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高 靜
班級文化建設的內涵,是班級成員在班主任引導下,朝著班級目標邁進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班級文化更是師生在班級管理、教育、學習、生活的互動中所形成的彼此認同,并遵循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群體心理和群體行為的方式。
在現代教育中,班級文化建設作為學校基本單位群體文化的系統體現,應當注重學生群體的個性化與集體化的形態統一,實現以人為本的建設目標。而在當前學校教育體系中,班級文化建設大多表現為教學成績的競爭法則,缺少了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建設,嚴重違背了育人的初衷,脫離了教育的本質。故此,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學生行為意識、思想屬性,要有鮮明的班級文化建設,凸顯學生優勢、彌補學生不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均衡發展,才是教育該有的價值。本文將以筆者任教的馬陸育才聯合中學2018屆三班為例,介紹“三原色”班級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過程。
本文所指“三原色”是藍色、綠色和紅色。根據調查,學生在各個年級階段有對應的性格顏色屬性。那么,依據學生不同年齡時期的性格主色調,班級文化建設將會呈現出不同色彩,也就賦予了不同年級階段培養目標所對應的顏色標簽。
“藍色”代表著六年級學生純凈和天真。六年級的學生,剛走進初中,新的環境,新老師,新同學,這些對學生來說新鮮感與緊張感并存,而學生對初中生活充滿的好奇和憧憬,渴望更快融入到新的生活中。這也正是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眾所云:“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做任何事其本體在于人,更在于心。基于學校“自律”和年級組“真實做人、真誠待人”育人目標,班級構筑“三讓”的班級文化建設,讓教室更溫馨。營造溫馨的教室文化氛圍,和學生一起動手布置班級,裝點角落,設計班級logo。因為教室既是孩子們學習知識的地方,也是孩子們溫馨、舒適的家。在這個溫馨和諧的大家庭里,唯有每一個孩子勤奮學習、健康生活、快樂成長,才能做成真正成功的教育。
讓班級更規范。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范就沒有秩序,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規范的班級秩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六年級,筆者注重培養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行為能力。在自我規范方面做到靜、凈、敬、競,即為安靜、干凈、尊敬、競爭;在自我狀態方面做到靜心、用心、責任心、開心,即靜心學習,用心做事,有責任心,學習生活保持開心;在班級責任方面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在自我意識方面做到讓老師省心、家長安心、同伴開心。
讓集體更具凝聚力。首先樹立榜樣策略,發揮模范能量。其次,是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讓活動促進班級凝聚力;最后是做好班級中班級干部隊伍的建設,讓班級干部在學生中真正起到領袖、組織者和榜樣的作用。
“綠色”代表著七年級學生的青春與活力。到了七年級,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有了較深層次的認識,班級規范管理方面也有了頭緒,學生在行為自律、集體意識方面都有了較好的提升。借助學生對學習生活飽滿的激情,拓寬班級文化建設,讓學生樹立信心,時刻告訴自己我能行。班級七年級打造的是“三顆心”。
專心,認真做事,專心學習。對待生活學習中的任何一件事情,態度都是認真和專心的。
恒心,恒心常念,時刻不忘,時時檢查。遇到再復雜困難的問題,只要持之以恒,量變總會引起質變的。
信心,任何事情,信心當頭。只有你相信自己,別人才會相信你,面對挑戰競爭,激勵自己,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紅色”代表著八年級學生需要的激情與斗志。八年級學生身上少了六年級孩子的天真,做事方面也少了七年級學生的激情,老師和學生之間經歷過了相識和相知,學生對老師也少了剛開始時的敬畏。對于這個時候的學生,老師需要更好地融入學生中間,學生之間也應該更好地團結融合。
基于這些因素,八年級文化建設的主題是在合作中學習分享,在賞識中體驗成功,揚青春風采,展真才實學,秀出自我風采,也為迎接九年級的挑戰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鼓勵班級學生借助互聯網之力,構建學習興趣圈,將這些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與更多人分享,探討解決難題,彼此借鑒,共同進步,從而開展如下分享活動。
活動一:有書共讀。同學們可以建立好書共讀群,選擇愛好閱讀的同學領讀,每月共讀一本書,在群里分享讀書心得,組團抵抗懶惰,共同閱讀,比比一個學期哪個小組的群積累圖書的量最大。
活動二:微視頻錄制,讓學生嘗試做一個“小老師”,將自己一些解題技巧、思維方式、創新想法,錄制成繪聲繪色的微課,利用互聯網平臺去展現自我,同時從中領會學習分享的意義。
學校“圓融”教育的理念是讓每個孩子得到適切的發展,“適切”是讓每個孩子都要合格,但不是唯一標準;每個孩子都要進步,但不是單獨一樣進步;賦予學生自我選擇的權利,為每個學生提供不同展示舞臺,讓每個學生演繹各自的精彩人生。
將前面三年“三原色”文化建設更好地融合,呈現一個多彩的九年級。讓學生充分演繹繽紛多彩的人生價值,成為思想上自主、行為上自律、學習上自信的新時代中學生。這個階段的培養目標,是強化前期側重養成的行為色彩,并能更好地成為一體,促進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樹立更高的人生方向。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姿態,希望學生可以展現真我,勵志初心,筑夢未來,在成長的道路上收獲自己的青春贊歌。對于班級文化建設實施,有如下活動舉例。
活動一:夢想管理。九年級是人生路上的一個重要的隘口,即將到來的中考,會是他們一次成長的洗禮。結合這一實際情況,班級開展夢想管理活動,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長板和短板,給自己合理定位,這樣才能朝著目標不斷奮進,力求超越。
活動二:家校合作,助力成長。搭建一個更寬闊的平臺,讓家長也參與到學生未來的規劃中,多些陪伴和鼓勵,了解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并支持學生更好地發展。通過更好地借力家校合作平臺,助力家長和班主任建立學生健康成長的班級環境和家庭環境。
基于三年前導的有效培養,更要在九年級為他們營造一個優越生活環境和學習氛圍,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自我和展現自我,在成長的路上獲得更多文化積累和精神財富。讓學生深切體悟到:成長,是一個不斷完善自我、實現蛻變的過程;夢想,是一個不斷堅持目標、遇見未來的諾言。以無畏的信念,迎接人生所有挑戰!
簡言之,“三原色”班級文化建設,需要汲取和傳承正確的精神力量,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鮮明的性格特點,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對自我行為的正確認知,對客觀事物的積極態度,對現實生活的技能提升。讓教育以人為本,從內向外去培育每一個學生,將學生塑造成為一群行為積極、心態樂觀、思想健康、學習向上的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