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翼 樊實
引言:人工混交林是指有兩個及以上喬木樹種組成的森林,與單一樹種的人工林相比,混交林的生態穩定性更強,能夠更好的發揮防風固沙、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生態效益。此外,人工混交林還能夠實現林內空間的分層利用,提高了林木的生產數量和質量。文章首先概述了營林造林中實施人工混交林技術的重要性,隨后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就人工混交林的實施措施進行了分析。
一、營林工作中實施人工混交林的必要性分析
1、有效防止病蟲害
林業病蟲害一直是影響營林質量和制約林業產業經濟效益的主要因素。據國家林業局統計數據顯示,僅在2015年,我國林業因病蟲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上千億元,對我國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威脅。近年來,國家積極調整林業發展政策,提出了“科學造林、預防為主、健康發展”的造林方針,為下一步人工造林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調查發現,林業病蟲害多發于人工林,樹種單一是導致病蟲害集中爆發的關鍵性因素。而人工混交林能夠通過多種樹種之間的科學搭配,有效抑制了病蟲害的自身環境,起到了很好的抵抗和防范效果。例如,在東北地區人工造林中,經常采用紅松與核桃楸、紅松與水曲柳進行混交種植;在華南地區,經常用馬尾松和杉木、馬尾松和荷木進行混交種植等,都起到了很好的防止病蟲害的效果。
2、顯著改善林內生態環境
森林是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越豐富,則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對森林的可持續發展起到正向促進作用;反之則會制約森林的發展。傳統的人工造林中,由于樹種單一,生物多樣性少,因此一旦遇到外界環境的刺激(例如干旱、沙塵暴等),就極有可能導致林內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人工混交林的生物多樣性相對豐富,除了有大量的生產者(喬木、灌木等植物)外,還有大量的消費者(動物)以及分解者(土壤微生物),這些共同構成了相對穩定的生物鏈,實現了人工混交林內部的能量循環,顯著提高了人工混交林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3、提高抗災能力
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的實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氣象條件對林區的影響,增加人工混交林對風災、雪災、洪災的抵抗能力。在人工混交林中,人闊葉混交的混交林的溫度較低,濕度較大,因此可以起到抵御火災的能力,進而維護整個林區的安全。
4、充分利用林區空間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深入推進,林業用地被大量轉化為建設用地,如何在有限的林區空間內,將森林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最大化的發揮出來,成為人工造林工作中需要重點考慮和必須面對的問題。人工混交林能夠充分利用林區空間,實現了水分、養分、陽光等資源的合理利用,對于人工混交林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要點
1、恰當選擇樹種
樹種的選擇時營林的基礎,混交林的營林尤其重要,樹種的搭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決定著混交林的質量。為此在進行樹種的選擇時,應該根據樹種的生長特性、根系類型及當地生態環境選擇,一般宜選擇萌芽能力強、繁殖容易的術中。就目前國內的各大林區來講,首先應該加強科學配置,做好植物的混合配置工作,其混交種類多為紅松與水曲柳、落葉松與云杉、楊樹與刺槐,這些均是北方林區常見的緩交種類,可以保證植物的多樣性發展。無論選擇何種混交類型,其種類的選擇均應該以市場需求及當地生態環境為原則。
2、恰當選擇混交方式
混交方式在樹種搭配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混交的方式不同,樹種間的位置與關系也會有所差別。因此混交方式是對人工混交林樹種調控的重要手段,決定著人工混交林的混交效果。常見的混交方式有以下幾種:行間混交:兩種不同樹種依次單行種植的方式。帶狀混交:一種樹種連續種植三行以上,隨后其他樹種依次種植的方式。塊狀混交:兩種不同樹種成塊依次種植的方式。株間混交:兩種不同樹種單株依次種植的方式。從各種混交方式特點來看,株間混交與行間混交差別不大,為避免發生較大的矛盾,可以實現陰性樹種與陽性樹種的混交;從生產的角度來看,帶狀混交、塊狀混交則是最適宜的混交方式。
3、恰當選擇混交比例
人工混交林的混交比例決定著混交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通常情況下,如果針葉樹的比例較高,則混交林的經濟效益較高;如果闊葉林比例較高,則混交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較高。因此只有合理的混交比例,才能兼顧三個方面的效益。其常用的做法為確保優勢樹種的比重,根據生態環境發展優勢樹種,并增加競爭力強的樹種的比重。
4、選擇恰當的混交時間
在人工造林時,為降低不同樹種之間的生長差異,可以根據樹種的生長趨勢,種植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樹苗。例如營造喜光且生長速度較快的混交林,前期造林的密度應該較稀,待林區樹木的樹冠足以遮蔽地表時,再在林間種植一些喜陰樹種。這樣既能使喜陰樹種得到庇蔭,又可以充分發揮樹種混交的效果。由于樹種之間的組合不可能完全協調,且同一樹種在不同的生態環境下,生長形態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因此需要調整混交時間,以維護混交林的協調性。
結語:長久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多少是以環境為代價的,造成我國森林資源的嚴重破壞,林業種類日趨減少。人工混交林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可以最大限度模仿天然林,實現森林資源的儲備,保證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營林技術則是營造人工混交林的關鍵,必須掌握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的關鍵理論,做好人工混交林營林技術的控制工作,進而提高人工混交林的質量,保證林業的可持續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