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文瓊
淄博市地處魯中山區與華北平原的接合部,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及東西兩翼山巒起伏,中部低陷向北傾伏,山區、丘陵、平原面積分別占市域面積的42.0%、29.9%和28.1%。其境內屬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5℃~14.2℃,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209.3~2523.0小時,年平均無霜期190~210天。
淄博市下轄5區3縣,豐富的地貌特征和適宜的氣候為經濟林的種植提供了有利條件,其中不乏沂源蘋果、博山獼猴桃等知名品牌。截止2016年底,104.2萬畝,產量131.6萬噸,產值47.15億元,其中食用林產品產量達到120萬噸以上。為嚴格食用林產品標準化生產,進一步鞏固全市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穩定向好的發展局面,自2014年起,我市逐步探索研究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考核機制辦法,目前所實行的是中期、年末雙考核模式,現總結如下。
1中期考核評分細則
中期考核時間7月下旬,分值5分,占全年考核總分的50%。考核要點:日常監管工作,分值1分;配合市級檢測計劃完成率,分值1分;縣級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宣傳與培訓,分值1.5分;標準化及品牌建設,分值1分;縣級自行檢測,分值0.5分。
1.1日常監管工作
計分標準:資料報送0.5分,遲報、漏報0.1分/次,最高計0.5分;監管工作風險隱患排查案例上報0.1分/宗,最高計0.5分。
數據來源: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相關上報材料,發現的風險隱患排查案例上報材料。
1.2配合市級檢測計劃完成率
計分標準:配合市級檢測計劃完成率90%以上0.5分,50%-90%得0.3分,50%以下0分。
數據來源:日常工作及配合市級檢測計劃完成率。
1.3縣級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宣傳與培訓
計分標準:開展縣級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相關宣傳活動0.5分/次,最高計0.5分;開展縣級經濟林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培訓等0.5分/次,最高計1分。
數據來源:提供開展縣級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相關宣傳活動影像資料、培訓通知;開展縣級經濟林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培訓等的影像資料、培訓通知。
1.4標準化及品牌建設
計分標準:上年度11月以來新取得食用林產品“三品一標”產品產地認定、認證0.1分/宗(處),最高計0.6分;上年度年11月以來新注冊食用林產品商標品牌0.1分/宗(個),最高計0.4分。
數據來源:提供上年度11月以來新取得食用林產品“三品一標”產品產地認定、認證證書,新注冊食用林產品商標品牌原件或縣級林業局蓋章復印件。
1.5縣級自行檢測
計分標準:提供縣級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報告0.05分/批次,最高計0.5分。
數據來源:提供縣級林業主管部門開展的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報告。
2年末考核評分細則
年末考核參考省考市辦法,考核時間為12月中旬,分值5分,占全年考核總分的50%。考核要點:產品監督抽檢問題發現處置率,分值1.5分;林產品不合格信息公布率,分值O.5分;林產品種植環節監管,分值3分。
2.1林產品監督抽檢問題發現處置率
計分標準:監督抽檢問題處置率=(監督抽檢不合格批次行政處置措施辦結數÷監督抽檢不合格批次數)x100%。
數據來源:不合格產品檢出縣、鎮、果園處置意見,同批次問題產品處置影像資料。
2.2林產品不合格信息公布率
計分標準:抽檢問題批次數=(公布不合格產品批次數÷抽檢不合格批次數)x100%。
數據來源:不合格信息網絡公布截圖及網址鏈接。
2.3林產品種植環節監管
2.3.1食用林產品監管隊伍建沒情況
分值1分。考核要點:設置考核點2個。①縣級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不少于2名,②監管人員具備相應的執法資格。
計分標準:①監管人員不少于2名(分值0.6),每少一名扣0.3分。②執法資格(分值0.4),每少一名扣0.2分。
數據來源:①各縣(市、區)提供的監管機構人員任命正式文件。②監管機構人員執法證件復印件。
2.3.2食用林產品安全監管經費保障情況
分值1分。考核要點:設置考核點2個。①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經費納入縣級財政預算。②監管經費與管轄范圍內食用林產品面積的比值。
計分標準:①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分值0.4)得0.4分,沒納入縣級財政預算的不得分。②監管經費與管轄范圍內食用林產品面積的比值(分值0.6),根據功效系數法計算各縣(市、區)得分。
數據來源:①各縣(市、區)提供的財政預算明細等證明文件。②根據各縣(市、區)監管資金和上年度各縣(市、區)管轄范圍內的食用林產品面積計算比值。
2.3.3食用林產品種植過程監管
分值1分。考核要點:設置考核點5個。①省、市級監測任務完成情況。②縣級日常監測開展情況。③質量安全宣傳培訓工作開展情況。④專項整治工作開展情況。⑤省、市級監測不合格產品處置情況。
計分標準:①完成省、市級監測任務(分值0.2)得0.2分,每少完成5%扣0.05分,扣完為止。②開展縣級日常監測(分值0.2)得0.2分,未開展的不得分。③開展質量安全宣傳培訓活動情況總分值0.2。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的得0.1分,未開展的不得分;開展質量安全培訓活動的得0.1分,未開展的不得分。④專項整治總分值0.2。制定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和年度食用林產品監管工作重點(分值0.1)科學合理、分工明確并及時上報的得0.1分;進行種植環節化肥、農藥使用的隱患排查(分值0.1)每發現上報一例得0.02分,最高不超過0.1分。⑤省、市級監測不合格產品處置情況(分值0.2),全部按規定及時處置的得0.2分,每出現一例不合格產品未按規定及時處置的不得分。endprint
數據來源:①根據考核責任單位掌握的各縣(市、區)省級抽檢任務完成情況。②根據縣級林業部門與檢測機構簽訂的合同協議、支付憑證等文件、資料。③各縣(市、區)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培訓等文件、資料。④根據各縣(市、區)上報的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和年度食用林產品監管工作重點的文件及發現的風險隱患排查案例上報材料等。⑤根據各縣(市、區)省級監測不合格產品處置上報情況,需提供對不合格產品處置的書面意見、不合格產品無害化處理的影像資料或對不合格產品的上交罰款的證明材料等。
2.4加分與扣分項
2.4.1重大監管創新舉措或突出貢獻
加分內容:①國家部委或省委、省政府以及省食安委成員單位表彰的先進集體、突出貢獻或推廣的創新舉措、先進經驗,每項加5分;②市委、市政府以及市食安委表彰的先進集體、突出貢獻或推廣的創新舉措、先進經驗,每項加4分;③承接國家部委召開的現場會、推廣會、宣傳周等重大活動,每一次加3分。④承接省級部門召開的現場會、推廣會、宣傳周等重大活動,每一次加2分。⑤承接市級部門召開的現場會、推廣會、宣傳周等重大活動,每一次加1分。累計加分不超過10分。
加分程序:各縣(市、區)提供符合加分條件的項目清單及相關證明材料復印件1份報市林業局,市林業局會同相關部門,根據申報的加分項目研究確定各縣(市、區)所加分值。
2.4.2發生重大食用林產品安全事故(事件)情況
扣分內容:發生重大食用林產品安全事故(事件)和進入輿情平臺的情況。
計分方法:①發生Ⅰ級食用林產品安全事故(事件)的,每起扣10分;發生Ⅱ級食用林產品安全事故(事件)的,每起扣8分;發生Ⅲ級食用林產品安全事故(事件)的,每起扣6分;發生Ⅳ級食用林產品安全事故(事件)的,每起扣4分②發生因政府監管失職、事故處置不當造成嚴重后果的食用林產品安全事故(事件)的,扣10分;發生Ⅱ級及以上食用林產品安全事故(事件),有謊報、瞞報和漏報情況的,扣10分;發生Ⅲ級食用林產品安全事故(事件),有謊報、瞞報和漏報情況的,每起扣6分;發生Ⅳ級食用林產品安全事故(事件),有謊報、瞞報和漏報情況的,每起扣2分;③發生被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網等國家級主流媒體曝光,造成較大負面社會影響并經查實的食用林產品安全事件的,每起扣1-5分;④發生被國家有關部門、省委省政府通報批評的食用林產品安全事件的,每起扣5分;⑤發生被省級有關部門、市委市政府通報批評的食用林產品安全事件的,每起扣3分。⑥進入省級輿情平臺的,每起扣1分;進入輿情平臺,處置不當的,每起扣3分;被有關媒體曝光,進一步擴大影響的,每起扣5分。⑦進入輿情快報的,每起扣3分;被市委書記、市長批示的扣10分;被分管市級領導批示的扣8分。
扣分程序:發生食用林產品安全事故(事件)和進入輿情平臺的情況后,考核責任單位根據有權機關對事故(事件)認定的等級和責任,書面說明事故(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和結果,提出扣分初步建議,報送市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
考核評分并不是最終目的,而是以此為手段,促進各縣區對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視程度,調動監管部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將監管工作融入到技術指導之中,使食安意識深入人心,形成質量安全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讓不合格產品沒有市場,讓食用林產品生產中的質量安全違法行為無所遁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