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威+夏起昕+張超+查勝華
摘要:選用雙低優質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種陽光2009為材料,對油菜高產高效技術“345”模式進行了實例探究。結果表明,生產成本約320元/667 m?(其中緩釋肥100元/667 m?、機械開溝40元/667 m?、防病蟲及除草35元/667 m?、機收80元/667 m?、人工65元/667 m?);油菜單產173.02 kg/667 m?;2017年油菜子價格4.8元/kg,產值830.5元/667 m?,純效益510.5元/667 m?,基本實現了油菜綠色高產高效技術“345”模式成本、產量和效益目標。
關鍵詞:油菜(Brassica napus L.);綠色高產高效;“345”模式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24-4714-02
油菜(Brassica napus L.)綠色高產高效技術“345”模式是湖北省2017年農業主推技術,該模式以高產為基礎,以綠色、高效為目標,按照農機農藝融合要求,采取直播密植高產栽培技術路線,集成應用新型種、肥、藥的綠色高產高效生產方式。該項技術采用種植2.5萬~3.0萬/667 m?株的直播密植高產栽培模式,集成選用優質多抗株型緊湊的雙低油菜品種、“碧護”拌種、“宜施壯”油菜緩釋肥、乙草胺、新美洲星等新型肥藥,利用油菜多功能播種機、聯合收獲機和無人機開展全程機械化生產[1-4]。在實現單產200 kg/667 m?目標的同時,生產成本下降至300元/667 m?左右(其中機械作業費140元/667 m?、種子15元/667 m?、肥料110元/667 m?、病蟲草防控35元/667 m?、用工0.5個/667 m?)。雙低優質油菜子按照4.0元/kg計算,產值800元/667 m?,純效益500元/667 m?。
1 “345”模式的實施
油菜是武穴市的傳統優勢作物,油菜產業是特色支柱產業。2016-2017年,武穴市以綠色、高產、高效為核心,牢牢把握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這條主線,探索資源保護利用并重、農機農藝深度融合、生產生態相互協調的油菜生產可持續發展之路,重點示范推廣機械直播-機械收獲-秸稈粉碎還田等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主要采取“適期播種、增加密度、種肥同播、緩控釋肥、化學調控、開溝排漬、封閉除草、機械收獲”農機農藝融合技術路線,最終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引領油菜生產方式轉變的總體目標。
1.1 適期播種
選擇適合機械化作業的雙低優質油菜品種陽光2009,10月上中旬在武穴市萬丈湖辦事處播種,示范面積200 hm?。播種前用“碧護+康寬”拌種,促進發芽出苗,防治苗期蟲害。播種方式可采用免耕撒播機開溝或機械化精量直播技術播種。人工免耕撒播機開溝方式直播油菜有效利用前作水稻的土壤墑情,容易實現一播全苗,機械開溝成本為40元/667 m?,比機械播種節約成本80元/667 m?以上;機械精量直播技術一次性完成旋耕、滅茬、松土、施肥、開溝、起壟、鎮壓、封閉除草和播種等9項工序,種、藥、肥一體,減少生產環節,實現節本高效[5]。
1.2 種肥同播
播種量300~400 g/667 m?,成苗2.5萬~3.0萬/667 m?株,底肥選用宜施壯油菜緩釋肥,采用“一次底肥+一次追肥”施肥技術,底肥施緩釋肥40~50 kg/667 m?,種子肥料同時撒播或肥料隨多功能播種機播種時一并施用,把肥料深施于種子下部,提高肥效。元月中下旬視苗情施尿素2.5~5.0 kg/667 m?。
1.3 除草化調
油菜播種后3 d內用乙草胺對水均勻噴霧封閉除草,未進行封閉除草或草害較重的田塊,要搶在油菜4~5葉、雜草2~3葉期噴施油菜專用除草劑除草。蕾苔期用新美洲星90 mL/667 m?對水30 kg/667 m?噴霧,補肥、防病、促長。早播田塊冬前旺長,可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100 g/667 m?對水50 kg/667 m?均勻噴霧,促進植株生長穩健,達到安全越冬。
1.4 機械收獲與保存
全田80%角果變黃時,利用無人機噴施80~100 mL/667 m?“立收油”干燥劑,噴施后5~10 d根據天氣采用聯合收割機直接收獲,秸稈直接粉碎還田。收獲后的油菜子應及時晾曬(烘干)和去雜,水雜達到12%以下即可入倉儲藏。
2 “345”模式的目標
油菜綠色高產高效“345”模式通過集成組裝直播密植、高效施肥、全程機械化、綠色防控等技術,實現油菜生產成本控制在300元/667 m?以內,單產達到200 kg/667 m?,按照油菜子4.0元 kg/667 m?、產值800元/667 m?計算,純效益達到500元/667 m?。
2.1 “345”模式的成本核算
①種子15元;②肥料招標采購,成本控制在110元/667 m?以內;③規?;徺I農機服務,機播機收成本140元/667 m?,其中機播50~60元/667 m?,機收60~70元/667 m?,機防每次操作收費5元/667 m?;④全程機械化生產后只需在田間看管方面(撒肥、清溝)投入人工,只需0.5個工/667 m?;⑤全生育期病蟲草防控2~3次,成本控制在35元/667 m?。
2.2 “345”模式的現場驗收
2017年4月24日,湖北省油菜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對武穴市油菜高產高效技術“345”模式進行現場驗收,并調查成本效益情況,結果如下:生產成本約320元/667 m?(其中緩釋肥100元/667 m?、機械開溝40元/667 m?、防病蟲及除草35元/667 m?、機收80元/667 m?、人工65元/667 m?);單產173.02 kg/667 m?;2017年油菜子價格4.8元/kg,產值830.5元/667 m?,純效益510.5元/667 m?,基本實現了“345”模式成本、產量和效益目標。
2.3 對“345”模式的評價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在全國油菜全產業鏈綠色高效技術模式攻關現場觀摩會上評價:目前實現油菜生產“345”目標,即成本控制在300元/667 m?以內,單產達到200 kg/667 m?,純效益達到500元/667 m?,已經“點上印證可行,面上可復制推廣”,由此預測到2020年,國家規劃的長江流域優質油菜生產保護區,油菜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有望達到60%以上,綜合生產成本下降20%以上。
3 結語
油菜綠色高產高效技術“345”模式立足綠色節本、增產增效,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組裝集成,實現油菜生產成本控制在300元/667 m?以內,菜子200 kg/667 m2,純效益500元/667 m?,能達到降低油菜生產成本,提高油菜種植效益的目的。該項技術對增強長江流域油菜產業的市場競爭力、農民種植積極性、穩定長江流域稻油兼豐和農業生態安全具有積極的意義,為建設水稻油菜復種區400萬hm?油菜生產保護區提供了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 常海濱,李 寧,殷 輝,等.油菜新品種陽光2009最適機播密度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14):6162-6163.
[2] 王險峰.碧護使用技術進展[J].現代化農業,2009(4):4-5.
[3] 韓根成,孫小明,葉高潮,等.油菜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1):66,71.
[4] 龔春生,伍國強,龔少卿.南方油菜免耕機械化精量播種技術優化研究[J].農機化研究,2012,34(11):150-154.
[5] 葉 春,李艷大,舒時富,等.江西省油菜機械化生產關鍵技術模式研究[J].農機化研究,2016,38(2):137-1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