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芬
1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與此相對的是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吃粗糧來代替吃精米,玉米、小米等食材的價格也在不斷攀升。為了滿足人們對于玉米的需求同時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因此需要不斷提高玉米的產量,這也就意味著需要農業工作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的種植技術。文章以臨夏縣農牧局在玉米栽培種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例進行分析,從而提高臨夏縣農業經濟收入。
2栽培現狀
我國地域廣闊,玉米在進行在栽培過程中受到當地自然條件的限制很大。以臨夏縣為例,臨夏縣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地貌為高原與山溝參半,地勢東北低、西南高,平均海拔比較高。臨夏縣內屬于溫帶半濕潤氣候,具有大陸性、季風性的山地氣候特點,天然適合玉米等作物生長。玉米產業的發展進程比較坎坷,前期發展比較綏慢,直到后期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后,玉米的栽培技術才得到發展,但是在實際的栽培過程中依然會存在一些問題,這對于玉米種植或產生一定的影響。
3玉米技術栽培中存在的問題
3.1玉米品種不優良
玉米的種植和栽培需要有合適的生活環境以及氣候條件,這是確保玉米產量的先決條件,但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確保進行栽培玉米的品種。不同的玉米品種對于種植環境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種植過程中不能盲目選擇玉米品種,需要結合當地氣候、地質環境、自然環境等進行考慮,選擇抗病性強且對于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強的種子進行栽培。由于我國玉米品種還不夠優良,因此對于蟲害、自然災害等的抵抗力比較弱,從而影響玉米最終的產量。
3.2土壤翻耕不徹底
由于玉米植株體積比較大,并且玉米根系的分布對于玉米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如果玉米的根系不能夠保持正常生長,玉米的頂層部分就無法獲得相應的養分,導致生長受阻,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翻耕不夠徹底而導致的玉米植株的根系不夠廣。在進行土壤翻耕過程中,翻耕深度必須保持在12cm以上,確保玉米植株的根系能夠扎入深層土壤處,避免由于扎根過松導致玉米的存活率下降。
3.3不合理的種植密度
玉米的最終產量也與玉米的種植密度有關,因此在進行種植過程中如果不能科學、合理的設置玉米的種植密度就會導致玉米幼苗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彼此堆積,并導致玉米的最終產量受到影響。
3.4病蟲侵害
在植株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生長階段、生長季節不同會遭到不同種類的病蟲的侵害,尤其是在玉米的出苗期,由于夏季雨水比較多,導致玉米田中的積水無法排出,從而導致玉米幼苗難以出芽,并且極容易受到病蟲的侵害,進而導致玉米幼苗無法進行正常生長,進一步影響玉米最終的質量。同時夏季的溫度與濕度也為病蟲的繁殖提供了合適的條件,因此在玉米生長的各個階段,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害蟲的預防管理,及早做好預防措施,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
4玉米栽培技術的應對策略
4.1改善玉米品種
在進行玉米播種種植之前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種植環境等因素選取最合適的玉米品種進行種植。一般來說,首要選擇抗蟲害、抗病性能力比較強的種子,一旦人為或者自然災害,能夠確保玉米植株的存活率。除此之外,由于玉米根系比較發達,而種植面積有一定的限制,因此為了減少玉米的生長空間,建議使用枝葉挺直的玉米品種。根據國際研究所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進行科學、正確的選種在保證玉米的存活率的同時,還能提高玉米作物的產量。
4.2認真翻耕,適時播種
由上述可知,玉米根系的深度以及生長情況跟玉米的實際產量直接掛鉤,因此一定要重視對于根系的保護,確保玉米各部分都能吸收到充足的養料,因此在進行土地的翻耕之前,需要首先對種植地點進行選擇,如土質疏松、肥沃、抗洪能力強等。其次在對土地進行整理翻耕時,一定要確保玉米根系的扎入土壤12cm以下,確保玉米根系能夠有一個合適的生長環境,從而確保玉米植株各部分都能夠吸取充分養料進行生長,從而保證玉米的質量。
4.3合理設置玉米種植密度
在進行播種之前需要對種植面積以及玉米種植數量進行統計,再進行適量播種,同時播種的深度需要距離土壤表層5cm左右。一般來說,可以保持在每畝種植3500到4000株左右。由于玉米的種植密度和播種數量很難得到一個確切的數字,同時玉米的種植密度也是影響玉米最終質量的關鍵因素,可以在進行播種后,根據玉米幼苗的生長情況進行適量的移栽。但在移栽過程中需要保持玉米植株的株距與行距的一致性,給玉米植株的生長留出一定的空間。
4.4加強病蟲防害工作
玉米病蟲害問題是影響玉米生長發育中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尤其是在夏季雨水天氣,在玉米田中格外容易形成蟲害。玉米在生長的各個階段都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尤其對于出苗期的玉米幼苗來說,格外需要注意。因此出苗期的種子比較脆弱,因此一旦其在破土而出時受到外界低溫環境影響就會導致死亡。除此之外,出苗期的玉米幼苗格外容易受到蟲害的威脅。因此,農業工作人員需要提前做好蟲害的防治工作,定時定期進行監控,一旦出現病蟲害的情況,要立即采取相關措施。視病蟲害出現的規模、危害性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案,如果規模過大、影響范圍比較廣可以使用化學防治。同時在后期由于絕大多數害蟲已經出現抗藥性,可以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進行治理。不僅可以降低農藥殘留,同時采用生物治理的效果可能更好、更環保。
5結束語
對于臨夏縣在玉米栽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從而提高玉米的質量與產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