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國菊
羊消化道病對養羊業的發展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養羊過程中應該要積極加強對羊消化道疾病的有效控制,加強對養羊過程中的飼料、環境等方面的管理,為羊群提供潔凈的生活環境。近年來,青海省的養殖業發展迅速,養羊在養殖業中所占比重較高,導致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率也逐年升高,而且患病比較頻繁,對養羊業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羊大腸桿菌屬于消化道疾病中的一種,是羊生長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一種疾病,沒有明顯的發病季節,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但是在秋冬季節,尤其是晝夜溫差較大的時候罹患該病的幾率增加。大腸桿菌是很常見的菌種,在羊群中發病率較高,在養殖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大腸桿菌的發病原因進行分析,并且及時進行診斷,找到相應地治療措施,減少損失。
1病原分析
大腸桿菌屬于革蘭氏陰性桿菌,大小中等,屬腸桿菌科,埃希氏菌屬。大腸桿菌無芽胞,具有周鞭毛,對碳水化合物的發酵能力很強,大腸桿菌對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能力不強,如果外界溫度在60℃及以上,持續維持15分鐘足有大腸桿菌就會死亡,通常使用常規的消毒劑就可以將其殺死。大腸桿菌致病菌株會產生一種內毒素以及1-2種腸毒素。大腸桿菌病大多發生在羔羊中,因為羔羊的抵抗能力較弱,容易患病,尤其是數日齡至6周齡的羔羊很容易患病,經統計發現,3~8月齡的幼羊也時有發生,呈現地方性流行趨勢。大腸桿菌病與氣候、營養、養殖條件等多種因素有關,多發于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
2病例情況
2016年12月,某養殖戶養殖的山羊中開始有5只羊出現異常情況,病羊都表現為拉稀、食欲差等癥狀,精神沉郁,發病1天天之后病情更加嚴重,非常消瘦,養殖戶采用慶大霉素對其進行口服治療,但是效果不佳,2天之后三只羊死亡,病羊數量在持續增加,發病率達到10%左右,死亡率63%左右。
3臨床癥狀
接到養殖戶報告之后對所在區域進行調查,發現并沒有大規模疫情,因此可以確定該次疫情為散發型,每次發病的羊只為3-4只,每隔2天左右又有新的羊只發病,而且大多數羊只都呈現急性癥狀,癥狀不是很明顯,基本表現出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拉稀等癥狀。病羊喜歡低頭、臥地不起,而且拉稀嚴重,其身軀基本被稀糞污染,脫水十分嚴重,膘情較差。隨著病程增長,有的羊只還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紊亂的癥狀,四肢僵硬、運動功能失調,頭經常彎向一側,視力模糊,后期開始橫沖直撞,臥地、磨牙等,其中一肢或幾肢同時作劃水樣動作,病羊口吐泡沫,四肢關節腫脹,按壓有嚴重的疼痛,最后昏迷,一般發病之后12-24個小時死亡,本例中的病羊嚴重時一般在1-2天死亡。
4病理變化
從外觀上看病羊以及死羊主要表現為身體消瘦,眼睛凹陷。對病死羊進行剖檢發現,其心包積液嚴重,腸赫膜出血,肺尖呈片狀出血并和胸壁粘連,腸赫膜充血十分嚴重,伴有水腫現象。在其大腸內發現血液和氣泡混合,腸系膜淋巴結腫脹,切面多汁或充血,腸壁薄呈透明狀。
5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初步判定為消化道疾病,為了對病癥進行進一步確診,還要采取實驗室檢測方式。采用細菌培養及鑒定方法,無菌采集病死羊的心、肝、脾、肺等臟器,將采集的病料接種于血瓊脂平板,放在37℃的環境中培養20-24小時左右,觀察菌落的生長情況,發現血瓊脂平板上出現菌落,大小中等,半透明、圓形、邊緣整齊、表面光滑、濕潤。選擇可疑菌落在麥康凱平板、伊紅美藍平板上進行劃線培養,經過麥康凱培養之后發現培養基上的菌落呈粉紅色,圓形,其邊緣十分整齊,表面很光滑,在伊紅美藍培養基上發現有黑色帶有金屬光澤的菌落出現。再對兩種菌落進行采集并且進行革蘭氏染色,染色之后發現菌株分離,分離的菌株為革蘭氏陰性短桿菌。由此可判定,該病羊感染大腸桿菌。
6治療措施
大腸桿菌病屬于消化道疾病的一種,如果治療及時,基本可以痊愈,但本例中依舊有羊只因為治療不及時,加上養殖戶開始采用慶大霉素進行治療無果,耽誤最佳治療時機,因此有病羊死亡。
6.1藥物治療
針對發病但并未死亡的病羊,要及時進行隔離,并且對病羊進行處理,防止交叉感染。治療時采用W-h特效腸炎靈肌肉注射,按照每公斤體重2毫克的劑量標準,一天注射兩次,直到癥狀消除,然后繼續注射1-2次進行鞏固。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療過程中防止藥物超量。由于大腸桿菌主要發生在年幼羔羊中,因此要加強羔羊的抵抗力的提升,針對新生羔羊,還要使用胃蛋白酶0.2~0.3克進行灌服。對于心臟衰弱的病羊,皮下注射25%安鈉咖0.5~1.0毫升,如果病羊脫水嚴重,則要對其注射5%葡萄糖鹽水20~100毫升,采取靜脈注射方式。
6.2加強大腸桿菌病的預防
大腸桿菌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養殖環境不清潔、羊只的食物不干凈等造成的,在養殖過程中必須要積極加強對養殖環境的管理。該病發生之后養殖戶及時進行羊舍消毒和清潔。通常來講,針對消化道類疾病,要嚴格加強養殖環境的控制,從養殖空間上看,最好給羊群創造一個空曠的環境條件,而且要保持羊舍有良好的通風效果,能夠接受陽光照射,將一些病菌殺死。在養殖的時候要對羊舍的溫度、濕度等進行控制,羊舍的溫度應該控制在18-23℃,并且要對羊舍的濕度進行控制,不能太過潮濕。此外,大腸桿菌的傳播十分迅速,交叉感染嚴重,對于羊群的糞便要及時清理,要及時對羊舍進行清掃,需要安排專門人員定時對羊舍進行清潔,將各種廢棄物清掃干凈,扼制病菌滋長的幾率,預防了羊消化道疾病的誘發與感染。另外,對于羊群的飼料也要加強控制,防止不潔凈的飼料進入養殖場,在確保清潔的前提下對羊群的飼料營養進行均衡搭配,提高其抵抗力和免疫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