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第一職業中學校 于 芳
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新的教學形式下,職高語文教學的實用性要求更為突出,但職高學生的整體狀況不容樂觀,學習的主動性不強,積極性不高。羅杰斯曾經說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導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導致學習的創造性?!币虼?,我們要努力創造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才能更有利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和探究,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
職高學生的文化基礎課差是普遍的現象,文學素養不高,一部分學生連拼音都不會讀,常見字不認識,老師提問問題,答非所問,表達不清楚,朗讀課文結結巴巴,寫作水平較低,連請假條都不會寫,作文中錯字連篇,內容表達不清,語言不通順,篇幅短小??傊麄兊恼Z文水平參差不齊,且差異極大。
來職業高中讀書的學生,除了極少數是由于家庭經濟因素只能選擇“捷徑”減輕負擔之外,絕大多數孩子在學習方面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適應狀況,還這些人存在較強的厭學情緒,對學習沒有興趣,違紀現象時有發生,這些都直接影響著班級的學習風氣,甚至影響到學校的學習風氣。
我曾在一本書中看到過這么幾句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中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斗;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而語文課堂上的情感交流應該是怎樣的呢?我認為首先應該從微笑開始。當今的生活壓力大、節奏快,迫于生計,孩子跟父母獨處交流的時間很少,他們大多數時間是在學校的課堂上度過的,同時許多語文老師還承擔著班主任的工作,因而與學生課堂接觸的時間相對較多。一個語文老師如果能以微笑來面對學生,給予他們鼓勵,給予他們支持、關懷,那么不僅可以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還能營造民主、活潑的學習氛圍。
在教學時,我努力將微笑貫穿到各個教學環節中,為學生創造性地智力開發提供必要的保證。記得有一次我在上課時,剛踏進教室的門,忽然“嗖”地一聲,一支“火箭”飛了上來,學生們頓時面面相覷,等著老師的“狂風暴雨”,看到這種狀況,我已猜到是班內的“調皮大王”所為,此時,我沒有生氣,而是微笑著說:“宇宙飛船上天是人類為征服太空所驅,今日‘火箭’在上課前射上講臺,其發射者一定是為渴求知識而來?!蓖瑢W們笑了,那個孩子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課后還主動跟我認錯,這便是微笑的魅力。孩子們調皮,源于他們尚未成熟,他們更需要關愛。在實施課堂教學過程中,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還可以使學生的情緒始終處于興奮狀態,自覺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從中受到熏陶和啟迪,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是有生命的學科。漢娜·阿倫特曾提出“行動”的哲學理念,我認為在語文閱讀學習中依然適用,閱讀過程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靜態模式,發于紙上,結于紙上;而是要化成一種行動:即修行,通過聲響色觸味來進行綜合體驗,使我們進一步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在教學中我嘗試著努力將語文課堂與生活結合,向自然延伸,往社會拓展,讓課堂上的學生能夠有機會接觸自然,投身社會,融進生活,享受美好!
如在教學《荷塘夜色》時,我借助多媒體,再現了荷塘的美景,配上優美的范讀,并因勢利導,讓學生邊聽邊閉上眼睛,讓心兒“飛翔”,使學生體味到作者身處其中這種美感。然后學生在我的引導下,紛紛聲情并茂地再現文中的精彩語句描寫。接著,我讓學生自讀、小組讀、齊讀,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很好地感悟到語言的優美,為課后的背誦打下了基礎。我突然想到羅丹說過的一話語:“生活中到處都有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的確不應該只是把學生束縛在書本上,關閉在小課堂里,我們要時刻牢記自己肩負的責任,引領他們走向廣闊無邊的大課堂中,去觀察、去感受。
“教是為了不教”,在語文課堂上的講授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一種能力,不需老師,自己便能閱讀。
源于這一目標,我們更應該以注重對學生自學方法的引導,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主要任務,力求使他們能夠獨立運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有效提高效率,節省時間,做到事半功倍。
一般地,我注重指導學生學會積累和運用語言,教學生把使用工具書作為培養自學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其次,讓學生學會摘錄,積累詞句。在閱讀各種文章的過程中,遇到好詞、佳句、美段等,我都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摘錄下來。在此基礎上,我要求學生要反復的推敲文本,通過對重點語段的分析,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同時教給學生對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閱讀。
例如,我在對《勸學》一文進行教學時,給學生的預習指導是:(一)結合注釋以及課外資料了解荀子平生及其思想。(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結合工具書認真字音。(2)圈畫重點字詞并做注釋。(3)整體把握文章大意。(三)思考:本文的論證思路是什么?中心論點及分論點各是什么?本文要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只有這樣在預習中進行方法的引導,并使之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形成習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鍛煉了自學的能力。
總之,激活課堂,不斷創新,真正挖掘所有學生的潛能,讓所有的“金子”都能夠熠熠生輝,這樣的課堂才能更加的高效、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