新意義,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和意義,同時,它也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這種新模式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侯紅艷.“互聯網+”對企業物流環節的價值增值研究[D]. 山西財經大學,2016.
[2] 蘆春榮.“互聯網+”背景下物流金融服務模式的研究[D]. 天津理工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