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宜興市樹人中學 王玲玲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設計一個個性化的作業形式,有效轉變之前師生對傳統語文作業認知的誤區,這一個性化的作業形式更好地適應語文的新課程改革要求,同時也極大地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因此,教師在設計個性化的作業過程中就需要結合語文教材中的內容不斷進行創新,讓學生能夠在完成語文作業過程中可以逐漸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個性化的作業過程中,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下文結合蘇教版初中語文教學情況做出具體分析。
教師設計個性化的作業主要指的是需要充分尊重當前學生的個性化,讓學生可以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有效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并且還可以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如下的幾種方式設計個性化的作業形式:第一個形式是個性化的作業實施“二度”創作,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設計個性化的作業過程中就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可以結合學生的綜合情況而設計個性化的作業【1】,使得學生可以自主完成語文作業,并且在完成個性化額的作業過程中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真正讓學生可以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例如教師講授《蒹葭》這篇文章之后,在這篇文章中出現許多重章疊句以及反復詠唱的表達方式,教師就可以設計如下的作業:要求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出詩歌中的疊句,并參照此表達方式進行模擬寫作。通過學生所上交的作業可知,有的學生將這些重章疊句改成歌詞進行詠唱,有的將其采用戲曲演唱的方式呈現出來,有的學生將其運用在流行歌曲中進行呈現,這就讓學生可以在一個良好的空間中、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出詩歌中的重章疊句,使得古代的詩歌可以在當前學生所喜愛的藝術形式中進行表達,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中不同的藝術形式具體表達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掌握詩歌語言的特色,最后學生結合這些優秀的表達方式進行模擬創作,這就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且也可以讓學生在個性化的作業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第二種形式就就是控制好作業的“梯度”,因為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比較大,有的學生的學習能力非常強,有的則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可以掌握學習內容,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過程中就需要控制好學生的“梯度”,能夠讓不同的作業呈現形式很好地滿足學生發展的實際要求,使得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可以很好地完成作業,并且還可以在作業形式中更好地體驗出學生自己的思維能力,進而滿足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中的不同需求。例如教師在講授《天凈沙·秋思》這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的作業形式,要求學生結合這首詩歌中所呈現出的內容進行改寫,文體和形式不限。在這樣的作業呈現形式中,學生就可以很好地根據自己所擅長的內容進行改寫,有的學生將其改成一首現代詩,有的學生則將其改為散文詩,有的學生構思并改成一個短篇小說。在學生完成改寫的過程中,保持一個不變的宗旨就是“悲秋”之情,而且也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喜歡的表達方式進行創作,這就很好地展示出學生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同時這也促使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興趣而設計不同的作業呈現形式,一方面可以滿足不同學習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激發出學生自己的探究能力,對提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素質具有積極意義。
教師在設計個性化的作業過程中需要堅持不同的原則,第一個原則是功能性,教師設計個性化的作業主要是激發出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且還可以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有效平衡好聽、說、讀以及寫這些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個性化的作業過程中就需要滿足學生的要求,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科學設計的作業中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例如學生學習了《歸園田居》這首詩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將這首詩以另一種文學形式呈現出來,由于學生自己的不同的理解,就可以找到一個適合的表達方式,這就可以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功能性指導下的作業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因為在不同的文學形式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體驗語文作業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的效果;第二個原則是開放性,語文這門學科本身屬于一個開放性,教師在設計個性化的作業過程中就是把學生整個學習設計成為一個動態化以及開放性的綜合環境當中【2】,進而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展示出自己獨特的個性特征,能夠最大化的滿足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要求。例如教師完成《桃花源記》這篇文章的教學之后,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站在當時社會環境下分析“避秦時亂”中人們的情況,假如自己遇到他們會對他們說什么?教師設計一個作業形式,主要是有效拓展學生自己的思維,并且還可以展示出學生自己的個性化思維對文章的解讀,有效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第三個原則就是實踐性,語文這門學科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可以有效參與其中,其中通過作業的方式則是最為直觀的一種方式,因此,教師在設計個性化的語文作業過程中就需要堅持實踐性的原則。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五柳先生傳》之后,設計的課后作業可以結合文章情況而設計一個手抄報,學生通過構思以及設計一個手抄報這種作業形式,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情況,并且還可以有效培養初中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新精神。除此之,教師還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參與豐富多實踐活動,例如結合《五柳先生傳》的文章特征而拓寬語文知識的運用情況,如體驗作者在其中所表達的中心思想,還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將這篇文章的內容通過其他的方式展示出來,如將文章設計成一個旅游景點的方式,然后讓學生自己扮演導游并帶領“游客”體驗風景區,學生在扮演導游的過程中就可以有效梳理文章的結構,根據文章所展示的結構而更好地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可知,主要培養的是學生之間可以有效進行合作完成相關文章的研究任務,并且還可以很好地滿足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的要求。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今后設計作業的工作中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同時有效挖掘出學生的潛力,促學生可以更好地開發出更多的能力,進而讓學生可以在一個快樂的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教師在設計探究性的作業形式中可以從如下角度出發,第一個角度是選題,教師設計良好的作業形式主要是積極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設計個性化的作業就需要找準切入點,如教師在完成語文第一單元的內容教學之后,就可以要求學生分析、對比以及總結本單元文章的特色【3】,并且能夠把握這一特色文章所呈現的獨特價值,根據這一文章特色而進行模擬寫作,學生就可以在這一探究性的作業中深化對相關內容的理解;第二個角度是體現出學生的個性化,如在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詩歌這部分內容中,可以要求學生根據相關的主題進行詩歌創作,因為詩歌在情感方面具有自己的獨特性,所以教師要求學生進行詩歌創作,這就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個性化的表達要求,同時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語文教學實施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設計個性化的作業呈現方式有效適應新課改的理念,同時也很好地實現了減負的綜合效果。教師結合語文內容而設計個性化的作業,從主觀角度可以很好地激發出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從客觀角度分析,也可以讓學生能夠在一個自由的空間中進行表達,這可以很好地拓展學生自己的思維空間。除此之外,教師設計個性化的作業呈現形式,讓學生跳出自己之前“題海戰術”這一誤區,通過一個個性化的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拓展自己的思維。因此,設計個性化的作業中讓學生能夠在完成語文作業過程中可以逐漸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