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占武
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是玉米增產的一項關鍵措施。適時收割可使玉米充分成熟,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一般公頃增產400~500kg。本文就玉米早熟高產栽培與密植技術,做了如下具體闡述。
1選用高產耐密品種
經過近幾年來生產實踐經驗,東單5號、利民33、鄭單958,寧玉309、遼單565。這些產品抗倒狀、耐高溫、耐澇,耐瘠薄,抗逆性強、抗大斑病、較抗莖腐病、灰斑病、絲黑穗病。平均產量750--950kg/667m,抗彎孢菌葉斑病和玉米螟,該品種一般密度在4000株-5000株廟,大喇叭口期,應重注意防治玉米螟,這些新品種的大面積推廣對持續增產、增收發揮重要作用。
2精細整地、輪作
玉米播種前,精細整地可以為玉米的播種和種子萌芽出苗創造適宜的土壤環境。一般要求土壤松碎,且無大土塊,耕層上要求土質松散適度,土壤供肥保肥能力強,具有耕層深厚的土壤。在翻、耙、耢整地一般深度25cm~30cm,翻后掩埋殘茬。輪作有利于不同養分合理使用,特別是可以合理調節土壤肥力,有助于減輕田間雜草的危害。
3推廣先進的種植模式
“高光效”和“4:2空”的玉米種植模式可以提高改善透光和透風條件,有效提高二氧化碳濃度和光能利用率,在不增加投資成本的情況下可使玉米增產15%左右;而“4:2空”便于機械打藥和機械收獲,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增產增收措施。“4:2空”種植模式可以保證玉米每畝的苗數不變。
4科學施肥
想要提高玉米產量,就必須掌握科學的施肥方法。施用化肥時,要用好種肥,根據實際情況用根外追肥。科學掌握不同生育時期的施肥量,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是米需肥量最多的時期。底肥以農家肥為主,配合施用化肥有利于滿足玉米對養分的需要。氮肥底肥占全生育期所需總量的15%左右。施用適磷、鉀化肥應占用施用總量的70-75%,但是要避免燒面現象的出現。播種時應以幼苗容易吸收的速效肥為主,施肥一定要施到種子側下方3~5cm處。玉米進入拔節期以后,營養體對營養物質要求日漸增加,拔節肥是決定果穗大小、粒數多少的關鍵時期,此刻的追肥量占50%,只有一次集中追施穗肥,對增加提高千粒重有重要作用。
5科學的玉米田間管理
5.1拔節期孕穗期田間管理
主要管理措施包括:追肥、去蘗除弱。
5.1.1去除丫子
玉米丫子不會形成果穗,為此必須將丫子及早除去,目的是為了減少養分的無效損耗。去除丫子要及時、認真,以防損傷主莖和根系。在去除丫子后,應該加強中耕培土。大喇叭口期前后,還應拔除不能結果穗的弱株。
5.1.2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已成為制約玉米高產穩產的主要因素之一,玉米螟主要害玉米、高梁、谷子等禾本科作物。玉米螟幼蟲期吐絲下垂隨風飄移至鄰近植株上,最終使葉片伸出后呈現橫排孔狀花葉。雄穗打苞后則由雄穗向下入莖桿內,對產量影響很大。防治玉米螟重點抓好玉米心葉末期顆粒治螟,同時應盡量選擇好具有優良抗蟲性玉米品種。在越冬幼蟲化蛹前10-15天將白僵菌粉分層撒在寄主秸桿垛內,每立方米釋放赤眼蜂田間釋放赤眼蜂,也可以在玉米心葉末期前噴灑蘇云金桿菌乳劑溶液,或者是利用燈光或性引誘劑來誘起殺成蟲。到了穗期,向露雄期的玉米雄穗灌注50%的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
5.2花粒期管理
花粒期的管理目標是:防止莖葉早衰、促進灌漿、增加玉米籽粒重。主要措施包括:排除內澇、隔行去雄、去除空稈和病株。
5.2.1妥善排除內澇
可以在玉米田地行間壟溝,形成行間垂直的主排渠,設置深溝使田問積水能夠快速排出。在給田間積水排除之后,當不失時機進行中耕以盡快讓玉米盡快恢復生長。
5.2.2去雄授粉
隔行去雄可減少養分消耗,有效改變養分的運轉方向,將更多養分供給雌穗生長需要,并充分提高玉米群體通風狀況,從而利于達到提高結實率的目的。
5.3合理地苗期管理
苗期指的是從出苗到拔節這一階段,玉米植株的節數和葉片數是在這個時期決定的。苗期玉米器官容易和根部爭奪養分和水份,導致地上部與在地下部之間所表現的矛盾。為了達到壯苗必須加強中耕松土,促進為培育壯苗打下基礎。
玉米苗期保全苗是玉米豐產的基礎,必須采取以取以密補稀帶土移栽。同時要認真吸取澇災害減產的嚴重教訓,開好田塊的四邊排水溝和十字腰溝。出苗后,田間出現黃苗和死苗現象,究其原因是雜草阻礙了土壤微生物活動,阻礙了土壤有效養分的供給。由此需要結合追肥進行培土,增強玉米抗倒能力。另外,還要問苗和定苗。
5.4化學除草
玉米田化學除草的選擇性很強,由于受施藥技術制約使用不當極易出現藥害。因此,玉米田無法使藥液均勻噴施。所以施藥前要將面地整理成均勻的藥土層。出苗前當雜草過多時,可采用在玉米5葉一心前在玉米5葉1心前每公頃用煙嘧磺隆1000mL加阿特拉津2000mL加2,4D丁酯200mL兌水600kg噴施。或者每公頃使用異丙草莠1500mL兌水750kg噴施。在土壤商情較好的情況下,首選玉米播后不但除草效果好,而且還可以增強對玉米的安全性。雜草2葉期前采用土壤潮濕時噴施,有利于提高防效。玉米行間定向除草應盡量避開玉米植株,才能達到最佳除草效果。目前每畝用90%乙草胺100~150毫升加38%莠去津500毫升,對玉米田鴨跖草等難防雜草防效突出,因為無殘留也不影響后茬,施藥后無漂移藥害。玉米田除草措施中,播后苗前只要水量足噴布均勻才能起到抑制雜草幼芽出土的效果。在噴施除草劑時,許多溫和制劑可能會對剛出土的玉米苗造成藥害。為此在噴施時對明草比較重的田塊先使用百草枯進行除草,再采取常規措施除草以達到惡性雜草的防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