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戰
一年一度的小麥收割,豐收的喜悅對農民來說是幸福的。可每年小麥一熟,秸稈焚燒的問也題隨之而來。那就是麥秸該不該焚燒?不管是從環境保護的角度還是從農業生產綠色發展的角度來說,麥秸都是不能焚燒的,所以國家也出臺了相關的補貼政策,只要農民不燒麥秸,就給予每個農民相應的補貼政策。
1焚燒秸稈的由來
農業的春華秋實,其產物一半在籽實,一半在秸稈。在中國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下,秸稈對農民來說,是寶貴的生產生活資源,可以用來燒火做飯,可以做牲畜的粗飼料,可以生產沼氣,可以漚制肥料,甚至可以作為農村建房的材料,總之用途甚廣,農民盡量收集起來加以利用,不存在露天焚燒秸稈問題。改革開放是一場偉大的實踐更是一場革命,它使中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生產方式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隨著農村農業現代化的實現,促使數千年蓄力農耕時代的終結;由于農機化的發展特別是聯合收割機的普及,從此農作物的秸稈價值也隨之發生了轉變,由農業資源轉變為農業廢棄物。隨著農村燃氣、電等替代能源結構的廣泛使用,家家戶戶也不再飼養牲畜,秸稈失去了最重要的兩大用途,而且隨著農村人力成本的增加,回收低價值甚至無用的秸稈成了農民的負擔,但是秸稈擱在地里嚴重影響下季的耕種,于是農民采取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來處理,一燒了之,省工省力,還方便下季耕種。
2焚燒秸稈的利與弊
從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事物發生有利就有弊,人們往往從主觀的角度權衡利弊,俗話說“兩利取其重,兩害取其輕”,農民的選擇自然有他自己的道理。
2.1焚燒秸稈有利的一面
2.1.1農作物收獲后,秸稈堆放在地里造成播種機擁堵,嚴重影響下季播種作業。農民焚燒秸稈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清除地里的秸稈,方便下季播種。
2.1.2焚燒小麥秸稈,可以把地里的害蟲和一些病菌殺死的。同時小麥秸稈燒成灰后,灰分含有大量的鉀元素,對于植物生長來說,鉀肥可以壯根,促生長。
2.1.3節省人力、物力,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秸稈不管是還田還是離田都需要增加資金的投入,農民的付出如果不能轉化為收益或得到補償,禁燒秸稈對于農民來說也存在一定的難度。
2.1.4有利于搶收搶種,不耽擱農時,不耽誤農民外出務工。常言道“夏播無早,越早越好”,秸稈離田不僅費力還相當費時,如今大部分農民都在外打工,午收午種耽誤時間太長的話,根本不劃算。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有些農戶已經沒有勞動力從事秸稈離田工作。
2.1.5有利于減少機械進地次數。機械多次進地碾壓對播種與作物生長有不利的影響。
2.2焚燒秸稈的危害
2.2.1焚燒秸稈污染環境
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際,總有大量的小麥、玉米等秸稈在田間焚燒,產生了大量濃重的煙霧,成了影響空氣質量的罪魁禍首。焚燒秸稈不僅危害人們身體健康,使得醫院呼吸系統病人顯著增加;焚燒秸稈還嚴重影響交通安全,引發的交通事故讓人觸目驚心。
2.2.2焚燒秸稈對土地產生極大的傷害
焚燒產生熱量,在溫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土壤中的有機質會分解,反而會降低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另外,秸稈焚燒時,土壤溫度比較高,土壤里面含有很多有益微生物菌,會被殺死。而且秸稈焚燒后有機物質都隨著高溫消失,剩下一些礦物質長時間累計容易使土地板結。
2.2.3焚燒秸稈容易引起火災
尤其是在夏糧收獲的季節,天氣炎熱干燥,干熱風盛行,引起火災極不易撲滅。每年這個時候,待收麥田失火、燒壞苗木房屋和大棚事件常有發生,甚至造成人身傷亡,給農民人身財產造成嚴重的傷害。
2.2.4焚燒秸稈本身就是對寶貴資源的極大浪費
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物質有一半是秸稈,作為一種可再生的資源白白燒掉了,甚為可惜。秸稈綜合利用就是找回農業生產的另一半,發展綠色農業和循環農業,實現農業生產中能量與物質的良性循環,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
3秸稈綜合利用途徑
當前國內外利用秸稈大致有5種成熟經驗做法。
3.1肥料化
將秸稈作為肥料還田后,是目前秸稈肥料化最普遍的利用方式。秸稈還田可使作物吸收的大部分營養元素歸還給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對維持土壤養分平衡起著積極作用,同時還可以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和理化性狀,增加作物產量,節約化肥用量。還田的方式主要有:機械化秸稈還田、過腹還田、堆漚還田、生產生物肥料還田等。
3.2飼料化
秸稈直接或經過加工后是飼養動物的粗飼料。
3.3能源化
秸稈除了農村燒火做飯,還有秸稈發電、生產生物炭、制作顆粒燃料、秸稈氣化等能源化利用途徑。
3.4基料化
農作物秸稈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木質素等有機物,是栽培食用菌的好材料,目前秸稈基料種植食用菌技術成熟。
3.5原料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秸稈為原料的工業加工技術逐漸發展壯大,利用秸稈制取的新型生物材料、工業板材、化工原料等產品正逐步走向市場。
4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農機化技術方案
焚燒秸稈現象是在我國農業的農機化進程中產生的,人們常說解鈴還須系鈴人,焚燒秸稈的問題必將在農機化的進一步發展中得到徹底解決。不露天焚燒秸稈,要么還田,要么離田,這兩種處理秸稈的方式都需要農業機械發揮關鍵性主導作用,需要加強示范推廣作業路線,可以組織召開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作業模式演示會,讓農民直觀地看到“不燒也能種好”的效果。現就午季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農機化技術路線簡單談淡個人觀點。
4.1機械化秸稈粉碎還田技術路線
4.1.1小麥玉米種植區作業模式:聯合收割機(加裝碎草拋灑裝置,碎草長度不大于10厘米,均勻拋灑)一限茬收割(12-20厘米以下,綜合禁燒需要、農民意愿、農業技術要求等因素,統籌考慮選擇留茬高度)一秸稈覆蓋還田一玉米寬行板茬播種一機械化高效植保一機械化收獲秸稈粉碎還田(旋耕或深翻掩埋)一體化作業一機械化精量播種小麥。
4.1.2小麥大豆種植區作業模式:聯合收割機(加裝碎草拋灑裝置,碎草長度不大于10厘米,均勻拋灑)一限茬收割(20-30厘米以下,留茬高度可自主選擇)一秸稈還田機粉碎秸稈覆蓋還田(也有少部分地方為了禁燒而進行旋耕作業)一高腿寬苗帶大豆播種機板茬播種一機械化高效植保一機械化收獲大豆(秸稈營養價值高,市場好,建議離田回收)一耕整土地一機械化精量播種小麥。
4.2秸稈打捆離田技術路線
聯合收割機(不得加裝碎草器)一限茬收割(12厘米以下)一秸稈機械及時打捆離田田一以下的麥玉或麥豆農機化技術模式同上段所述。
4.3對機械化秸稈粉碎還田技術路線建議
通過各種渠道宣傳普及秸稈還田方面的科學知識,大力宣傳秸稈還田的好處,讓農民認識到秸稈還田是增加地力的有效手段、是一項節本增效的農機化成熟技術。
4.3.1保證機械化秸稈粉碎還田作業質量,粉碎要細,拋灑要勻;大力推廣使用先進播種機械,保證播種質量;及時做好植保工作,基本消除病蟲草害;地塊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進行深翻掩埋作業;保證土壤墑情,適量增施氮肥。
4.3.2發揮農機服務組織的作用,推廣復試作業一條龍服務。強調麥子成熟一塊,收割一塊,還田一塊,播種一塊,突出午季作業一個“搶”字利于禁燒工作。
4.4播種后一段時期內要看好田塊,防止因秸稈焚燒燒壞小苗
對秸稈離田的認識。秸稈離田需要投入大量機械、人力、物力財力,需要的財政支持力度比還田要大,并且秸稈價值低利用渠道狹窄,這是一些地方以還田為主、離田為輔的主要原因。盲目秸稈打捆離田不僅需要大量投入與政府補貼,還要占用耕地建草場,何況機械多次進地也不利于農民播種,秸稈不能及時打捆離田還會影響農時。秸稈體積大,價值低,長距離運輸也不劃算,最好能就地消化。建有生物質能電廠、發展養殖業食用菌業、工業原料秸稈用量較大的周邊地區比較適宜秸稈打捆離田。要充分發揮企業、農村生產經營合作組織和廣大農民的聰明才智,加上政府扶持與合理引導,共同大力拓展秸稈利用渠道和提高綜合利用附加值,變廢為寶,努力改變目前秸稈綜合利用叫好不叫座的局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