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麗麗
前言
人工影響天氣就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對局部大氣施加影響,實現增雨、增雪和防雹、防霜凍,保證農業生產安全的作用。我國是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國家之一,尤其是干旱、少雨、極端天氣。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全球氣候逐漸變暖,極端天氣數量不斷增多,已經成為職業農業發展和地區經濟建設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合理利用大氣水資源,減少極端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已經成為當前抗旱防澇主要工作。通過采用人工影響天氣的干預手為農業生產服務,對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人工影響天氣在農業生產服務中的重要性分析
臨夏縣是一個以農業種植為主的農業大縣,也是國家扶貧重點縣。縣域面積為1212多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1700-4600m之間,年平均氣溫為7.5℃,無霜期17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628.5mm,但是地區間降雨分布極不平衡,降雨季節多集中在7、8、9月。全縣93%以上的人口為農業人口,總耕地面積在37.55萬畝左右,人均耕地面積在1畝左右,地區有一半以上的農業耕地為干旱和半干旱土地,長期以來由于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該地區農業生產水平較低,農村貧困面積大,農民增產增收困難,因此,在繼續發展旱做農業基礎上,需要我們采用人工干預手段,對不利的自然條件進行干預和改善。最近幾年,為了更好防控和改善地區惡劣的氣候環境,切實做好農業氣象服務工作,臨夏縣不斷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人工影響天氣干預手段的科學性和可靠性逐漸提高,人工降雨、增雪、防雹、防霜凍等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空中水分資源進行了有效的利用,更好了凸顯了人工影響天氣在農業生產服務中的重要作用。
2人工影響天氣在農業生產服務中的應用
2.1人工防雹
冰雹災害是臨夏縣夏季常見的氣象災害之一,冰雹災害的發生通常會伴有短時大風、降雨和雷電災害,對農業生產安全會造成嚴重的危害。主要表現在農作物的莖葉、莖稈和果實受到損傷,對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破壞性,導致農作物減產,嚴重還會導致農作物絕收,因此,在特定的時期開展人工防雹工作對保證農業生產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利用高射炮和火箭將相應的催化劑發射到雨層中,通過阻礙冰雹熱量循環,降低冰雹的直徑,使得冰雹在降雨層溶解,避免降落到地面對農作物生長造成影響。
2.2人工增雨
人工增雨是現階段我國人工影響天氣應用最頻繁,技術最成熟的手段,被廣泛的應用于人工影響天氣中,這種人工影響天氣手段投資小,回報高。在臨夏縣春旱天氣經常發生,在自然條件下,經常會出現春季降雨量稀少的情況,給春季農作物生長常常造成嚴重影響,尤其是對于馬鈴薯、玉米、蔬菜等農作物來說影響更為嚴重。針對這種情況,在有利的氣象條件下開展人工增雨工作能夠有效緩解春季干旱。人工降雨常用的藥物為催化劑和碘化銀。利用高射炮和火箭將催化劑和碘化銀散播到降雨層中,增加降雨層水滴直徑,從而下落后形成降雨。人工增雨也需要有力的條件。陰天、濕度較大、催化劑和碘化銀是最主要的增雨條件。
2.3人工降雪
為了很好的緩解臨夏縣春季干旱,在冬季可以利用有利的氣象條件開展人工增雪工作。對于臨夏縣來說,人工增雪的最好時期為11月份到第二年的1月份,一般人工增雪使用的化學藥劑為固體二氧化碳,同時還可以使用乙醇、液氮、碘化銀等作為人工降雪的催化劑。人工降雪和人工增雨的典型區別是人工降雪對氣象條件要求更高,要保證降雨層和大氣中有充足的水分,同時還需要采用衛星和雷達跟蹤降雨層。
2.4人工防霜凍
臨夏縣無霜凍時間較短,霜凍發生會給農業生產造成很多危害。根據霜凍出現的季節不同,霜凍可以分為春季霜凍、秋季霜凍和冬季霜凍。春季農作物處于生長初期,植株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較差,而一些喜溫作物在春季已經出苗,很多農作物處于開花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出現霜凍,農作物生長將會收到巨大影響。春季霜凍出現的時間越晚,對農作物造成的危害越大。進入秋季之后,很多農作物進入成熟收獲期如玉米,馬鈴薯,如果這個時期出現霜凍,對農作物的影響也是十分嚴重的,玉米不能正常的灌漿,馬鈴薯后期有機物質積累不足,最終影響到農作物產量和品質。冬季霜凍一股情況所造成的危害較小,但是對地區的設施蔬菜會造成嚴重威脅。春季霜凍和秋季霜凍所造成的危害最為嚴重,為了降低霜凍造成的危害,采用人工霜凍作業是一種很好的手段。一般采用煙霧法和燃燒法產生大量煙霧,降低地面輻射冷卻速率,增加溫度,有效提升地表溫度,減小霜凍對農作物生長造成的影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