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衛
息縣位于河南省南部,信陽市東北部,淮河上游,息縣地形以低平的平原和緩丘為主,淮河橫貫全境,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5.2℃,年平均降雨量946毫米,全年無霜期200天左右,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盛產小麥、水稻。其中小麥常年種植面積130萬畝。連續8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優質糧產業工程基地縣、河南省最大的優質弱筋小麥生產基地縣。
1優質弱筋小麥標準化生產技術
優質弱筋小麥是指面筋強度弱、籽粒軟質、蛋白質含量低、延伸性較好、粉質率不低于70%,適合于制作蛋糕和酥性餅干等食品的小麥。在弱筋小麥的標準化生產中,應特別注意產量與品質的兼顧問題。一般土壤質地偏砂、保水保肥性能差、有機質含量偏低,小麥生育后期日照偏少、不利于蛋白質的積累和面筋形成的地塊,有利于提高弱筋小麥的品質。
1.1品種選擇
弱筋小麥應選用抗倒、抗病、豐產、穩產的品種。我縣的氣候特征適宜種植弱春性品種,建議選用楊麥15、鄭麥004、楊麥22等。
1.2適期適量播種,提高播種質量
為培育壯苗,提高小麥播種質量,要適期適量播種,息縣小麥適期播種范圍,弱春性品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方式采用機械播種,行距以20 cm為宜,基本苗控制在16萬~18萬/畝。
13測土配方施肥,提早追施返青肥
根據土壤肥力的測定,科學施用配方肥。弱筋小麥全生育期施純N 12~14kg/畝。N:P:K=1.0:(0.4~0.5):(0.4~0.5)。肥料運籌上,氮肥基肥施70%,追施30%,追肥中平衡接力肥占10%左右,拔節肥占20%左右,追肥時間應提前到返青期,拔節以后不再施肥,對于后期早衰的田塊,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料。
1.4搞好“一噴三防”,控制病蟲害
根據小麥生育進程,“一噴三防”的噴藥適期掌握在小麥齊穗期至揚花期,具體時間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田問噴藥最好選在9:00-11:00或15:00-17:00無露水情況下進行,噴藥后6 h內遇水應補噴。藥劑配方:用10%井岡·蠟芽菌懸浮劑+20%啶蟲脒可濕性粉劑+磷酸二氫鉀,或葉面肥,對水噴霧防治;用40%戊唑·多菌靈懸浮劑+25%毗蚜酮可濕性粉劑+磷酸二氫鉀,或葉面肥,對水噴霧防治。
2優質弱筋小麥的現狀
息縣是重要的優質弱筋小麥生產基地,農民長期習慣種植中筋小麥,雖農技部門多年推廣,但由于產量和市場的制約,發展緩慢,近幾年,縣委縣政府制定專項政策保駕、逐年加大資金傾斜力度,優質弱筋小麥生產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隨著全省小麥播種面積的擴大,我省小麥的品質是在逐年得到改善的,但是在選擇優質小麥的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多的問題,比如品質不穩定,無法形成規模相對龐大的種植體系,優質小麥的種植地區相對分散:產業的發展跟不上時代的高科技腳步,檢測的手段相對落后,有很多優良的種植方法,但是與優良的品種不是很配套,導致產品的生產效率很低。
3優質弱筋小麥的問題及對策
品質較差,質量不穩。我縣種植習慣是氮肥用量大且施用時間靠后,造成弱筋不弱,品質不達標的情況。
3.1生產區域化和種植“定單”化
生產區域化:集中連片,便于統一管理、技術培訓和收儲。種植“定單”化:生產區科研單位、基地縣和面粉廠,應搞好聯合,為優質小麥生產提供良好的銷售服務。實行“定單農業”,讓種植優質小麥的農民吃“定心丸”。
3.2優質小麥商品的發展與政府互相配合
發展優質小麥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項目,小涉及到種子的生產供應、優質品種的選育以及種植技術和優質種子的配套問題,而且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將優質的優價政策落到實處,保證監測的設備和質量標準制定都符合優質小麥選種的基本要求。小麥的優質商品推廣涉及到的各種類似加工轉化、順價銷售和庫存、收購問題,都是在加工企業、部門和政府的互相配合下才能夠順利完成,也只有這樣,選擇出來的小麥才算是優質的。
3.3加速優質專用小麥的選育、引進、改良、決策
首先要立足當地小麥市場的需求情況和地勢條件,然后將餃子、面條、饅頭和面筋等作為食品需求的專用小麥品種,根據當地的特色進行選擇,保證專用小麥的質量一定是高出一般產量的水平,進一步發展對于中筋麥的優質選擇,將基本標準定為對小麥色澤、淀粉、蛋白質含量的鑒定。選擇優種生產基地進行小麥的種植,能夠避免普通下麥和優質小麥之間的混種,而且合理劃分區域能夠幫助小麥優質的特性穩定遺傳,間接性提升了優質小麥品種的純度。
3.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確立優質小麥發展目標
息縣的地形相對復雜,海拔差異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在選擇優質小麥種植區域的時候,也要根據不同成品的生態類型、品質、栽培條件需求和自然天氣影響程度選擇,合理布局是優質小麥生產規模得到擴建的前提。
3.5建立標準化的優質小麥栽培體系
優質小麥的產生于小麥生產環境配套的栽培技術有很大關系,小麥的品質受灌溉時間、施肥用量、用時、肥力水平以及土壤的質量有很大關系,在種植工程中,不同小麥植株的播期和密度也是影響因素。改良小麥的質量,實現優質專用小麥標準化生產是必須的,這類的標準化生產體系還要根據不同生態環境進行針對的改善才能夠保證優質小麥質量得到整體提升。
總上所述,優質小麥的標準化生產技術前景非常樂觀,對于在完善生產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只要處理好優質與高產、高效的關系就能很大程度的改善小麥的質量。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小麥的標準化生產更要加強監測工作和質量認證的高要求、高標準化。在引導農民種植的過程,要正確引導,不能夠盲目干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