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梅
水田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推進,有利于增強水田生產技術、增強我國農業生產的綜合能力、增強水田生產的效益,進而為我國糧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下文就針對水田生產全程的機械化的相關技術進行分析,推進水田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重要性。
1水田生產全程的機械化技術分析
水田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技術分析,主要是有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機械化缽盤育苗技術、機械化缽盤育苗插秧技術以及機械化缽盤育苗機械拋秧技術。具體來說,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是一項新型的現代化農業物理技術,借鑒了航天育種中宇宙射線對種子產生影響的物理原理,結合了高壓電弧等離子體輻射與交變電磁場作用。在進行農作物播種之前,使用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機對種子進行處理,能實現水田農作物增產的效果。像水稻在選種時,就需要嚴格按照品種的適應性原則,選擇出一些抗逆性比較強的優質高產品種,再經過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機的兩次連續處理,在處理之后的5到12天內進行播種。機械化缽盤育苗技術,是指機械化的插秧需要進行機播盤育苗。水稻缽盤育苗移栽技術則是采用簡塑缽盤播種覆土,進而完成對農作物缽苗培育;隨后采用農作物缽苗栽植機械實現缽苗的移栽。這個技術能具備播量較少、秧苗素質較高、帶土移栽返青較快等優點,是許多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業的區域主推生產技術。機械化缽盤育苗插秧技術,是一項旱育壯秧、生產成本較低的生產技術,農作物成熟度也比較高,農作物產量也能在這個技術背景下得到顯著提高,進而實現了水田農作物生產的全程機械化。像在進行插秧作業時,缽盤育苗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有的地區缽盤育苗的要求是需要保證苗高在14到16厘米,葉數在4到5.5片,根系在14到16條,莖粗與在0.3厘米左右,結合這些特征,來安排移栽時間,以及根據土壤的肥力狀況來確定插秧的規格。一般在以上數據下,其插秧規格為一般是畝拋苗在33到36張。插秧的標準穴數以及拋秧的深度都要保持均勻,避免出現丟穴或者空邊的情況,確保保穴率在97%以上。機械化缽盤育苗機械拋秧技術,要求風動水稻拋秧技術對缽盤播種要較好,每盤的用種量要控制在57克左右,保證每穴有3到4株,水田農作物的種子在播種之前必須要經過選種、曬種、充分浸種等程序,浸種要保證在5天以上,對營養土進行合理配制,缽盤苗床也要整理好。拋秧技術對水田的要求是極高的,水田拋秧作業之前需要進行精細的整地工作,以達到細平標準,并能進行拋秧作業。
2推進水田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重要性
2.1融合先進技術,提高水田生產水平
先進的生產技術是水田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重要保障。就目前情況來看,國內外只使用一些的比較常規的工廠化育秧機械,這樣的生產播種量大,且播種的精準度比較低,一般秧苗的素質也比較差。尤其是對于雜交稻與超級雜交稻的機械加育秧技術與設備還是比較缺乏。經過不斷地努力研究,對于水田工廠化精密育秧技術與設備被研制出來,適用于雜交稻、超級雜交稻、常規稻等育秧等流水作業工作,可以通過更換底盤來實現播種方式的切換,像撒播、條播、穴播等,主要是生產方式有放盤、鋪底土、壓平土、淋灑水、精密播種、覆表土、清掃等,多項工作能一次性完成。有的機械是利用振動種室來實現對螺旋勺輪的定量供種,能適應多類中職,且供種比較均勻;有的機械采用V-T型振動種盤,來進行有序的排種,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對行、對穴的播種,且這樣的播種有較高精準度。有的機械采用左右螺旋毛刷來對缽體盤表土進行清理,一般秧盤的表面比較平整、比較干凈。在保證整機功能較齊全、適用性較強、制造成本較低的前提下,實現高效率低生產,以及良好的作業效果。
2.2落實政府的扶持,促使產量增收
推進水田生產全程機械化,能促使農業生產有效利用政策扶持資金。水田生產機械化是現代化農業的前提,各地區政府已然認識到水田生產機械化的重要性,紛紛加大了對水田生產機械化的扶持力度,通過多渠道、多層次的農機投資,解決了政策與來源問題,使得政府資金能被有效利用。當然,政府也積極鼓勵農業大戶積極進行水田生產機械化的嘗試,像探索股份制的經營方式,來扶持農機大戶積極發展水田生產機械化,還有對于有自購機具需求的農機大戶,提高政策上的優惠服務,并在資金上給予很大地鼓勵,由各級財政給予適當地補助,像育秧盤、插秧機械技術培訓、機插作業面積等列入到政府扶持范圍之內。還需要鼓勵廣大農民購買插秧機,使得插秧機得到廣泛使用,增強對機械化育插秧技術進行人員培訓。通過對插秧機的有效推廣,促使水田生產農民提高自身的意識們積極參與技術培訓。值得一提的是,參加培訓主要以農機大戶、種糧大戶為住,當然一些的潛在的農機大戶與糧食大戶也要可以參與培訓,本著自愿、鼓勵的原則。相關技術人員可以編寫關于水田機插育秧以及高產栽培技術培訓,還有對插秧機的基本維修常識,定期舉辦技術培訓課,通過課堂講解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集中培訓,再加上現場觀摩,能促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還有就是在育秧與栽插的關鍵期,可以組織農業專家以及技術人員進入到田間地頭,對從事水田生產的農民朋友進行全面地指導,對機插秧后期進行田間管理方式的教授,并進行跟蹤服務與技術指導,使得廣大插秧機手以及農民群眾能充分掌握機插秧的關鍵技術。對于培育種植大戶來說,需要依法進行土地流轉,通過對成本的分析,利用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提高大規模種植下畝的成本,與傳統約育插秧畝的成本相比,其提高了大概了20%左右。通過對種植大戶的培育,適當擴大土地適度規模的經營,依照相關法律,當土地流轉到種植大戶手中之后,才能進一步推動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的推廣,保證農業增產增收,進而能推動農業生產的科學化、機械化以及規?;陌l展,真正地實現機耕、機插、機收的全程機械化,使得現代化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總結
推進水田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關工作者需要加快對水田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研究,積極投身于水田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推廣工作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