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毅敏
前言
試驗結果表明,40%氰氟蟲腙·甲氧蟲酰肼懸浮劑對稻縱卷葉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畝用40%氰氟蟲腙·甲氧蟲酰肼懸浮劑20~40毫升卷葉防效為80.43-87.54%,蟲口防效為89.29-100%,與對照藥劑22%氰氟蟲腙懸浮劑45.5毫升,畝、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33.3毫升/畝、40%毒死蜱乳油100毫升/畝卷葉防效83.99-84.34%和蟲口防效92.86-100%基本相當,可供生產上推廣使用。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藥劑
40%氰氟蟲腙·甲氧蟲酰肼懸浮劑(東莞市瑞德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2%氰氟蟲腙懸浮劑(巴斯夫歐洲公司(PD20101191)生產)、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南京南農農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PD20141108)生產)、40%毒死蜱乳油(一帆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PD200847 10)生產)。
1.2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40%氰氟蟲腙·甲氧蟲酰肼懸浮劑20毫升/畝、30毫升/畝、40毫升/畝,22%氰氟蟲腙懸浮劑45.5毫升/畝,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33.3毫升/畝,40%毒死蜱乳油100毫升,畝,清水對照(CK)7個處理。每處理4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面積30平方米。小區間筑小田埂隔離,防止串灌。
1.3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6年6月在仙游縣龍華鎮愛和村七組早稻田進行,試驗地海拔62米。品種為晶兩優華占,生育期約160天,2月14日播種,4月17日插秧,畝種植叢數約9500叢。施藥時為幼穗分化7期,長勢較好,藥前平均卷葉率1.22%、百叢幼蟲量64頭,稻縱卷葉螟中等發生。
1.4試驗方法
6月16日按設計劑量在第四代稻縱卷葉螟低齡幼蟲發生高峰期、水稻幼穗分化7期,每小區用水量2.7公斤。施藥時田間保持3厘米的水層5天,自然落干后再灌水。
1.5調查與計算方法
6月30日藥后14天、當代卷葉螟為害穩定時調查1次。調查采用5點取樣法,每點隨機取5叢,即每處理小區查25叢,調查卷葉數和殘留活蟲數(卷葉內的蟲數),計算卷葉率、有蟲率和防效。差異顯著性測定采用“DMRT”法。
從表1中可以看出,藥后14天40%氰氟蟲腙·甲氧蟲酰肼懸浮劑對稻縱卷葉螟的卷葉防效為80.43-87.54%,蟲口防效為89.29-100%,與三個對照藥劑22%氰氟蟲腙懸浮劑45.5毫升/畝、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33.3毫升/畝、40%毒死蜱乳油100毫升/畝的卷葉防效83.99-84.34%和蟲口防效92.86-100%基本相當。
從卷葉防效來看,處理40%氰氟蟲腙·甲氧蟲酰肼懸浮劑20毫升/畝卷葉防效較差,與處理40%氰氟蟲腙甲氧蟲酰肼懸浮劑30毫升/畝有顯著差異,與處理40%氰氟蟲腙·甲氧蟲酰肼懸浮劑40毫升廟有極顯著差異,但與三個對照藥劑均無顯著差異,其它處理彼此之間無顯著差異。
從蟲口防效來看,處理40%氰氟蟲腙·甲氧蟲酰肼懸浮劑20毫升廟蟲口防效略差,與40%氰氟蟲腙甲氧蟲酰肼懸浮劑30毫升/畝、40毫升/畝兩處理和對照藥劑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33.3毫升,畝有顯著差異,但與其它兩個對照藥劑22%氰氟蟲腙懸浮劑45.5毫升/畝、40%毒死蜱乳油100毫升/畝無顯著差異,其它處理彼此之間無顯著差異。
3小結
田間防治結果表明,40%氰氟蟲腙甲氧蟲酰肼懸浮劑對稻縱卷葉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畝用40%氰氟蟲腙·甲氧蟲酰肼懸浮劑20~40毫升對稻縱卷葉螟的卷葉防效為80.43-87.54%、蟲口防效為89.29-100%,與對照藥劑22%氰氟蟲腙懸浮劑45.5毫升/畝、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33.3毫升/畝、40%毒死蜱乳油100毫升廟的卷葉、蟲口防效總體相當,能有效控制稻縱卷葉螟的發生為害。40%氰氟蟲腙·甲氧蟲酰肼懸浮劑對水稻安全,生產上推薦使用40%氰氟蟲腙·甲氧蟲酰肼懸浮劑20~40毫升/畝于稻縱卷葉螟低齡幼蟲發生高峰期或初卷期噴霧防治1次;稻縱卷葉螟偏重及以上發生時,推薦使用40%氰氟蟲腙·甲氧蟲酰肼懸浮劑30~40毫升廟于稻縱卷葉螟低齡幼蟲發生高峰期或初卷期噴霉防治1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