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在當今林業生態的快速發展狀態下,人們對于環境綠化的覆蓋率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一方面現如今的大部分園林產業仍舊存在著嚴重的培育問題。如育苗容器過于簡單化;相關技術設備老化;研究人員的缺乏和信息更新不及時等問題在時間的推動下顯得尤為突出。另一方面園林當局對信息更新的必要性沒有相關舉措和對苗期管理不注重、不嚴謹等。這些原因都直接或間接的導致了林業育苗技術的落后。因此,收集育苗技術相關問題并梳理苗期管理舉措,顯得尤為重要。
一、改善林業育苗技術
1、林業育苗容器問題
在林業發展過程中,育苗永遠是最主要的問題。在一整套造林工程中,樹苗的選擇和培育就是林業造林的根本,初期樹苗的質量不僅決定著未來整個森林體系的發展,也和整個造林工程息息相關。而決定幼苗質量的因素中,光和空氣作為植物生長的主要條件,對于單位所給的環境要求就更加嚴格。而容器育苗作為較為傳統的方式方法,則在林業育苗技術中被廣泛應用。而其他傳統育苗容器,如塑料袋等水育容器,雖使用方法簡單,攜帶搬運便捷,但對于植物種子或幼苗而言,并不是一個完美的生長容器。根據以往觀察記錄顯示,種子或幼苗在傳統容器中的生長過程出現了許多問題,如:長勢不均勻;植物根部過于纖細脆弱;偏根卷根等嚴重問題。經過調查取證了解到,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從根本上來講主要是因為傳統育苗容器的材質較為普通,形狀固定且堅硬,不利于植物根部自由生長。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化,科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研究人員的不斷探討和實踐結果下,我國此類別相關技術的不斷更新,從根本上改善了林業育苗的容器設備。將不具有透氣性和透水性的材料更換為容易被分解和穿透等優勢的容器。如無紡布容器或塑料容器。通過對容器材料的新舊更換來發展林業生態,不僅容器可以得到壓縮將體積縮小,對運輸以及銷售均能夠帶來一定的便利性。
2、林業育苗期周圍環境的影響問題
在解決了林業育苗容器問題后,容器的管理問題也非常重要。育苗容器作為最重要的育苗工具,容器的使用手段、操作手法和清潔方法,就更應該受到重視。首先是對育苗環境的選擇,育苗基地的選址應格外注重陽光的照射角度和水資源運輸是否便捷。育苗容器操作過程中,應隨時保持容器本身和容器周圍環境的衛生水平。應組織研究人員通過全方位的研究和討論決定容器的擺放位置;容器的見光程度、室內溫度以及土壤的選擇。從而使容器內的種子或幼苗處在最佳狀態。并且要隨時觀察和記錄植物的生長狀態并在增減少數變量的前提下所帶來的影響。如:改變能見光度對容器內植物的影響程度、更換土壤后植物的存活率和室內溫度對植物生長速度的影響等問題。觀察研究人員一定要做到多觀察勤記錄,林業育苗期間所收集的數據越多,就越能加快林業育苗新技術的發展。與此同時,其他相關技術人員也要加緊研究其他相關條件,如土壤成分等,為育苗提供技術支持。
3、提高原有科技技術的創新問題
為了保障林業育苗技術的穩步提升狀態,相關部門及其科學育苗研究人員應在原有的科技基礎上加以學習新興的相關知識,通過與其他基地工作人員交流的心得或相關書籍中不斷充實自己的所見,并將其轉化為所得。相關人員不僅要隨時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更要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及時調整。除去知識儲備,也要隨時精進自身專業。管理人員應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請專業研究人員進行指導。也可以定期下發調查問卷,征集在林業育苗過程中出現次數較多的問題,集中要求,集中解決。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更改或更新所采用的管理措施。所有的工作舉動及措施,都要盡可能做到效率和質量上的雙重保障。
二、科學的苗期管理舉措
在明確應用容器育苗技術期間,通過在育苗時加強苗期管理,能夠在具體實踐操作中更好的應用技術,并發揮出功能。應對種子貯藏、整地、施肥、土壤消毒以及播種等前期育苗工作做到充分的準備,為育苗提供基礎條件。苗木出土之前,應該使苗床處于濕潤的狀態下。待苗木出土30%時,應該立即使用退菌特或者多菌靈等農藥預防苗木病害的產生。在此之后,每7天時間需要進行消毒液噴灑。進行中耕除草時,以土壤板結的具體情況作為依據,通常情況下在幼苗開始長出真葉期間,每隔1個月時間進行1次松土除草。在苗木出齊后1個月,展開間苗工作,間密稀留,應該間除成長弱勢的苗木。對于新育苗,需要進行每年4次左右的追肥。并且在苗木出齊后1個月時間進行第一次追肥,此時應用氮肥以及磷肥為主。之后每隔15日進行1次追肥,溝施法作為主要的追肥方法。進行留床苗追肥,需于開始生長時展開第1次追肥,之后具體的追肥時間,以生長初期以及速生期前半期為主要時間。苗木出圃的時間,應該控制在苗木落葉到土壤封凍前,或者在翌春土壤解凍以后到萌芽前期進行出圃。在起苗之前,需要進行澆水,并且達到澆透狀態。在實施起苗期間,避免產生苗木歲損害情況,保障主根和側根系的完整性。臨時假植需要于背陰干燥環境下挖假植溝,在濕土內部埋進苗木根部展開假植。越冬假植時,應該把苗木在濕沙內進行全部埋進,同時對溫濕度進行嚴密檢查,避免霉爛狀況。外運苗木,控制在每捆45-50株,同時將泥漿蘸于根部,然后實施包裝,在苗捆處貼上標簽,并明確標注品種以及等級、數量。如果為遠途運輸,期間需要利用帆布進行遮蓋,并于中途進行灑水保持濕潤狀態。苗木生長期間,應加強防治病蟲害。通常,常見的病蟲害有金烏龜以及紅蜘蛛等,它們會啃食苗木葉子,因此需在蟲卵時就要采取有效舉措進行控制。在4月底5月初,以及7月底和8月初,是防控病蟲害的最佳時期。在蟲盛時期,可以于苗木噴灑辛硫磷75%等藥物。
結語:基于整篇文章所羅列出的問題和其相關問題的討論過程中可以得出結論:通過對育苗容器的改良、周邊環境的小程度增減變量和采用具體的管理舉措,能夠改良林業育苗技術。再加上相關人員不斷解決創新與更新的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使得技術與水平穩步上升。從而在此基礎上提高發展,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