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蘇明
前言
我國是糧食大國,水稻作為我國的重要農作物,形成一種高產栽培水稻技術及其推廣方案迫在眉睫。本篇就針對江西省水稻的高產栽培及技術推廣方面進行探討,因地制宜地總結出一套方案并進行推廣,以達到增大糧食的生產率,提高糧食的生產質量,保證糧食安全的目的。
1前言
我國種植水稻歷史悠久,水稻栽培技術不斷成熟,水稻種植經驗逐漸豐富。而在進入科技化的時代,對于傳統的水稻種植培養技術已經不能滿足如今社會的需求。所以各個地方需要形成一種更為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水稻種植培養,以達到高產的目的。目前江西省在水稻高產種植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收獲了一些寶貴的經驗,為了讓全省的農業從事者掌握這項高產栽培技術,下面會對這項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介紹,希望讓更多的農業從事者對這項高產水稻技術有進一步的了解,并加以實踐,用以取得良好的收獲。
2水稻的高產栽培技術
江西地處我國長江以南,南嶺以北,而且距海不遠。與其他內陸省份相比,由于臨近海洋而且緯度比較低,在春季江西省受到冷暖氣流的影響,天氣劇烈變化,陰雨連綿不斷;在夏季江西省受到來自海洋的副熱帶高壓的影響,天氣晴朗、氣候干燥;在秋冬季節,由于受到來自西伯利亞冷空氣的影響,氣溫比較低,盛行北行,氣候濕潤陰冷。總的來說,江西省全年氣候濕潤,適合作物生長,屬于典型的亞熱帶濕潤氣候,雨量充沛,陽光充足。
2.1選取優良的種子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進行水稻栽培時,選取優良的種子更有利于獲得高產水稻。雖然目前的科技不斷發展,農業從事者栽培的種子大多是經過無數代的輪替,而被保留下高發芽率、高抗蟲率、高產量的優質種子。但在進行具體的農業工作中,農業從事者還需要注意水稻種植土地的相關問題。例如,土地的酸堿程度、無機鹽的含量是否達到標準等等要求,所以農業從事者對種子需要選擇合適的土地。
2.2培育稻苗
栽種稻苗時,需要將農家肥料和適宜的營養物質進行混合散播,均勻撒在土地上,并利用釘耙進行壓實、壓平的工作,同時和農藥進行使用,以預防蟲害的到來。搭建大棚的時間應位于播種前十天,土地的溫度宜控制在30℃,需要保持足夠的水分。當水稻出苗后,溫度控制在26℃左右。當幼苗成長為3片葉子時,卻將成長溫度控制在22℃左右。農業從事者應結合實際溫度,合理施肥、澆水、通風,避免稻苗的生長速度過快。
2.3插秧
插秧后的工作應在于對種植土地的整理,注意秧苗的種植不可以過深,過密。秧齡控制在17-20天,不得超過24天,水薄的地方淺栽,水層深度以1-2cm為適當深度,栽插前田塊沉實1-2天,提高水稻苗的成活率。密集的種植不利于秧苗對陽光、水分、礦物離子等的吸取利用,疏松的種植會導致資源浪費,所以需要控制水稻栽培的種植密度,以達到高效、合理的使用方法。行距30cm、株距12-14cm調節,壯苗少栽,弱苗多栽,基本秧苗在6萬-7萬株/668㎡。
2.4施肥
在插秧的工作之后,需要進行施肥工作。一般情況下,農家肥的調配標準是20t/h㎡,根據1:0.5:0.7的配比來施用氮肥、磷肥、鉀肥,并控制好用量。純氮肥控制在13kg/h㎡,鉀肥則控制在31kg/h㎡,盡量不施用粒肥。水稻生長中期,速度十分快,在此過程中,種植戶需要格外注意水稻的施肥問題,既要確保稻田中所含足夠的營養元素,又需要控制營養肥料的使用,避免由于用量過多造成燒苗現象。在水稻的生長期間,種植戶還需要注意田間雜草的生長問題,適量使用除草劑。機插水稻由于水稻苗插栽比較淺,重點需要關注除草劑的安全問題,防治由于使用乙芐復配劑等藥劑,造成田間藥害的發生。
2.5灌溉管理
水稻的生長期間需要充足的水源,并搭配晝夜灌溉管理。所以在種植過程中,水位高控制在1cm,直至水稻的返青階段增加用水量,在全生育期需要將水位高度控制在4cm,直到水稻有效分渠后再停止,而且需要將水分排出曬田,才可控制無效分渠。在水稻返青階段是進行灌溉管理的重點階段,用水量過多會造成水稻苗根部細胞受損,導致水稻苗的存活率降低。
2.6防治蟲害
為了達到去除病蟲、預防蟲害的目的,多數農業從事者會選擇農藥,這種快捷方便的方案。但是,水稻的成長過程中會殘留農藥,以至于傷害到人體。所以在水稻抽穗揚花期結合病蟲害防治,進行藥肥混噴,提高水稻的結實率,增加水稻的千粒重,以提高產量。還可以選取高效、低害、殘留低的農藥品種,對水稻進行處理、利用。
3水稻的技術推廣
3.1積極進行當地宣傳
可以對電視、網絡媒體、報紙、雜志等信息渠道進行大量的宣傳。邀請農作物科技公司對農業從事者進行培訓,農民參觀科技試驗田等活動,對水稻的高產技術方式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形成從科學理論到生產一線,科研人員到農民的過渡。并且在農業從事者栽培水稻期間,確保通訊通暢,對提出的問題予以準確回答,不確定的問題將派專家前往調查研究,達到每家每戶不落后,從而幫助更多的人民群眾,使得水稻的高產培養技術得到廣泛推廣。
3.2組織專業觀摩活動
一方面,組織農業從事者進行試驗田觀摩活動,農業科技人員對核心技術進行講解培訓,以達到農業從事者進行高產水稻種植,對其相關技術感興趣。另一方面,從事農業科研的公司進行邀請,使其對水稻的高產實驗工作進行資金投入。無論什么時期,農作物的產量總是與民生、社會息息相關,需要人們共同關注。政府相關部門需要進行幫扶活動,帶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對落后地區予以幫助,形成良好的循環。
結束語
在水稻的高產技術的推廣之下,可推動江西省農業部分的不斷發展,使其從落后的技術生產到高產優良的技術轉變過程。在這一舉措下不僅可以增加農業從事者的收入,改善其生活水平,提高本省農作物的生產量,而且隨著水稻的高產培養的覆蓋,有助于水稻形成產業鏈、模式化,以提高本省的財政經濟收入。但對于高產水稻的進一步研發。依然任重而道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