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祎立+喻曉鋼
引言
隨著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羅江林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于2016年5-9月對羅江縣林業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開展了調查研究,結合羅江縣林業可持續發展現狀及問題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以期對羅江縣政府制定羅江縣林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規劃有所啟迪。
羅江縣位于成都平原東北邊緣的德陽市的東北角的龍泉山脈,屬于典型的丘陵區域,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縣境內江河縱橫,水源豐富,適合多種生物繁衍生息,森林資源豐富,林業發展迅猛,1985年始先后實施了“川中綠化工程”、“長江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血防林建設工程”、“地震災后生態恢復重建工程”等一系列林業工程建設,羅江縣林業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森林面積達到8204.48h㎡,全縣森林覆蓋率為17.26%,隨著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羅江林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于2016年5-9月對羅江縣林業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開展了調查研究,結合羅江縣林業可持續發展現狀及問題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以期對羅江縣政府制定羅江縣林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規劃有所啟迪。
1羅江縣林業發展現狀
羅江縣位于成都平原東北邊緣,德陽市北部龍泉山脈丘陵地區,地處東經104°19'15"~104°42'33",北緯31°12'08"~31°26'37"。轄區面積44745h㎡,其中林地面積:8204.48h㎡,占總面積的18.34%;非林地面積:36540.52h㎡,占總面積的81.66%。在全縣林地面積中,有林地7721.62h㎡,占全縣林地面積的93.94%;疏林地32.26h㎡;灌木林地130.90h㎡;未成林造林地面積306.99h㎡;苗圃地11.35h㎡;宜林地0.71h㎡;無立木林地0.65h㎡。在全縣有林地面積中,喬木林面積7423.91h㎡,占全縣有林地面積的96.14%;竹林297.71h㎡,占全縣有林地面積的3.86%。全縣森林覆蓋率為17.26%,林木綠化率為39.06%。以上數據反映出羅江縣森林資源缺乏,森林覆蓋率低于全省森林覆蓋率平均水平。近年來通過林權體制改革、林權制度改革等發展林業措施的實施,激發了農民造林護林和四旁植樹造林的積極性,提高了全縣的林木綠化率,保護和改善了羅江自然環境和區域小氣候。
2羅江縣林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通過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林地變更調查等森林資源管理基礎工作和森林資源數據的調查統計分析,羅江縣林業發展存在諸多問題。
2.1森林資源分布不均
羅江縣的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鄢家鎮、蟠龍鎮、白馬關鎮、新盛鎮四個鄉鎮,其中:鄢家鎮林地面積1793.98h㎡,占全縣林地面積的21.87%;蟠龍鎮地面積1258.58h㎡,占全縣林地面積的15.34%;白馬關鎮地面積1137h㎡,占全縣林地面積的13.86%;新盛鎮地面積940.65h㎡,占全縣林地面積的11.47%。其余鄉鎮林地面積比例均小于10%。(詳見表1)
2.2林分結構有待調整
全縣喬木林地總面積7423.91h㎡,總蓄積277243m3。其中:針葉樹面積3564.36h㎡,占全縣喬木林面積的48.01%;闊葉樹(包括經濟樹)面積3859.55h㎡,占全縣喬木林面積的51.99%,針闊葉樹比例合理。在全縣喬木林地其中:純林面積7164.25h㎡,占全縣喬木林面積的96.56%,混交林面積259.66h㎡,占全縣喬木林面積的3.44%,純林占絕對優勢,林分結構有待調整。
2.3中、幼林比例偏大
全縣森林林分以幼、中齡林為主,幼、中齡林總面積5 172.55h㎡,占全縣林分總面積的69.80%。其中:幼齡林面積1229.58h㎡,占林分面積的16.59%;中齡林面積3942.97h㎡,占林分面積的53.21%;近熟林面積1734.45h㎡,占林分面積的23.41%;成熟林面積340.55h㎡,占林分面積的4.60%;過熟林面積162.21h㎡,占林分面積的2.19%,作為商品林為主的林區齡組結構不夠合理,同時也反映出羅江縣的森林資源的形成主要依賴與長江上游防護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林業工程,這些林業工程建設的事實也營造了羅江現實的生態環境。
2.4四旁樹資源有差異
羅江縣全縣四旁樹株數5301305株、蓄積163527.6立方米,四旁經濟樹4136710株,四旁竹23836671株。四旁樹蓄積占全縣活立木蓄積的36.99%,四旁資源十分豐富。
各鎮四旁資源統計結果見下表:
2.5森林管護力度亟待加強
通過調查,對羅江縣林分密度進行了統計分析,分析結構表明:郁閉度小于0.6的林分面積2900.09h㎡,占林分面積的39.06%;郁閉度大于等于0.6d小于0.8的林分面積4490.29h㎡,占林分面積的60.48%。詳見下表:
3羅江縣林業可持續發展對策建議
3.1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協調林業與農業產業發展
羅江縣林地面積低于10%的鄉鎮6個,其中包括金山鎮、萬安鎮、御營鎮、慧覺鎮、略坪鎮等,這些鄉鎮中金山鎮、萬安鎮及御營鎮部分區域,為羅江城市規劃區域,應該堅強林業建設,擴大林地面積,增加森林覆蓋率,改善羅江生態環境。
3.2調整森林林分結構,改善羅江生態脆弱的問題
逐步調整羅江現有森林的林分結構,解決生態脆弱的問題,政府應該增加對森林撫育間伐的投資力度,通過森林撫育間伐和森林管護將純林逐步改造成混交林,提高森林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3.3搞好四旁資源培育,有效解決農民自用材困難
羅江縣地處成都平原東北邊緣,平壩區、溝、渠、堰、塘眾多,丘陵區地形地貌多樣。其邊角隙地、田坎土埂、溪河兩岸、道路兩旁、房前屋后、塘庫四周等地為零星植樹提供了較好條件,全縣四旁資源十分豐富。四旁樹、四旁竹、四旁經濟樹不僅為農民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還發揮著水源涵養、水土保持、護岸、護路等多種有益性能。四旁資源對羅江縣的生態環境建設和農民自用材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四旁資源的培育與管理。
3.4加大林業產業扶持,實現林業供給側結構調整
加強林業工程建設和造林專業戶政策扶持,大量培育速生豐產林和經濟林木,提高林地生產力和林業經營水平。近年來,羅江縣委、縣政府實施農村林農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一是促進以干果為主的核桃產業迅速發展,核桃面積由2004年的228.1h㎡增加到774.71h㎡,凈增加546.61h㎡;獨具地方特色產品的貴妃棗由2004年125.1h㎡增加到239.75h㎡,凈增加114.65h㎡;鄉土特產鄢家柚迅速發展到232.87h㎡,花椒產業也由空白發展到155.08h㎡。二是依托白馬關、萬佛寺、香山鷺島、貴妃園等生態資源,通過招商引資和市場運作的辦法,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精品景點,大力發展生態游、休閑游,引導不同景點向特色化、個性化、精品化發展,實現森林資源和效益雙豐收。三是根據地方特色,一方面發展地方經濟林木,另一方面發展生態旅游,雙向推動地方林業產業的發展是羅江縣林業產業發展的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