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筠
引言
針對阿勒泰地區殘膜使用及回收現狀,簡要介紹了該地區殘膜機械化回收技術的示范推廣及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建議。
近幾年,隨著地膜覆蓋技術的普遍應用和種植戶對殘膜回收重視程度不夠,殘膜污染日趨嚴重。經有關部門測量,新疆農田土壤中地膜殘存量為16.6公斤/畝,土壤透水、透氣性下降,出苗率減低,作物根系發育受阻,已經嚴重影響農作物生長,造成作物減產10%-20%;飄散在草場中和摻雜在草料中的殘膜被牲畜誤食,在胃中形成異物團,嚴重影響牲畜生長發育,甚至死亡;隨風飄散的殘膜散落在路邊、枝頭、渠旁,影響農村自然景觀和環境。阿勒泰地區“十三五”規劃中強調要發展綠色、有機、可持續農業,這一系列問題都使得殘膜污染治理迫在眉睫。為加快殘膜機械化回收力度,阿勒泰地區農機部門統籌安排,精心實施,殘膜回收機械化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
1示范推廣情況及效益分析
1.1示范推廣情況
2016年,為切實推進殘膜機械化回收工作,阿勒泰地區在福??h建立1000畝試驗示范區,引進4ML-2.0連耙式多功能殘膜回收機,進行殘膜回收機械化技術試驗示范,適應性改造,詳細記錄實驗數據,并結合試驗結果制定出《殘膜回收機械化技術操作規程》。通過試驗示范帶動周邊縣市,2016年全地區完成殘膜回收機械化作業面積125萬畝,機械化殘膜回收面積達到當年地膜覆蓋種植面積60%,預計在兩到三年內,機械化殘膜回收可達到當年地膜覆蓋種植面積80%左右。
1.2效益分析
1.2.1經濟效益分析
2016年,阿勒泰地區機械化殘膜回收面積達到當年地膜覆蓋種植面積的60%。通過機械化殘膜回收,減輕或消除地膜污染,改善土壤質量,促進作物生長,可增產10%-20%,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1.2.2社會生態效益
通過機械化殘膜回收,減輕或消除地膜對土壤的污染,改善土壤質量,同時減輕了地膜對農村環境的污染,實現我區農業綠色、有機、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明顯。
1.2.3示范帶動效益
2016年,通過地區農機部門試驗示范、大力宣傳及積極引導,廣大農牧民了解了殘膜污染的危害性和機械化殘膜回收的必要性,購買和使用殘膜回收機具熱情高漲。截止2016年底,全地區擁有各類殘膜回收機具500余臺,完成殘膜回收機械化作業面積125萬畝。
2采取的主要措施
2.1廣泛開展宣傳培訓。利用“科技之冬”、舉辦專題講座、繼續教育、現場觀摩培訓等形式,對廣大農牧民和農機手進行殘膜回收機械化技術的宣傳培訓,讓更多的農牧民認識到不進行殘膜回收的危害性,提高自覺進行殘膜回收的認識。僅2016年針對殘膜回收機械化技術就培訓農機技術人員、農牧民3000余人次,為推進機械化殘膜回收的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及時召開現場觀摩培訓班。為更好地推廣機械化殘膜回收技術,阿勒泰地區于于2016年4月和10月先后兩次在福??h召開殘膜回收機械化技術現場會。農機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農機合作社代表和眾多農戶參加了現場觀摩培訓。會議邀請機具生產廠家,進行了指盤式、彈齒式、鏈耙式殘膜回收機現場解說與演示,參會人員積極與機具廠家進行溝通交流,對各種類型的機具構造、性能、原理、價位、回收效果進行對比,為機手和種植戶選擇適宜的機型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2.3及時收集數據,完成作業規程編寫。在實施這項技術過程中,阿勒泰地區及時派出技術人員開展調研,收集整理相關數據,編寫了《阿勒泰地區殘膜機械化回收操作技術規程》。目前,該規程已經地區質監部門發布實施,為推進殘膜回收標準化作業提供了標準和依據。
3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通過一年來的示范推廣,發現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3.1食葵、玉米等高秸稈作物殘膜回收效果不佳。由于食葵、玉米等高秸稈作物秸稈粗壯、質脆、量多,收獲后倒伏嚴重,給殘膜回收前秸稈粉碎撿拾帶來較大困難;同時,如粉碎撿拾刀具過低,殘膜亦被打碎,影響后續殘膜回收率,如粉碎撿拾刀具過高,則倒伏的秸稈不能被打碎撿拾,而過多的秸稈影響殘膜回收效果。因此,應加大適用于食葵、玉米等高秸稈作物殘膜回的機具的研發力度,探索殘膜膜雜分離技術,拓寬殘膜回收機械化技術的應用范圍。
3.2種植戶使用的殘膜較薄,不易回收。由于目前使用地膜普遍較薄,秋收后殘膜氧化嚴重,韌性較小,破碎嚴重,增大了機械回收難度和收凈率。建議由政府制定強制措施,要求種植戶使用較厚、抗老化地膜,便于后期開展機械化作業。
3.3回收再利用問題有待解決。殘膜回收后,由于其間雜草較多,且難以分離,影響殘膜回收再利用。建議由當地政府出臺殘膜回收補貼政策,對回收的殘膜進行補貼,提高種植戶開展殘膜回收的積極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