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清
摘要:在“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下,廣西侗族民族特色旅游業快速興起,吸引了外國友人前往體驗民俗文化。高質量的外宣資料英譯本的重要性日益突顯。本文在文化翻譯視域下,探討廣西侗族文化外宣資料的英譯,提出了相關的翻譯策略,以更好地對外宣傳侗族文化特色。
關鍵詞:文化翻譯視域;侗族文化;翻譯策略
由于民族特色旅游業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青睞于游覽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廣西侗族旅游業也正在不斷地開發當中。廣西侗族文化民族特色強烈,吊腳樓、風雨橋、鼓樓是侗族特有的標志性建筑;侗族刺繡、合攏宴席、侗族大歌、侗戲、蘆笙舞更是侗族傳統民俗文化的動態體現。為了更好地對外宣傳侗族文化,推廣侗族民族風情旅游發展,讓國外游客更好地了解侗族文化,外宣資料翻譯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
一、文獻回顧
(一)文化翻譯理論
英國學者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提出了“文化翻譯”觀。她認為,翻譯不是一種“純語言”的行為,更是一種交流行為,包括文化內部和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十分密切,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文化的載體,翻譯應該深深地植根于語言所處的文化當中。通過語言,人們得以了解各個民族的習俗、思維特點和生活方式。巴斯奈特以文化作為翻譯的單位,認為翻譯的目的是實現和促進文化交流。
(二)外宣資料翻譯
外宣傳資料翻譯目的不同于傳達有較強情感意義和美學意義的文學翻譯,它是一種以傳遞信息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傳遞效果的實用性翻譯。對外宣傳資料的譯文受眾主要是一些不太了解中國文化卻又對其充滿興趣的外國友人,翻譯的目的是讓他們能了解中國少數民族特色,吸引他們去參觀侗族地區,體驗少數民族民俗風情,從而更好地加快少數民族旅游的對外發展。
二、廣西侗族文化外宣資料的翻譯
(一)翻譯原則
對于侗族文化外宣資料的翻譯,應注重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注意受眾的差別性。外宣翻譯是以國外受眾為接受對象的翻譯,因此首先在翻譯上要考慮外國受眾的語言習慣和思維方式。外國受眾和國內受眾不僅在語言邏輯、順序上有差異,在價值觀、文化觀上差異更大,而少數民族文化有其獨特性和偏僻性。要想做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際,就要求譯者盡可能貼進國外受眾的邏輯思維和文化觀,盡可能使外宣資料的翻譯傳遞的文化信息與外國受眾的思考模式一致。
第二,注意翻譯的靈活處理。基于文化翻譯視域理論,翻譯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文化交流,因此在翻譯上不必僵硬地進行逐字翻譯,不需要追求源語與目的語間的完全一致性,而應更多地考慮譯本能否有效地傳遞源語的文化內涵和特色。
第三,注意保留特色。少數民族文化是獨特的,文化表現形式多樣。傳播民族文化內涵和特色才是外宣資料翻譯的基本目標。因此,外宣資料翻譯要盡可能保留和突出民族文化的特色,避免因為追求準確的逐字翻譯而使民族特色落入俗套。
(二)翻譯方法
基于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觀,可以采用拼音譯法和注釋法、意譯法和混合譯法,有效地在文化層面上更好地翻譯侗族文化外宣資料。
1.拼音譯法+注釋法。拼音譯法是指直接使用源語拼音來翻譯成目的語,好處是能直接保留源語所蘊含的文化特色和內涵。例如,“吊腳樓”這一侗族特色建筑,通過拼音譯法,將其翻譯成“Dongs Diao jiao lou”,再加以文字進一步解釋其用途“which is a wooden house supported by wooden pillars,and people will live in upstairs”,則在保留特色詞匯的文化內涵同時,也能便于外國游客理解其建筑風格。
2.意譯法。意譯法是指不拘泥于源語的語言形式和字面意義,而是根據譯者自己對所需翻譯民俗的理解找出適當的英文將其表達出來。它著重的是“語用對等”,而不是“逐字對等”。比如“百家宴”是侗族一種特殊的飲食習俗,是侗族待客最高禮儀。百家宴上,大家歡天喜地唱歌喝酒,開開心心嘗用美食,因此翻譯成“public dinner”即可。
3.混合譯法。混合譯法是指為了更好的傳達源語信息,采用多種翻譯方法混合搭配的策略。這種翻譯方法適合表達少數民族特色詞匯。例如,廣西三江侗族每年農歷二月初二的侗族大歌節可以先用直譯法翻譯成“February 2 of Chinese Lunar Calendar”,再加上注釋,“a festival celebrated by Dong People by singing folk songs together”,效果會更好。
三、結語
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正在大力發展民族旅游業,吸引外國游客前往體驗侗族民俗文化,增強侗族文化的對外傳播和交流。作為譯者,要在深刻了解侗族文化的基礎上,靈活選擇不同的翻譯方法,注重保存和傳播侗族民俗文化的特色,才能讓外宣資料譯本更容易為國外受眾接受,達到傳播民族文化特色,促進文化交流的效果。
參考文獻:
[1]Bassnett,Susan.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宋引秀,郭粉絨.“文化翻譯”觀視域下的少數民族文化外宣翻譯[J].貴州民族研究,2015(4):88-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