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杰旺
引言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也是我國主要的生態經濟樹種,油茶樹體根深葉茂,而且四季常青,是水土保持的良好樹種,也是生物防火林帶和綠化、美化的理想樹種。油茶用途十分廣泛,一方面油茶籽可榨油,另一方面,茶枯還可以用作肥料和化學工業生產原料,同時,油茶是耐酸耐瘠薄的樹種,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很強。福建省福安市的油茶栽種歷史悠久,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耕地面積越來越少,對油茶栽培帶來一定影響,加上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健康要求較高,有機油茶栽種是油茶栽培生產過程中的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有機食品指的是種植過程中避免使用化肥和農藥等物質,確保植物純天然、原生態生長而成的產品,在有機食品的栽培過程中,從選種、種植、運輸到上架都受到嚴格的控制,并且每一個環節都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在油茶栽培過程中選擇有機栽培方式,可以滿足人們對健康的要求,同時又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當前很多地區都積極加強對有機油茶栽培技術的推廣和普及。
1福安市油茶栽培現狀
油茶是一種經濟型樹種,其種子可以榨油,即茶油,茶油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A、B、C、E,具有降血壓、降血脂、軟化血管、消腫、美容等功效,是一種高效的保健食品。在油茶生長過程中不容易出現病蟲害,使用農藥較少,因此是一種綠色產品,長期食用茶油可以增強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油茶副產品的綜合利用價值也比較高,例如茶餅可提取茶皂素、茶堿等,還可以提煉汽油,用作肥料、飼料、洗滌劑等產品,用途廣泛。同時,油茶的適應性強,是林業生產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經濟作物,廣泛栽種可以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實現增收目的。
油茶是福安市林業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常見樹種,在福安市的種植歷史比較悠久。目前,福安市油茶面積11.8萬畝,年總產值6億元。主要生產油茶精制油、膠囊、皂素等系列產品,營銷網絡遍布全國各大超市及商店,并出口新加坡及港、澳、臺地區。在油茶產業發展過程中,福安市不僅加強對油茶樹的栽培管理,還深入挖掘油茶的其他價值。一是挖掘油茶文化資源。積極申報油茶古油坊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在調查收集整理資料、古油坊正在修復等工作。二是保護油茶文化產業。在省級以上油茶類項目扶持的基礎上,福安市財政每年安排600萬元,專項扶持油茶產業發展,并額外追加260萬元開展文化品牌推廣宣傳和產品加工創新。目前,福安市財政已連續五年累計投入3000萬元發展油茶產業。三是傳承文化。積極開展“紀念周總理‘綠色油庫題詞60周年”系列活動,目前已完成范坑鄉墩頭村“綠色油庫”主題公園、“綠色油庫”紀念亭和“綠色油庫”文化走廊及門樓建設,構建油茶產業觀光帶。四是推介油茶產業。組織辦好今年第三屆“油茶采摘節”及首屆“油茶文化旅游節”。聯合中央省市媒體開展油茶產業文化系列專題宣傳。
經過福安市相關部門的統籌發展,當地的油茶產業已經形成一定規模,而且隨著人們對福安市油茶產業的認知度不斷提高,也積極帶動了當地的油茶產業發展,當地農民掀起栽培油茶的熱情。
2有機油茶栽培技術
有機栽培的核心是健康,隨著有機食物在人們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在栽培過程中對藥物和化肥的使用也越來越少,整個栽培過程更環保、更健康,所產生的植物也更安全。在有機油茶栽培過程中,主要技術要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2.1林地選擇
油茶喜光,怕嚴寒,適宜生活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中,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格,因此在選擇林地的時候其海拔不能超過800米,相對高度不能超過200米,林地的坡度要控制在25°以內,所以油茶不能在高山地區種植。在選地之后還要對林地進行處理,通常在坡度為15°的林地進行全面整地,在整地的過程中應該要充分做好保水措施,采用水平梯的方式進行整地,而且水平地的寬度不能低于2米,在滿足栽種條件的丘陵地區也可以進行栽種,采用環山撩壕的方式進行整地,即開挖深度為50cm左右,寬度為60cm左右的壕溝,再進行栽種。對于低矮山地,每隔三米可以挖掘一條深度為50cm,寬度為60cm的等高壕溝,在壕底可以填入表土,然后將底土覆于壕溝上面外側,使得整個基坑形成內低外高的反坡梯面,梯面的寬度保持15m左右,有利于水分和肥料的保持。
2.2選擇良種
油茶品種對油茶的長勢以及質量有很大影響,在有機油茶栽培過程中應該要選擇果大、皮薄、出籽率高、出油率高、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或無性系苗造林。例如亞林1號、亞林4號、長林4號、長林18號、長林27號等,都是抗逆性較強的品種,平均產油量達每公頃450-900kg,產量是普通品種的六倍左右,已經成為油茶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常用嫁接和改良品種。
2.3育苗技術
在油茶栽培過程中常用的育苗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播種育苗,一種是扦插育苗。第一,播種育苗。在播種之前要做好苗床,并且在苗床中使用基肥,播種之后要及時在種子上覆蓋一層肥土和薄草,以便保持土壤濕潤,提高種子的發芽率。當種子發芽之后選擇在陰天或者傍晚揭開薄草,及時進行除草和松土工作,切忌在陽光強烈時揭開薄草,防止陽光直射導致幼苗萎蔫。第二,扦插育苗。扦插育苗也是油茶栽培過程中的一種常用育苗方式,在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扦插,但是最佳時節是夏季,而且適宜在清晨進行采穗,選擇已經木質化、葉片完整、腋芽飽滿且沒有病蟲害的枝條,將枝條截成4厘米左右的插穗,扦插之前為了提高發芽率,需要使用生根粉進行處理,扦插的時候要保證直立,防止倒斜,同時葉面要朝上,每株幼苗之間的行間距為5cm和15cm左右。扦插完成之后要及時進行澆水,并且及時搭棚遮陽。
2.4移栽
對油茶幼苗進行培育之后要及時將幼苗移栽到林地中,移栽也是栽培過程中的一個重點,移栽的時間以及移栽速度會對油茶的生長產生較大影響。一般選擇在春季萌芽之前,造林之前應該要對一些過長的主根進行剪掉,并且根據苗木的大小進行分級捆扎。在栽種的時候要用泥漿蘸根,栽種之前要在植穴中撒入有機肥,并且覆蓋細土,然后回填土壤進行壓實。當油茶栽種結束之后要立即進行澆水灌溉,灌溉要透徹,確保水分能夠滲透到油茶的根部。栽種過程中要對密度進行控制,考慮到油茶生長發育特點以及立體條件,如果采用間種且立體條件好的油茶,可以設置較小的造林密度,相反可以將油茶栽種密度增大。不同的品種對栽種密度的要求也不相同,寒露品種的栽培密度較大。
2.5栽培管理
第一,水肥管理。在油茶栽種過程中要加強水肥管理和控制,油茶適宜生活在濕潤環境中,因此要定期灌溉,并且灌溉要透徹。同時在栽培過程中要及時進行施肥,確保油茶生長過程中的營養需求得到滿足。在施肥過程中要注意減少化肥的使用量,盡量使用農家肥、有機肥,可以將畜牧業養殖的動物糞便作為肥料,提高油茶生長水平。
第二,松土除草。栽培過程中要及時進行松土除草,改善油茶的生長環境和土壤條件。通常在油茶移栽之后的當年要進行第一次除草,以后每年進行兩次除草,在每年5-6月進行第一次除草,9-10月進行第二次除草。每次松土的厚度保持在3-5厘米為宜。
第三,蟲害防治。油茶樹栽培過程中的常見蟲害是金龜子、食葉甲、蚜蟲等,主要對油茶葉片進行蠶食,產生危害。在蟲害嚴重的時候還可能對所有葉片進行殘害,對此在栽培過程中要加強生態防治技術的應用,最好采用生物防治技術,培養天敵、捕蟲燈誘殺等方式都可以在油茶栽種過程中應用,提高病蟲害防治水平,同時也能減少藥物帶來的危害。
2.6科學套種
在油茶栽培過程中為了減少病蟲害現象,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手段,對油茶栽培過程進行控制,提高油茶植株的抗病能力。在栽培過程中要實行科學套種,一般在造林后3年內進行科學套種,油一糧、油一油、油一藥、油一肥是最常見的四種套作模式,套作的作物可以選擇花生、黃豆、馬鈴薯、油茶、黃姜等矮桿作物,禁止種植藤蔓作物、高稈作物以及吸水吸肥很強的作物,例如西瓜、玉米、芝麻、大麥等,都不適宜與油茶進行套種。當套種農作物收獲之后還應該要及時對其根系進行深埋,利用根系作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控制雜灌生長,減少化肥使用。
結語
綜上所述,油茶是一種經濟效益較高的作物,用途廣泛,在栽培過程中應該要加強對油茶苗木的培育和栽培管理,提高油茶栽培過程中的技術管理水平,促進油茶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