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希安 山東體育學院體育運動學校
對于青少年來講,加強自由式摔跤運動及技術特征分析十分重要,其是增強青少年整體素養的基礎,也是確保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關鍵。為此,體育教師需給予自由式摔跤運動及技術特征分析高度重視,促使其存在的價值與效用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發揮出最大化。本文主要分析自由式摔跤運動及技術特征,具體如下。
十八世紀末,一種比較自由的摔跤形式迅速崛起。此種自由式摔跤,被喻為想抓哪就抓哪的運動項目,并且在英國與美國的家里變成了社會大眾在節目中經常見到的節目,甚至變為了一種職業娛樂。俗稱自由式角力。最早出現在十八世紀末歐美國家。在實際比賽中能夠手腳并用,可以勾足、挑腿、抱頭等,但是不可以抓衣服,也不能應用窒息和反關節動作。把對手摔在墊子上的一方獲得勝利,若是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出現此種狀況,則按回合判定名詞。到二十世紀,在圣路易的奧運會上加設了摔跤項目,稱為“自由式摔跤”。此種摔跤能夠允許運動員絆倒和用腿壓迫對方,也允許扭抱對手。在比賽初期,選手不劃分級別一同比賽,如此體重較重的占優勢,在比賽過程中體重較重的選手能夠輕而易舉的獲得勝利,比賽出現了一邊倒的情況。之后,摔跤比賽則按照體重劃分。自由式摔跤運動盡管可以用腿進攻,但不能利用剪刀腿[1]。
所謂站立姿勢指的是選手雙腳著墊的姿勢,通俗的講就是站架。正確的站姿不但能夠幫助選手完成進攻,還能幫助運動防守反攻。此種摔跤形式可以攻擊對方任何部位,但通過實踐研究發現,在摔跤比賽中成功率和使用次數較多的技術是抱腿和其各類變化。所以在實際比賽過程中,選手站立姿勢不但要保證自己能夠抱住對方的腿,還要防止對方抱住自己,不然就會讓自己在比賽中處于不利的位置。
在自由式摔跤中,若是選手站架比較低,而另一名選手站架較高,從相互抱腿的距離看,盡管二者能力相當,但因為站架不同,兩人的手腳距離自然不同,站架低的選手距離短,所用的抱腿時間自然也短,對獲得比賽具有積極作用;站架高的選手,抱腿所用時間自然要長,獲取勝利的幾率較小。從重心移動距離而言,站架低的選手重心低,若是重心同對方對基本持平,在比賽中可以直接抱住對方的腿,站架高的選手重心高,其重心會比對方的腿高,在進攻時其身體重心一定要向前,如此移動距離會變長,導致進攻時間增多,易被對方守住進攻。從防守的難易度而言,站架低的選手重心低,有較強的穩定行,另外暴露在外的面積較小,爆點少,防供給面小,易守住對方的抱腿技術,有助于防守;而站架高的選手重心高,所具備的穩定性相對較差,暴露在外的身體面積較大,有較大的攻擊面,不易守住對方進攻[2]。
自由式摔跤比賽進攻與防守的機會皆是均等的。若是摔倒在墊上以后比賽會變成跪撐狀態接著戰斗,下面的選手處于被動位置需要進行防守,而上面的選手則占據有利位置有助于進攻。為跪撐狀態的選手明顯處在劣勢,這就需要選手具備極強的跪撐防守力,不然很容易失分,影響比賽結果。在跪撐比賽中,因交叉抱小腿技術與滾橋技術容易發力使用,能夠連續得分,并成功率極高,所以被諸多摔跤選手利用。為此,在日常比賽或是訓練中,教練需重視交叉抱小腿技術與滾橋技術防守訓練,特別是滾橋技術,防止運動員失分[3]。
對于處于不利位置的選手而言,其首要任務就是盡快脫離對方控制,之后轉成跪撐狀態,以防止對手連續得分。盡管下邊的選手處于被動的位置,但是其重心較低,支撐面相對較大,比較容易防守。從理論層面看,保證身體重心的方式有兩種,第一,擴大重心支撐面與降低身體重心。這便要求選手在跪撐過程中趴在墊上,挺胸、抬頭,讓腹部和胸部緊貼在墊子之上,盡可能降低重心,兩腿與兩臂朝著兩側延展開,拓展其重心支撐面。以該時的力點狀況,跪撐選手基本可以形成防守優勢。第二,不斷調整身體支撐點、重心。支撐面是由多個支撐點構成,選手的姿勢不同會有不同的支撐點與支撐面,跪撐摔時選手的支撐點和支撐面有極大的變化。因為比賽時間有限,并且占據著主體地位,進攻選手多半會采用變化把位的方式對跪撐者進行進攻,這便要求防守人員依據對方所利用的進攻技術不斷調整自己的重心、支撐點、支撐點來防守對方進攻。
綜上所述,自由式摔跤比賽過程中運動員不管是雙手做哪種動作,雙腳如何移動,皆需要保持低戰架,切勿隨意起伏。這是當前青少年需高度重視的方面,因其同自由式摔跤比賽結果有莫大聯系,為了取得良好成績,青少年也一定要做好基礎訓練,保證身體素質與心理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