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寶
生態建設發展的好壞不僅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也對我國的生態平衡以及環境得可持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而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就成了重中之重,這將作為一項艱巨的任務存在于林業的未來工作建設中。而實際就是需要工作人員根據具體的狀況入手,對于目前已經及即將要出現的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并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及應對辦法。包括無公害治理的預防措施,通過多方面努力保證用最短的時間以及最低的經費找到最理想的防治效果,以此促進林業的經濟發展,充分保證林業的經濟效益。
一、發生林業病蟲害的原因
第一點是結構單一。對于結構林業并沒有較復雜的布置,但是太過單一就會給病蟲害可乘之機。通過以往經驗來看,林業的經濟來源基本依靠木材的生產,所以很多人急于求成,就會對林業樹木的快速長成過于看重,很多人對于林業的一些種植要領不明確,知識一味地想要多種樹,大面積種樹,他們以為這樣就能達到更高的經濟效益,實則非然。如果考慮問題真的這么單一簡單,那么最終將會對林木對于抵抗病蟲害的能力造成嚴重的影響。另一方面還有對于病蟲害的檢疫工作不能與人工造林形成緊密的連系,這樣就出現了脫節現象,導致了外來病蟲害對于生態系統入侵現象的不斷加劇,這將會對林木的生長極其不利。
生態系統結構過于單一就會無法呈現出較為穩定的抵抗力,在林區的生產實踐時一旦發現相對較高傳染性的病蟲害將會使林區產生最為致命的影響,這將會導出現困難的解決難度大大提升。對于豐產速生的心里,會直接影響營林的科學合理性,并且影響各項其他工作的順利開展,這將會導致林木的營養情況不平甚至多變,從而使得森林本身不能抵抗得住自然災害,更是給病蟲害的侵入提供了方便。
第二點就是營養的不科學搭配。對于農藥的用法用量一定要經過科學驗證。否則農藥在將害蟲殺死的同時,還會對很多有益生物造成錯殺,而害蟲也會漸漸產生抗藥性。對于林業的預防治管理工作不熱情,不能樹立正確的科學的現代化工作理念,對于健康發展的思想理念缺乏認識,最終導致工作人員在林木的種植上杜宇營養的合理化給予不能跟上發展形勢。工作人員總是處在被動,使得工作體制沒有強化完善,使得令病蟲害的防御治理工作面臨了更大的困難。有些地區林業建設在經費上有限制,所以在根本上就無法創建健全品質優良的病蟲害預防治理體系,很多從林業的相關工作者所具備的經驗不足,并且對于問題的處理態度不夠端正,致使有些病蟲害現象發現時就已經來不及了,為時已晚,再加上對于解決對策實施不夠及時,甚至得不到相應,這都對勢必會對未來林業的病蟲害問題的解決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方法
首先是選苗。對于樹苗的選擇上講究很多。優質良好的苗圃選擇是關鍵,之后為了應對病蟲害問題應及時快速的對樹苗進行施肥翻土,以確保育苗的正常進行。在開展撫育工作時,要積極施肥并對于雜草進行強行除掉,對于已經患病的樹木枝葉要進行及時快速的修剪,防治病蟲害的不斷蔓延,提高撫育任務的整體效率。
然后是病蟲害樹苗的移植方位的選擇。對于病蟲害樹苗的移植方位,要選擇最為合理適宜的地理位置,以確保能夠植被進行快速恢復,并能夠體現出物種的多樣性,對于森林的整體生態水平有全面的提升。在實踐工作過程中要采用生物防治手段,這是一種能夠通過對林木生長有益的生物以及高價值生物對病蟲害的抑制形成的。
總體來說植物的病蟲害防治一共有三點,第一點是通過昆蟲的天敵對病蟲害進行預防治理。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森林植物,一般來說治理效果相對良好。這種方式能夠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機率,還可保證生態系統平衡的正常維持;第二種是捕食性天敵的預防治理。其中包括食蟲和食鼠兩種。食蟲鳥類的天敵像是蛇、黃鼬等;第三種是利用微生物來對林業的病蟲害治理進行完成。常用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等。比如白僵菌能夠預防馬尾松毛蟲,并且這項技術已經在現代林業發展中有著明顯的效果。最后一種是通過化學藥物進行病蟲害防治,通常林業最為嚴重的病蟲害問題通過此種方法治理較為有效,但是毒副作用也很大,也能夠錯殺其他有益生物。所以在面對病蟲害問題時應該應當時的情況而定,科學防治是關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