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明 江蘇省太倉市新區第四小學
體育鍛煉關系到學生的發展。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育人機制步入新的發展軌跡,對于學生的自我發展與社會責任的培養都要發揮良好的促進作用。蹴鞠產生于我國,隨著歷史的發展,我國的足球事業面臨著許多挑戰,只有發揮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作用,才能實現我國足球事業的騰飛。
只有培養學生善于運動的好習慣,才能促進學生在學習與發展中飽有活力與追求卓越的意志。出于這樣的目的,我們在足球體育教學中進行許多的嘗試,明顯發現體足球教學中存在許多現實的問題[1]。
體育教學體系較為龐雜,包括長跑、短跑、跳高、跳遠等不同的方式,在訓練的過程中不能有所偏廢,而且日常教學屬于較為基礎的部分,也是最為重要的部分,由于教學方式的因循守舊和面面俱到,嚴重割裂了教學環節,達不到協調訓練的效果,讓體育教學呈現一種散漫的狀態,教學中缺乏系統性。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信息化應用已經步入到體育教學之中,但是,在部分學校的體育教學中信息化技術的使用并不普遍或者說并不便捷,主要體現在體育教學設備與手段的欠缺上,使體育教學缺乏活力。學生的個性與追求是體育教育應有的現實價值。體育課堂不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場所,任教的體育教師,時刻根據課堂變化的狀態,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
要促進校園足球體育教學的提升,就要提高體育意識的培養,但是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并沒有認識到足球教學的重要性,忽略體育鍛煉與校園文化建設的關系。教師沒有重視足球教學的課程設計與培養學生能力之間的關系,集中體現在教師對于體育課的不在意,忽略學生的發展與體育教育的關系,淡化足球文化建設在體育課堂上的作用,這樣就造成文化目標在體育課上難以落實,這給體育課的發展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擾[2]。
陶行知重視生活教育理論,強調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虼耍诿鎸ψ闱蛭幕ㄔO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明確文化建設的目標,就是要打造怎樣的校園文化氛圍,利用何種方式提高學生的訓練熱情,為足球文化建設提供更為廣闊的土壤。足球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承擔著素質教育的基本責任。在體育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磨練機會,才能提高學生對于足球文化的認識,對于學生與教師的成長都有重要的意義[3]。因此,無論是進行足球常規訓練還是拓展訓練都要以學生的需求作為根本出發點,發揮自主、互助學習的重要作用。為此,我們要在學習中向學生滲透體育鍛煉的價值與意義,提高學生對于體育教育的重視,明確體育鍛煉是關乎自身發展的重要保障。此外,無論是哪種足球訓練形式,專業性的指導都影響著體育教學開展的狀態與成果。為了保證足球訓練在校園體育教學中的作用,需要從人員培養和項目的增補上下功夫。對于足球訓練的輔導人員要進行集中有效的培訓,讓他們能夠了解足球運動的重要意義和具體環節,具備過硬的業務知識,并能夠科學地指導相關的訓練。為了避免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隱患,我們也要重視規范足球訓練的規章,豐富足球訓練的項目,提高足球訓練的水平,制定良好的管理與監督機制,形成管控聯動機制,組織管理小組,對于學生的體能進行定期檢查,保證學生在校園足球訓練中發揮應有的實力。
我們常說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更是自我發展的主體,陶行知先生更是提出了“六個解放”的原則,只有提高學生對于自身的約束力以及對于自我發展的有效規劃,才能促使學生明確自身在校園足球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性與能共性,進一步推進校園足球文化的建設,真正實現教學發展的需求。育人是教育的根本,體育意識的培養更是一個讓學生發現自我的過程,因此,要讓學生成為發展的主體。要將自主發展的意識加入到足球文化建設之中,打造自主發展的平臺。新的課程模式改變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家長和學生對于體育學科根深蒂固的傳統思維,摒棄了教師對教學內容選擇一直都是緊跟著考試需要,忽略個體差異存在,教學內容單調,教學層次模糊,體育教學水平停滯的“一刀切”弊端[4]。體育課堂不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學生獲取的知識得以“內化”,增長的能力“貨真價實”,養成的情感“真真切切”。因此要以學生的運動興趣為基礎、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最終培養學生終身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那么,在這樣的需求下,我們就需要在教材的制定上下功夫,尤其是足球校本教材,這既是對于足球教學的負責,又是提高教學水平的措施,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讓校園足球文化的發展更加順暢。
綜上所述,體育課堂不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場所,任教的體育教師,時刻根據課堂變化的狀態,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把學生置于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景而動,課堂更加生動,富有激情,這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校園足球文化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