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霞+王慶鐸
水稻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吸取各種營養元素。然而隨著個別地區農業生產與粗放的田間管理模式,使水稻生產面臨的各種現狀,造成了田塊中的有機質日趨減少,土壤板結中,因此,造成水稻生產過程中的缺素現象,給水稻生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水稻缺素是指微量元素的缺乏。水稻必需的營養元素中屬于微量元素的有鐵、錳、硼、鋅、銅、鉬、氯等7種,這些元素在水稻植株內含量非常少,但對水稻的正常生長發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旦缺少,便影響生長發育而導致減產。缺素后,其癥狀往往從葉片上表現出來,因此,在早稻生長過程中,要經常觀察葉片和植株顏色及形狀,區分缺素類型,立即進行補救。下面主要介紹生產上常見的缺素癥狀、發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1缺氮
水稻缺氮時,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片發黃。癥狀先從下部老葉開始發黃,逐漸擴展到上部葉片,一片葉先從葉尖開始,再向上擴展,后沿中脈擴展至整個葉片;發根慢,細根和根毛發育差,黃根較多;植株成熟期提早,成穗率低,有效穗少,穗子短,穗粒數少,產量低。原因是底肥施用量不足,防治措施是及時追施速效氮肥,配施適量磷鉀肥,施后中耕耘田,使肥料融入泥土中。主要補救方法是噴施2%的尿素,每畝地用量350克。
2缺磷
磷是構成水稻體內許多重要有機化合物的組成部分,在作物的生育早期,對水稻的生長發育與早熟、優質、高產有重要作用。水稻缺磷時,一般表現為僵苗,植株生長顯著緩慢,稻從成簇狀,不分蘗或很少分蘗。稻苗細瘦,葉片直立不披,葉色暗綠或灰綠帶紫。嚴重時葉片沿中脈成環狀卷曲,葉片萎縮。缺磷植株的特征是短而細,多為黃根,基本無白根,也無黑根,根綿軟少彈性,側根少,且緊夾不分開,嚴重時根系變黑腐爛。缺磷還延遲抽穗、開花和成熟,且抽穗困難,成熟不一致,穗粒數且不飽滿;水稻施磷過量時無增產作用,往往會引起缺鋅導致減產。新墾沙質河灘地和土壤有機質缺乏的地塊、冷浸田以及底肥施用不足、以及生產上遇倒春寒等條件下易發生缺磷癥。防治措施是淺水追肥,每畝用過磷酸鈣30千克混合碳酸氫銨25~30千克隨拌隨施,施后中耕耘田;淺灌勤灌,反復露田,以提高地溫,增強稻根對磷素的吸收代謝能力。待新根發出后,畝追尿素3~4千克,促進恢復生長。
主要的補救措施是噴施2%的磷酸二胺,每畝地用量3000克。
3缺鉀
鉀能促進光合作用,增強作物的抗旱性,提高抗寒性,增強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水稻缺鉀時,其發病葉片上有褐色斑點,常稱為赤枯病。一般剛開始時表現為生長緩慢,植株矮小,很少分蘗。老葉褪黃,葉尖上有煙塵狀褐色小點,發展成褐斑,形狀不規則,邊緣分界明顯,常以條狀或塊狀分布于葉脈問,嚴重時褐斑連成片,整片葉子發紅枯死。發病植株新根少而短,老根細瘦無彈性,褐灰色至黑色,甚至發臭腐爛,病株易拔起。嚴重時抽穗困難,籽粒干癟,皺縮,節間短,易倒伏。防治措施是補救時排水,畝施草木灰150千克,施后立即中耕耘田或畝追氯化鉀7.5千克,同時配施適量氮肥,并進行間隙灌溉,促進根系生長,提高吸肥力。幼分化期可分別追施鉀肥。抽穗、揚花期可采用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等微肥。
主要的補救措施是噴施2%的磷酸鉀,每畝用量300克。
4缺微量元素
4.1缺鋅水稻返青后開始發病,一般插秧后20天達到高峰。表現為縮苗不長,在植株基部葉片的葉尖干枯,接著葉片的中段出現黃赤乃至赤褐色不規則病斑,新葉中脈特別是基部褪綠。病株出葉慢,分蘗少,發根弱,矮小,成熟遲,出現僵苗。防治措施是秧田期于插秧前2-3天,每畝用1.5%硫酸鋅溶液30千克進行葉面噴施,始穗期、齊穗期每畝每次用硫酸鋅100克對水50千克噴施。
4.2缺鐵一般發生在幼苗期,全葉褪綠,然后發白,葉脈綠色。植株生長正常,沒有矮化或畸形現象。
4.3缺錳首先是底部葉脈間失綠并有淺棕色針狀斑點,進一步發展成條狀斑,以后變褐壞死。植株矮小,分蘗正常,新出葉小、窄狹、淡綠色。
4.4缺硼首先是底部葉脈間失綠,并有淺棕色針狀斑點,進一步發展成條斑狀,以后變褐壞死。水稻植株矮小,但分蘗正常,新出葉變小、窄狹、淡綠色。
4.5缺銅葉子呈藍綠色,后近葉尖處褪綠,卷縮,嚴重時頂端停止生長。褪綠沿葉脈兩邊向下發展,隨之葉尖變深褐色壞死。長出的葉片折疊彎曲,近白色,但分蘗較正常,新生分蘗可繼續生長,水稻結實不良,空癟粒多,產量降低。
4.6缺鈣如果輕微缺鈣,一般對植株外觀影響很少,當缺鈣嚴重時,上部新生葉的葉尖變白,卷曲萎縮,缺鈣特別嚴重時,導致植株矮化,生長點壞死。
4.7缺硅水稻是需硅較多的作物。硅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增強水稻的抗病力。硅使水稻的葉片、葉鞘、莖、根、表皮形成硅膠層從而阻止病害侵入。提高抗旱性。水稻施用硅肥千粒重增加,植株增高。水稻缺硅時莖稈軟弱,容易倒伏和受病害侵染。在水稻生長前期缺硅時有效穗數減少,后期缺硅小穗數減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