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亮
在雞的飼養過程中,為了防止發生重大疾病,特別是病毒性疾病,需要養殖從業人員對雞只進行疫苗的免疫,疫苗免疫分為凍干活疫苗、油乳劑滅活苗,凍干活疫苗產生抗體較快,抗體滴度較高,但維持時間短。油乳劑滅活苗產生抗體較慢,抗體滴度較凍干苗低,但抗體維持時間長,且抗體均勻度高。因此在臨床實踐中,養殖戶常進行凍干活疫苗和油乳劑滅活苗搭配使用,也就是俗稱的“活加死”,這種免疫方式既保證了抗體的有效高度,又保證了抗體的長期性,為機體建立強大的免疫防線提供了堅實的屏障。然而,在生產實踐中,由于種種原因,還是一直出現免疫失敗或免疫后發病的問題。特別是免疫后發病的問題,讓很多養殖戶在進行疫苗免疫時膽戰心驚。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病原微生物在雞體內處于潛伏期
接種時雞體內已潛伏有強毒病原微生物,也就是說病原微生物處于潛伏期,只是未表現明顯的臨診癥狀,或接種人員和接種用具帶有強毒病原微生物。而由于疫苗接種本身就是一種比較強烈的應激,在強應激的作用下,潛伏的病原微生物對抵抗力較低的機體產生致病性,從而表現疾病臨床癥狀。
2由于不了解母源抗體,或者母源抗體離散度過高,接種時間掌握不對
由于飼養戶很少對雞群進行隨機的抗體檢測,因此難以確定群體抗體狀況,也就不能準確的確定接種疫苗的準確時間,其免疫效果也就存在不確切的可能性。如果接種的時間過早,則會中和雛雞體內較高的母源抗體,一方面被中和的這些疫苗就起不到免疫作用,另一方面病原微生物被抗體中和,抗體也要進行相應的消耗,就會出現抗體的快速下降;若疫苗接種的時間過晚,因雛雞體內母源抗體水平低,則可能在預防接種前已被病毒感染而發病。
3對疫苗毒株和品種選用不當而引發疾病
例如,蛋雛雞使用H52傳染性支氣管炎活疫苗,會侵害輸卵管,造成輸卵管早期損傷;雛雞大劑量使用新城疫I系疫苗會導致扭頭、轉圈等神經癥狀,目前臨床上新城疫I系疫苗雖然使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但由于其具有價格低,免疫抗體較高,因此在偏遠地區使用量還是不小;大劑量使用傳染性喉氣管炎疫苗會出現流淚、喉頭出血等傳染性喉氣管炎癥狀,甚至激發傳染性后氣管炎。
4雞接種疫苗后引起不良反應
例如,雞新城疫I系疫苗、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傳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的接種,可能造成本來不明顯的敗血性霉形體病的暴發。因此,當雞群中存在雞霉形體病潛伏而又要進行上述疫苗接種時,應考慮免疫前提前5-7天給免疫接種的雞連續服用防治雞霉形體病的藥物,如:泰妙菌素、泰樂菌素、林可霉素、恩諾沙星等,以便減輕或防止潛伏疾病的暴發,并在免疫前3天停藥,以防止抗生素類藥物對疫苗免疫效果產生影響。
5疫苗使用技術錯誤
常用的法氏囊活疫苗的使用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混在水里通過飲水進行接種,另一種是通過滴口法進行接種。有些養雞戶將兩種方法混為一談,認為所有的疫苗都可以采用上述兩種方法進行免疫,因此往往圖省事,把本來應該滴服接種的疫苗改為飲水接種,因其使用方法不當導致免疫失敗。
5.1在臨床試驗中,針對新城疫活疫苗,噴霧效果最好,但由于很多養殖戶由于圈舍封閉性不佳,或沒有相應的噴霧設備,因此無法進行噴霧免疫。其次是點眼免疫,因為點眼免疫可以刺激雞的哈德氏腺,加強局部粘膜免疫。再次是飲水免疫。
5.2針對法氏囊活疫苗,由于法氏囊病毒具有同居感染作用,因此正確的飲水免疫途徑和滴口免疫效果相當。
5.3另外,有的養雞戶雖然利用飲水接種疫苗的方法正確,但因使用的自來水帶有消毒藥,特別是氯制劑,或者使用金屬類飲水器,或者停水時間不當,或者疫苗飲水時間過長(超過兩小時)等,造成疫苗效價降低,從而影響了免疫效果。
5.4針對滅活疫苗,常用的接種方式有頸背部皮下注射、胸部注射。很多養殖戶將從冷藏箱中拿出的疫苗未經和雞體體溫進行平衡直接給雞進行注射,5-8攝氏度的油乳劑在42攝氏度體溫的雞體內會迅速使局部毛細血管收縮,發生大面積壞死,而疫苗也不吸收。
6不同種類疫苗間的相互干擾作用
由于雞的免疫程序比較繁瑣,特別是蛋雞產蛋前,免疫接種更加頻繁,進本一周要進行1-2次免疫,因此一個養雞場在同一個時間段不止進行一種疫苗的免疫接種,往往會出現2種疫苗同時使用。例如,有的養雞戶同時給雞接種雞新城疫I系疫苗和雞痘疫苗。由于雞新城疫I系苗具有很強的干擾作用,可導致雞痘疫苗免疫失敗,從而有可能發生雞痘。另外對最流行的傳染病,為了保證免疫效果,最好單獨接種,以便產生很強的免疫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