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青 _ 北京市懷柔區第五中學,北京市特級教師
教師應該教什么知識?換言之,什么知識更有價值?這是所有教師都應該深刻思考的問題。教師應該教什么知識的問題直接影響著教與學的有效性,是課程與教學理論和實踐的基本問題。季蘋老師所著的《教什么知識——對教學的知識論基礎的認識》一書,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
探討“教什么知識”的問題需從辨析“教教材”與“用教材教”開始。“教教材”意為以教材為中心,只要把教材教好就可以了;而“用教材教”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中心,旨在通過教教材促進學生的發展。“用教材教”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表達為“用知識教”,但是,學生學習知識不僅僅是為了知識,而是為了自我的發展。這就引申出課程與教學理論中知識教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 ——知識教學的價值。
知識教學的價值要從兩個視角去看。一個是從“主觀”的視角看,即我們希望知識教學實現什么價值,也就是,我們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我們就自然希望知識教學的價值應該是什么。顯然,這一視角下的知識教學的價值問題不是知識論的問題,而是目的論、價值論的問題。
另一個是從“客觀”的視角看,即知識本身可以實現什么價值。知識是教學活動用于培養人的內容,它形成學生理解人生、世界意義的心智框架。教學過程中,教師知識內涵的豐富程度決定著對知識轉化為能力或素養的程度。所以,只有教師能夠理解知識的這些價值,才能主動地引導學生關注它們,否則就會出現問題:有些所謂“有悟性”的學生能夠學到很多東西,而那些“悟性不足”的學生只能停留在表述知識的層面上。因此,對知識的客觀可能的價值理解決定著教師的教學質量。所以,反思知識與人的豐富的意義關系,尋求知識的“本真”狀態以及“本真”意義,是教學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教什么知識”應基于教師對某知識客觀價值的思考和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因為教學進度的要求,致使教師必須對教材知識的教學時間進行統籌安排。如果教師深刻把握了知識的客觀價值,教師就會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價值更高的知識,投入更多的精力。此外,對知識客觀價值的把握也有助于教師理解教材知識如此編排的用意。在傳統教學中,可能很多教師都沒有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這應該引起反思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