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 東北石油大學體育教研部 黃停停 東北石油大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體育及其周邊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促進了體育事業產業化的發展。體育運動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也不僅僅是為了保證身體健康而需要的活動,它逐漸成為社會生活必備的社交活動和為人們提供身體與娛樂放松的一種消費產品。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消費需求,建設體育網絡課程的是社會發展的大勢所驅。
(一)體育網絡課程的概念
體育網絡課程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基于WEB的體育課程,這種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開放性、協作性以及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二)市場營銷的概念
市場營銷(Marketing),又稱作市場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市場營銷是在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產品中,為顧客、客戶、合作伙伴以及整個社會帶來經濟價值的活動、過程和體系。主要是指營銷人員針對市場開展經營活動、銷售行為的過程。
(一)對互聯網教育產業的價值
信息技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不斷滲透、創新。互聯網的普及與以及網絡課程制作技術的運用都不斷促進在線教育事業體系的不斷完善與發展。然而網絡課程的意義不僅在于技術的創新更有可能重塑人們早已習慣的傳統教與學的模式。網絡課程是教育資源以相對最優、最合理的方式進行重組,以最大規模、扁平化擴散開來。而體育網絡課程作為網絡課程的重要又具有其自身特色的一個分支在這個網絡課程市場上具有其獨特的價值與意義。首先它更加豐富了在線教育的內容,使在線教育的網絡課程比僅僅局限于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等純理論的課程。其次擴大了網絡課程的受眾范圍,吸引了一大批對體育課程感興趣的學習者。最后為渴求體育知識的學習者們提供了獲取知識的簡潔方便的渠道。
(二)對傳統體育教學的價值
由于體育課程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是以身體運動為基礎的一項教與學的課程,而體育教學在中國傳統教學過程中往往不被重視的,更有外國的一些學者說中國培育養出來的體育生是一群坐在電腦前的土豆,聽起來有點諷刺但卻是事實。想要在傳統教學中增加體育教學的學時可想而知是多么困難,因此體育網絡課程的建設為學生的體育知識的學習提供了另一通道。體育網絡課程對傳統體育課程來說起到補充與輔助的角色,它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提高中國學生的身體素質。
(三)對體育事業從業者的價值
說到體育事業的從業者時人們的第一反應便是體育教師。當然不可否認體育教師理所應當是體育教育事業的重要承擔者,但處體育教師外,從事健身行業的健身教練、培訓人員等也在體育事業從業者行列之中。體育網絡課程需要這些人員的加入與支持,而在體育網絡課程的建設過程中也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及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機會,使他們在工作中不僅滿足自身生存的物質需要的也實現了人生價值。例如:體育教師,為他們提供了一個除傳統教學課堂外另一展示自己、傳播知識的舞臺。
(四)對體育網絡課程學習者的價值
體育網絡課程的建設對于熱愛體育、樂于從事體育活動的人群來說無疑會帶來諸多好處。首先體育網絡課程的建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他們在運動時間、運動地點的問題,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合適的時間來進行自主學習。其次有利于幫助那些性格靦腆、懼怕別人目光擔心自己不協調的肢體動作帶來尷尬而又想運動的人群,他們可以自主選擇相對安靜、獨立的運動地點來降低他們在運動過程中的心理負擔,以更加自由放松的心態去學習,體會體育鍛煉給他們帶來的身體與精神上的愉悅。
在過去一年,中國互聯網產業加速傳統產業升級,“互聯網+”持續推動產業升級。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從初步融合邁向深度融合的新階段。體育網絡課程的建設對互聯網教育產業、傳統體育教育、體育事業從業者以及學習者的價值是隨著它的不斷完善而提升的。如何在不斷擴大體育網絡課程的市場提升他的價值,接下來我將從體育網絡課程的建設、維護、評估三方面來分析:
(一)體育網絡課程的建設
體育網絡課程是一種建立在萬維網的傳輸信息密集型技術產品,信息構架與理論方法為體育網絡課程的建設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基礎。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53億,較2016年底增加5734萬人,上網人群占比由2016年的95.1%增長到97.5%。(如圖1)巨大的潛在用戶基數為體育網絡課程的建設提供了更大發展空間,但想要更好的建設體育網絡課程還要從體育網絡課程本身出發。體育網絡課程的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從課程建設的前期的準備工作就應當相當充足。首先對體育網絡課程的潛在用戶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年齡、性別、學習習慣、學習動機等基本信息的收集,接著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進而對課程的分類、定位等做出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制作出符合用戶需求的課程。其次課程的建設要符合學習者的生理與心理規律,例如:課程設計應當符合動作技能的強化規律,等。

圖1 中國網民規模與互聯網普及率
(二)體育網絡課程的維護
體育網絡課程的維護不僅包括課程內容的維護還包括用戶群數量的維護。在課程內容維護上:運營維護的相關人員首先應當對將要發布在網路課程平臺上的課程的質量進行把關來保證發布在平臺上的體育網絡課程是品質較高的,教學意義較強的課程。其次在中期應當及時追蹤課程的使用情況,對課程反饋回來的信息進行收集分析,來獲取用戶的偏好、需求更好的為后期課程的建設做出指導性的意見。由于技術的發展,新技術不斷被運用在課程建設中,課程的畫質、音質等不斷提升。因此在后期要對課程進行剔除更新。在維護用戶數量方面:通過信息反饋得到的大數據對用戶的性別比例、年齡分布、學歷結構等進行細致充分的劃分、總結來指導課程的分類建設并以此來黏住用戶、維持用戶數量是非常必要的。由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用戶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因此在課程設計適合男性的適當多于女性;在年齡結構上20-29歲與30-39歲占比最高,因此課程設計重心可更多偏向年輕化;也可根據工作性質等來設計課程。只有不斷制作出符合用戶喜好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才能增加用戶黏性才能維護現有用戶數,發展潛在用戶成為真正的課程用戶。
(三)體育網絡課程的評估
目前已有一些比較成熟的教學設計模式,這些教學模式將成為網絡課程設計的理論方法,當然對網絡課程的評估起到指導作用。而大多數經典的教學模式都是在ADDIE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演化的,這種模式主要分為: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開發(Development)、實施(Implementation)和評價(Evaluation)五個階段。

圖2 教學設計的ADDIE模型
由圖2我們可以知道想要全面合理的評估體育網絡課程的建設是否合理應該從課程開發初期是否對課程的用戶進行了充分細致的分析;在設計階段是否從用戶角度出發,是否將用戶游離在開發流程之外;在課程實施階段是否積極發現問題作出修改;最后在總結評價階段是否對分析、設計、開發、實施各階段進行不斷地修正、改進。只有這樣才能對體育網絡課程的建設作出系統而全面的評估,進而設計出更加優秀的體育網絡課程來服務用戶。
鑒于以上對體育網絡課程的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目前體育網絡課程的建設還處于發展階段,課程建設還存在趣味性缺乏、建設的課程質量不高、理論教學多于技能教學等問題。
(二)教學理念過于理想化,不能正確評估學習者的能力、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框框等都會導致在課程建設中導致情境缺失,不能促進學習者有意義學習的問題。
(三)在課程建設人員構架上教師與學生的比例嚴重失調,造成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能及時作出反饋,降低學習者的積極性。
因此在體育網絡課程建設過程中應在提升課程的質量的基礎上提升課程的趣味性;正確評估學習者的學習能力來進行分級教學,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習者都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成就感與自信心。與此同時要鼓勵更多的體育從業者投入到體育網絡課程建設中來,共同促進體育網絡課程的建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