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吉
寒亭區瀕臨渤海,北部鹽堿地帶地勢較低平,海拔在5m以下,由海相沉積物和河流沖積物疊次覆蓋而成,受海浪、潮汐動力作用,堆積了大片海相地層,形成微海岸傾斜的海積平原和沼澤地,層狀結構明顯,含有大量的生物殘骸和貝殼。咸淡水分界線以北,主要是鹽土和鹽化潮土。
1鹽堿地綠化的限制因素
1.1立地條件差
該區是由黃河泥沙沖積而成,成土年幼,土壤易次生鹽漬化。由于受水分、土壤含鹽量、潛水水位、礦化度、地貌類型等因素影響,木本植物少,草本植物多,植被類型少、結構簡單、組成單純,森林覆蓋率偏低,海潮、風沙、旱澇等自然災害發生頻繁,生態環境極為脆弱。
1.2適宜樹種少
濱海鹽堿地由于土壤鹽堿化較重,立地條件較差,應選擇樹體高大,抗鹽堿、抗旱耐澇的造林樹種。主要有榆樹、白蠟、柳樹、黑楊類、刺槐、臭椿、苦楝、棗、等。灌木樹種有紫穗槐、沙棗、杞柳、金銀花、白刺、沙柳、檉柳等。
2各土壤含鹽量綠化特點
2.1含鹽量小于2%濱海鹽堿地:該造林地距離渤海相對較遠,區域范圍以農業用地為主,主要氣象災害有干熱風、大風。選擇梨、棗、香椿、黑楊類、刺槐、白蠟等樹種,實行帶狀、塊狀混交,營造不同樹種的混交林,形成了以網、帶、塊為主體的農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內林帶總體防風效能為22.4~47%,而且在一定范圍內,防風效能隨風速的增加而提高,有時可達50%以上。相對濕度可增加3~7.5%。
2.2含鹽量2~3%。濱海鹽堿地:該造林地區域范圍內荒地、農業用地為主,治理的主要目標是防御大風危害,改良鹽堿地土壤;同時防御干熱風的發生,降低干熱風危害,保護農田,提高農作物產量。選擇榆樹、臭椿、白蠟、苦楝、柳樹、紫穗槐、沙棗、杞柳、金銀花等樹種,營造喬灌混交林,提高植被蓋度,恢復森林植被系統,起到防御風災災害,改良鹽堿地土壤的作用。
3棗樹簡介
棗樹在中國的培育史已超過4000年,是可以長到10米高的落葉喬木,喜光,耐干旱瘠薄,萌生力強,根系發達,生長緩慢,壽命長。微酸性、中性、輕鹽堿土均能正常生長。
棗樹屬于鼠李科,棗屬植物,5~6月開花,8~9月果熟,金絲小棗多為本身根蘗苗發育而成的棗樹,冬棗樹多是以酸棗灌木為砧木嫁接的樹種,冬棗的主產區位于中度左右的鹽漬土區,而金絲小棗的主產區處于典型潮土與中度以下的鹽漬土交匯的復區內,冬棗的適應性好于金絲小棗(指以酸棗灌木為砧木嫁接的樹種,非棗園內的高接換頭樹)。
目前,有數百個棗樹品種,成熟果實的大小鮮重5~50g,直徑1~2cm,長1.5~3.5cm,果皮薄,光滑(有光澤)成熟時為紅色或暗紅色。其果實可作為新鮮水果在餐桌上食用,或烘干、煮食、燉食及焙烤后食用。味道極其鮮美、誘人。富含維生素c,鮮品的維生素c的含量300~600mg/100g,同時含維生素A及B,高含糖量(達鮮重的22%)。
4棗樹在鹽堿地綠化中的優勢
4.1樹種優勢
棗樹適應性好,抗逆性強,抗旱、耐澇,抗鹽堿,能適應各種自然條件的變化,早實豐產、栽培管理容易、具有經濟和生態效益顯著等優勢。研究表明,金絲小棗的耐鹽指標是在1米土體全鹽0.2%左右、60厘米0.4%左右,20厘米土體0.6%左右都可以正常生長發育。
近年來,環渤海灣地區棗樹主產區的干部群眾利用科學、先進的管理技術,采取密植栽培的途徑,通過投入較高的人力和物力后,已經獲取了比較高的經濟收益。
4.2區域環境優勢
中國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度大,城市群密集,屬于優先開發和重點開發區域,濱海新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原則都是以“生態、環保、可持續”為發展目標。近幾年綠化投資規模不斷加大,但是濱海鹽土綠化仍普遍采用更換種植土的做法,這不僅破壞土地資源,而且還因為地下水埋藏淺,礦化度高,即使更換的是耕地非鹽化土,也會很快“次生鹽化”而危及苗木生長并導致綠化失敗,選擇生態、經濟的綠化樹種就顯得尤為重要。現在不少鄉鎮發展冬棗的積極性很高,栽培管理技術也日趨完善,大批豐產密植冬棗園已經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收益,農民栽培冬棗的收入在整個種植業收入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并逐漸成為部分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渤海灣南岸低平原地區“春旱、夏澇、秋吊”的規律非常明顯,這對于農作物生長發育來說是一種很大威脅。但是金絲小棗卻有比較高的適應性。金絲小棗的生長發育特點、需水規律對該區域“春旱、夏澇、秋吊”的降水規律比較適應。金絲小棗4月中、下旬發芽,6月中旬為盛花期,8月中、下旬為白熟期,9月中、下旬成熟收獲。10月晾曬、加工和貯藏。它基本上避開了春季干旱的威脅:當金絲小棗從座果到白熟需要大量水分和養分時,正是本地區雨熱同季、降水集中的六、七、八三個月,土壤水分基本上可以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金絲小棗從白熟以后到收獲這一段時間內最怕降雨,完全變紅以后連續2~3d陰雨則會發生漿棗、爛棗。這也是各地引種栽培金絲小棗的限制因素之一。而該區域在這個時期正是“秋吊”階段,降雨較少,這一階段天高氣爽,晝夜溫差大,非常有利于棗果內糖分的轉化和積累。十月份收棗以后,氣溫逐漸降低,空氣濕度小,有利于晾曬、加工和貯藏。
4.3技術優勢
棗樹豐產栽培技術知識在渤海鹽堿地區廣大的農村非常普及,在這一區域專業技術人員的水平較高,區域內廣大棗農對棗樹的管理也非常內行,從整體技術水平上高于全國兄弟省市。
4.4市場優勢
目前在這個區域已經建立起一定規模棗市場、棗加工企業和產品品牌。這些企業和市場的壯大為棗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后勁。
總之,為加快渤海灣鹽堿地區植樹造林進度、提高綠化水平、擴大植被、保護水土、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的步伐,因地制宜地擴大金絲小棗、冬棗等棗類優良樹種的栽培,不僅具有很好的生態效益而且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