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君 四川工商學院
伴隨著我國現代經濟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提升,相關教育部門的管理工作人員在這種形勢下不斷的針對教育教學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我國現代大學生們身心共同發展的自身需求。在教學過程當中各大獨立學院適當實施課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們自身的體育能力,該教學模式主要以學生作為中心主體,教師作為課堂當中的引導作用,有效的將課外體育活動與體育課堂教學以及相關體育競技活動等內容融為一體。
本次通過針對傳統體育教學模式與俱樂部教學模式這兩種教學模式當中的學生們進行分組,將兩組學生進行男子千米女子八百及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等針對性較強的身體素質測試進行。首先,在正常傳統教學模式的學生們與參加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學生們自身的身體素質并不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經過一段時間的體育學習,兩組學生自身的各項素質指標都有著明顯的提高,其中參加體育俱樂部教學的學生們提升的幅度較大明顯高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體育學生們。尤其在男子千米跑與女子八百跑這兩種考驗耐力素質較強的運動當中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1]。
通過對于這兩組學生的綜合素質記錄及問卷調查進行全面的分析,參加俱樂部教學方式的學生們在進行一年的學習過程之后,大部分學生們都已經養成了針對自身素質的良好且科學的鍛煉習慣與較為顯著的提升效果。首先在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過程當中教師們較為注重激勵學生們自身的學習機制,全面提升培養學生們良好且正確的學習態度,并且著重的培養了學生們自身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們作為教學過程當中的中心主體通過教師們的正確引導,能夠使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充分的發揮,從而有效的促進學生們進行自我鍛煉的自覺性與積極性。
培養學生們自身的能力主要包括保健能力及組織管理能力,其中運動保健能力是較為重要的一點,并且這也是為了能夠更加全面的提升學生們自身體質的需求。在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當中,學生們經常會出現某種由于鍛煉過程當中調整不當或動作幅度過大等原因造成的運動損傷,這種問題通常是因為人體自身的生理在進行活動的過程當中的有序性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所造成的。如果學生們完好且全面的掌握了運動保健這一能力,就能夠有效地使用自身所了解的保健知識進行科學合理的自我鍛煉,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以學生們最為教學的主體,能夠有效的使學生們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充分的發揮,從而全面促進學生們進行自我鍛煉的自覺性與積極性。當出現意外的情況是能夠進行及時且正確的處理,從而做到提前預防意外發生的可能性是學生們能夠順利地進行自我鍛煉。讓學生們在鍛煉的過程當中不斷學習運動保健知識,這對于學生們今后的體育運動與保健知識的興趣產生具有著非常良好的引導作用[2]。
另外教師們在體育俱樂部教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視學生們的管理能力及其培養,教師們只做出指導與引導的作用將組織的權利及比賽活動的權利完全交給學生們進行自主組織運行,讓小組當中各方面綜合素質較為優秀的骨干或者組長進行組織聯系。教學比賽都有這名領導者進行自行組織,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動腦組織與安排規則,并選出一名裁判,也可以安排學生們在組織活動的過程當中針對其活動比賽的內容進行戰術與技術的練習與排練。這樣不僅可以全面的發現學生們對自身的組織能力及自我評價當中所存在的規律,并且可以在比賽活動當中可以了解到學生們的綜合素質水平,學生們在進行自由鍛煉的情況下,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過程當中能夠給學生們帶來相當濃厚的學習氣氛,鍛煉氛圍。教師們較為注重對于學生們自身積極思維的啟發,使學生們能夠真正的領會到體育鍛煉的真正中心意義不僅僅是將自身的身體鍛煉好更重要的是自我鍛煉的意識與能力,這些條件對于學生們自我鍛煉能力的提升都擁有著一定程度的幫助。教師們應主動提升對于學生們的組織管理能力的培養,全面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由主導轉變為引導,盡量使學生們能夠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學習鍛煉與提高[3]。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俱樂部教學與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學生們進行了對比可以明確的了解到,體育俱樂部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們自身的體育運動能力、運動保健能力、自我組織管理能力及自我鍛煉能力等多方面的培養。體育俱樂部這種教學模式是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版,其中擁有著發展、動態等全方面的改革性,有效的將課外體育活動與體育課堂教學以及相關體育競技活動等內容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