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超男
在“互聯網+”理念指導下進行中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模式的創新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既給學校教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中共中央、國務院指出:要牢牢占領網絡道德與法治新陣地,形成網絡道德與法治模式新體系,牢牢把握好網絡政治教育主動權。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條件下,學校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一系列新的信息載體平臺,做好相關教學模式的創新工作,更好地為中學生順利、高效地接受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服務,有效實現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的最終目的。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互聯網作為時代進步的產物,同時也避免不了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學校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者就應該正視這種影響,將互聯網作為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創新的新載體并加以有效應用。因此,教育者及時地轉變思維方式就成為有效開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時了解各種新媒體的使用狀況以及它所帶來的優勢和不足之處,給它們一個合適的定位。同時也要加強自身對于新媒體的學習,盡快適應,以便尋找合適的路徑對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創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同時也要注意對新媒體上的信息加以鑒別,充分有效地發揮新媒體對于學校道德與法治工作的作用,逐步以多樣化的方式去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現代化人才。
各種新媒體給學校道德與法治教學帶來巨大優勢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因此,迫切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成為當前工作的重要一環。媒介素養,就是在運用媒介獲取或傳播信息等網絡活動中,應該具備的個人素質和修養。具體來說包括自制力、認知能力、道德素質以及創造和傳播信息的能力等。學校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比如開展與新媒體內容是非善惡鑒別相關的講座、課程等來指引學生正確地對待和使用新媒體。同時學生也要加強關于網絡道德方面的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努力做到自己既不隨意發布不良信息,也不隨便轉發毫無根據的信息或者謠言,從自身做起,保護和維持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承擔起一個網絡用戶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進而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有些情況下,僅僅依靠學校道德與法治教育者不斷創新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模式來規范網絡媒體是遠遠不夠的,也名實不符。在這種現實情況下,國家出臺相應的加強媒體自律的法律法規,以國家的強制力來約束網絡媒體的不良行為,是非常有效的途徑。同時,打造一支精通網絡的監督隊伍。在平日里,積極學習有關網絡知識,把握網絡的運行規律,對于揭發不良網絡行為者進行表彰獎勵,同時對于被舉報的不良媒體進行嚴厲打擊,不斷凈化網絡環境,以掃除網絡信息的不良影響,讓健康有效的網絡信息在社會上流傳,為中學生能夠接受到健康有益的網絡信息,受到良好網絡道德與法治的影響做出貢獻。
“互聯網+”這一理念已經涉及到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一理念的影響下會衍生出不同的結果。因此,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通過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對中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也是社會發展進步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在當今社會大形勢的影響帶動下,積極與“互聯網+”理念進行融合,不斷創新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方法,真正做到與時俱進、揚長避短,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