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顧洪彬
正治語出《素問 · 至真要大論》。是一般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即采用與疾病性質相反的方法和藥物來治療。例如:寒證用熱藥,熱證用寒藥,實證用攻法,虛證用補法等。正治法又稱“逆治”,“逆”就是藥性與疾病性質相反,就如藥物站在疾病的對面。
反治語出《素問·至真要大論》。是當疾病出現(xiàn)假象,或大寒癥、大熱癥用正治法發(fā)生格拒(對抗)現(xiàn)象時所用的治法。例如:病屬于真寒假熱,若按正治法投以溫熱藥治其真寒,往往會出現(xiàn)格拒現(xiàn)象,服藥后立即吐出,使藥物無法產(chǎn)生治療作用。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應采用反治法。一種是仍用原來的溫熱藥,煎成后置涼服下,或原來的寒涼藥煎成后乘熱服;另一種是在原來的溫熱藥中加入少許寒涼藥,或寒涼藥中加入少許溫熱藥作為“反佐”(即使用與主治藥藥性相反的藥物作為誘導輔助)。這樣使病人能受納藥物,達到治療的目的。反治法又叫“從治”,即采納順從疾病假象的治法。實質上,反治法仍是正治法。
熱因熱用反治法之一。指治療內真寒而外假熱的方法。病的實質是真寒,而表現(xiàn)出假熱的現(xiàn)象,亦即內真寒而外假熱,須用溫熱藥治療。例如病人四肢逆冷,不利清谷,脈沉細,面頰浮紅,煩躁,口渴欲冷飲(使之飲又不欲飲)。其中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脈沉細是真寒;面頰浮紅、煩躁、口渴欲冷飲是假熱.須用白通湯(蔥白、干姜、附子)煎成冷服。因熱是假象,而寒是病的實質,故須用熱藥來治療。
寒因寒用反治法之一。指治療內真熱而外假寒的方法。病的實質是真熱,而表現(xiàn)出假寒的現(xiàn)象,須用寒涼藥治療,用白虎湯(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煎湯熱服。因寒是假象,而熱是病的實質,故仍須用寒藥來治療。“熱因熱用”和“寒因寒用”,在《素問·至真要大論》原作“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后人與“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聯(lián)系起來,改為“熱因熱用”、“寒因寒用”,今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