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碩
摘要: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黨的十八大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017年4月國家又提出雄安新區的建設,在一系列國家新的政策環境下全國各地不斷掀起創新創業高潮,我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開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困境,本文結合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依托雄安新區的建設的視角來研究河北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創新性提出“3+1”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政策。有利于我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順利開展,與此同時,該政策還和國家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有效結合,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支持和保障。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河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
在當今,創新創業對于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都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必然選擇。面對目前我國相對于西方發達的國家所存在的創業大學生人數占比較低的現狀,如何鼓舞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就成為了中國現在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我們應依托京津冀一體化和國家雄安新區建設的變化,并且結合“3+1”模式構建合理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深入研究我省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政策存在問題的原因,找到更加適合的教育方法,更完美地構建出適合我省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政策,為我省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目前所面臨的困境指出一條新的出路。從而也能夠更清晰地凸顯河北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特色,為推動我省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一、我省高校創新創業政策問題研究的背景
(一)關于我國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雄安新區建設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主席強調的面向未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的重要戰略,其有利于創業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可以看出其對創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型人才是關鍵因素,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則是重要保障,高校作為創新創業人才的輸出基地,要積極響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號召,培養更多的創新創業杰出人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所需的人才提供保障,為京津冀一體化的實現貢獻一番、份力量。
另外,我國在河北省設立了雄安新區,目的在于疏散和緩解北京作為首都的壓力,同時也將帶動河北省的經濟發展,其開創了經濟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是設立雄安新區的本意。把創新驅動作為新區發展的根本動力,引導創新要素向新區聚集,創新的發展路徑和管理模式,將是雄安新區發展的必經之路,這是河北省各所高校大學生歷史性的機遇和挑戰。
(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雄安新區設立下,建設我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雄安新區的設立,河北省無疑是重要的承接者,同時這也是我省巨大的機遇和轉折點。其有利于我省內部人才的供給和高等教育的整體提高。由于天津、北京對人才的大量吸附,且我省較天津、北京創新創業教育的起步較晚,我省現如今還存在這創新型人才匱乏、短期內不具備區域經濟優勢和人才發展優勢的人才引進機制的現狀,因此我省高校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是新形勢下必須思考的問題。
二、分析我省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政策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從思想上,缺乏服務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的理念
目前,我省的大多數高校畢業的大學生,還在忙碌于怎樣設置精美的簡歷,找別人安排好的工作,或者是僅僅停留在尋找創業機會的表面上。而沒有真正地去從根源出發,提高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高校在培養人才方面也沒有著力于深化改革創新創業教學的模式,所以,無論是高校還是大學生,都很缺乏服務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的理念。
(二)從體制上,創新教育水平發展不平衡,創新體制不健全
從地理位置來看,河北省圍繞著天津和北京,這也使我省在很多的人才、資源方面上都處在劣勢,使得我省無法與京津的高校相媲美,并且在河北省內也存在著教育水平發展十分不均衡的問題。人才的流失,師資力量和資金的匱乏這也說明我省的創新體制不夠健全。
三、依托雄安新區,建設創新創業高校該怎樣做?
(一)積極轉變創新創業教育思想觀念
高校應調整自身學科教學,開設創新創業的相關課程,在創新意識和創業問題上對學生進行長期有效的理念教育,讓學生順應京津冀一體化的大潮流,并有更加充分的創新意識和更加深厚的創新能力投入雄安新區的建設當中。除此之外,要進行一體化創新創業教育政策的深化研究,包括如何在一體化基礎上構建創就業人才庫、如何構建創業型師資庫、如何創建創業項目庫、如何構建創業基地等等這些有待進一步細化研究和探討的理論問題;同時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思想觀念的轉變意識,積極鼓勵學生以創業帶動就業,就業推動創業,響應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號召。
(二)努力完善創新創業政策機制
為了更好地打破地區壁壘,實現協同創新,完善創新創業政策機制。首先,從各個高校來講,需要擔負起培養優秀人才的重擔,構建全方位的教育模式,推進各項創業政策的實施;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的體制,給予想要創業但是缺乏資金的學生資金上的扶持;強化項目支持體制,根據河北省的經濟狀況和產業分布特點,指導大學生在科技創新、節能減排等領域中培養創業項目。其次,政府從體制上應打破地區壁壘,對京津冀的創業同等待遇,并且加大對河北省大學生創業企業的稅收優惠力度,從而吸引更多的大學生來河北省創業。
(三)創新我省大學生創業教育校園文化
高校作為綜合性的文化組織載體,是人才匯集各種思想相互激蕩的重要陣地。除了教學育人,理應承擔起人類文化資源發掘整理與研究傳播和創作先進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任,使大學真正成為區域精神文明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策源地。
為了更好地創新我省大學生創新教育文化,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的氛圍和環境;高校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以及各種創新,創業社團組織,活躍校園氣氛,激發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熱情。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完善我省高校創新創業大賽及創新創業大講堂,建議把互聯網+主題引入到創業競賽等等,積極在校內外開展各類創業講座,指導學生參與各類創業競賽等等。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需要時間的歷練,更需要實踐活動的熏陶。
當今,創新創業已成為時代發展的根本選擇和必然要求。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變得更加繁榮昌盛,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雄安新區的設立得到更加全面地落實,更加完備地體現在河北省各所高校的辦學理念中,也更加深入每一個當今大學生的心中。河北省各所高校要把握好河北省雄安新區的設立的大好契機,以培養創新性人才的理念,努力提高辦學水平,健全創新創業教學機制,才能真正地成為新區建設的推動者,創新性人才的輸出地。
參考文獻:
[1]魏勃.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河北高校創業教育研究[N].河北社科發展研究課題成果(社科教育),2015.
[2]張茜.基于京津冀一體化高效協同創新探析 中圖分類號F124,2015(11):0011-03.
[3]錢秀菊,孟憲策.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中的比較優勢分析——以河北省為例[J].生產力研究,2012(2):116-117,137.
[4]白翠敏.京津冀高校教育協同發展戰略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5).
[5]張亞,王世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模式和路徑探索[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12):3-7.
[6]李海峰,解媛,厲志紅.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河北省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新門路[J].教育與職業,2012(26).
[7]雷娜,耿樹海.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的產業結構調整[J].開放導報,20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