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靖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物質與技術基礎。一直以來,國家高度重視農業發展,在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扶持下,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農業稅取消后,實施良種補貼、種糧補貼及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后,大大提升了廣大農民種糧生產的積極性。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及農業機械化發展,農機農藝相結合矛盾越發突出,如何解決這一矛盾,進一步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是農機部門必須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1農機農藝相結合的意義及必要性
所謂農藝,就是農業生產工藝及相應操作技術;農機就是為實現農業生產工藝過程而設計并制造的農機器具及相應的應用方法和技術。兩者結合的根本目的就是實現優質、高產、效率的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梢哉f,農機農藝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實踐表明,農機農藝的有效結合有助于土地生產規模化,農業經營集約化,且能統一農作物的品種、種植模式及機械作業,不但可提升作業效率,且可大幅提升糧食產量,減少能源消耗,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現階段,我國農機農藝結合方式主要有這幾種:(1)農機服從農藝,就是以農藝對于生產作業機械基本要求,對農機器具的結構、原理及性能進行改進和調整。(2)農藝服從農機:因有的農藝在操作上較為復雜,機械化作業難度較大,需要對農藝進行改革,以滿足機械化生產的要求。(3)農機農藝相協調,就是新農藝在應用時,相配套的農機同步創新,以形成層次、水平更高的機械化農藝。當前,從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情況看,尚處在中期階段,且整體上不平衡。糧食作物的種植生產機械化水平相對較高,而經濟類作物偏低;耕種的機械化水平高于收獲及生產后的加工。如這類問題未能及時有效解決,不但會制約農機農藝的結合,也會影響到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的發展進程。
2推進農機農藝結合的可行性對策
2.1創建農機農藝結合機制
國家及地方的農機、農藝部門應建立完善的農機農藝結合管理機構,各部門負責人、專家、技術人員一同參與到農機農藝結合的工作中。打破部門之間的專業局限,積極溝通,良好配合,建立互動交流機制,定期對農作物的品種、種植技術及方式、機械設備等相關問題進行會商,以提出建設性、針對性對策。同時,改進和創新經營機制,引導并支持農民建立專業合作社,鼓勵其通過多種方式實現有償性土地流轉,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此外,要創新科研及成果推廣機制,要積極轉變以往的農機、農藝相關技術分離科研、推廣形式,應在行業科研項目中適當加入農機農藝相結合的課題,在農業生產技術人才隊伍中增大農機化技術人員比重,以便各學科科研人員良好協作。
2.2推進農機農藝科研合作
積極研究適合農機作業的農藝技術,具體而言,在農藝研究中,除考慮保證農作物產量之外,還應保證機械化作業的可行性及便捷性。一方面,需要對農作物品種進行改良,以提升農作物生物特性與物性統一度,以便更好實現機械化作業;另一方面,積極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種植模式,確??蓪崿F農機作業。應建立機械化專業研發團隊攻關,推進農業生產關鍵環節的農機器械及技術研發,完善適合機械操作的種植體系,以順應農機農藝結合趨勢,實現標準化促規模化,規模化促產業化;重視數字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提升農機機械數字化水平。此外,農機企業同樣要加大研發能力,研制出更多適合農藝技術要求的機械。特別是華南丘陵地區,農作物種植模式較為復雜,更需要深化農機農藝的結合和研究。
2.3明確農機農藝結合重點
各級農機、農藝部門應明確重點,加大人財物的投入。比如:對于農機農藝結合的薄弱環節,要求農藝部門制定相應的標準,自作業規范、技術操作、種植模式等著手,對農作物品種、行距、播期、施肥、蟲害用藥等進行統一,以便為農機的效率應用奠定基礎;農機部門則需要把好農機設備質量關,不斷提升農機的適應性,讓兩者更為科學、有效的結合。在條件允許的地區,可創建農機農藝相結合實踐示范區,農機、農藝技術人員和專家積極協作制定科學的種植模式,對農作物品種進行統一,合理開展機械作業,以實現農機農藝的結合。在試點取得成功后,總結相應經驗再向其他地區推廣。
2.4強化農機農藝宣教培訓
2.4.1要基于國家有關法規政策,建立完善的農機、農藝等服務部門,穩定相應的技術人員,增加農民農機農藝培訓項目,通過靈活方式,并結合重點農時,對所在地主要農作物進行農機、農藝技術的組合式培訓。各地需要將農機、農藝視為農業產業技術整體,積極組織農民進行系統培訓,讓其更多的農民學習并掌握農機、農藝的結合、配套技術。
2.4.2應充分尊重農民的生產意愿,通過多種方式調動其積極性,讓他們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農機農藝相結合的新知識、技術。與此同時,在強化專業培訓基礎上,定期對農民的培訓效果予以考核、評價,以便了解農民及農機操作人員有無真正掌握這些技術,并有效應用到生產實踐中。
此外,強化農業高校教育,將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等學科結合,編寫農業機械化相關的農學教材,培養一批農機農藝技術相結合的人才。如此才可自根本上轉變當前機械化不平衡的現象。基于當前我國農機化專業情況,農機、農藝相分割,諸多農機專業人員會脫離農業,而轉往機械化、自動化等方向發展。因而,應主動去學習和引進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在農業機械化專業中設基礎理論研究機構,配置相應的專業人員,強化機械化研究,為實現農業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
3結語
總之,隨著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農業機械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農機農藝相結合實現和深化農業機械化的必由之路。應在認識農機農藝結合意義和必要性基礎上,制定針對性措施,全面推進農業生產機械化、現代化發展,提升農業的綜合產能,實現農民的增收創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