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彬 凱里學院
新時代新形勢,國內經濟快速增長,人民期盼改善生活質量,旅游逐漸從傳統意義的觀光游向深度游、個人游、休閑游等方式轉變,不僅成為人們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而且成為各地的重要支柱產業。體育旅游是參加體育活動、體驗旅游樂趣的一種特殊旅游方式,逐漸成為旅游產業和體育產業相融合的新興領域。對此,本文從省域體育旅游的視角,提出貴州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的“主要指標”,分析內在“優勢+劣勢”,疊加外部“機遇+挑戰”,為提高省域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推動貴州經濟持續發展提供現實指導和借鑒。
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客觀反映貴州省體育旅游產業搶占旅游客源、提高體育旅游產業質量、推動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旅游資源是人類社會環境中具有吸引力、可作為旅游產品開發、能夠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的事物,包括山川河流、島嶼洞穴等自然旅游資源以及遺址故居、民俗風情等人文旅游資源。如果旅游資源不夠豐富或者比較匱乏,就不能吸引游客的眼光和目光,省域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也就是“空中樓閣”無從談起。
旅游資源豐富是省域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潛在優勢,促進轉化為體育旅游現實客流優勢、經濟發展優勢,主要取決于體育活動和體育項目的組織是否有效、形式是否多樣、體驗是否宜人等。設置的體育類旅游項目,只有引起體育愛好者和旅游愛好者的足夠關注,才能形成與貴州省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的良性互動,達到互促互進的目的。
省域體育旅游產業是依賴性很強、關聯度很高的綜合性產業,在轉型發展中受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因素影響。政府政策可以對體育旅游產業進行宏觀調控,貴州省等省份實行的大都是政府主導型體育旅游;經濟發展狀況影響體育旅游產品與服務能力;文化底蘊是體育旅游產業競爭的最高境界,獨特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助于貴州形成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優勢。
貴州省在云貴高原的東面,體育旅游產業既有其獨特的優勢,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劣勢,必須揚長避短,提升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
貴州省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涵蓋12個國家級和57個省級風景區、7個國家級和15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4個國家級地質公園,具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獨特生態環境和地理優勢,為貴州省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基礎。
貴州省體育項目特色鮮明,分布有49個少數民族,是百越、苗瑤等四個民族的交融地,少數民族人數占全省總數的35%以上。苗族的上刀山、斗牛、玩龍燈,土家族的八寶銅鈴舞、毛古斯、劃龍船,侗族的踩堂、多高貝,水族的騎馬夾、獅子登高、打鞋等體育項目以及質樸的民風社情、原生態的民間工藝、特有的服飾,為貴州省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吸引力。
貴州省紅色資源底蘊厚重,曾是紅軍長征途經的重要地域,見證了中國革命的曲折以及最終勝利。革命先輩不畏強敵、浴血奮戰的光輝足跡,為多彩貴州留下了大量革命遺址、會址以及革命文物。每逢重要節日、重大活動,組織赴紅色教育基地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成為貴州紅色旅游的特色品牌。
貴州省山路崎嶇、平原較少,有“地無三尺平”的形象比喻,雖然部分地區開通高鐵、機場,但與其他發達地區相比,交通條件仍然相對落地,影響了游客對便利性的需求,限制了貴州體育旅游產業的對外交流與合作。貴州省內不同地域都打造各自民族體育旅游項目,部分民族風情園、民俗山寨存在效仿、雷同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旅游產品整合開發的深度和廣度,制約了整體競爭力的提高。體育旅游屬于第三產業、服務業,受經濟條件等因素影響,貴州省體育旅游產業缺乏配套人才,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和質量有待提高。
近年來,貴州經濟在“互聯網+”時代飛速增長,物質基礎明顯改善,支撐體育旅游產業轉型發展的條件將得到較大提升。
進入新時代,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逐步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大家不再滿足于低層次的“吃飽”“穿暖”,而是追求更高層次、更加多元、更加個性的“吃好”“穿美”等品質生活帶來的幸福感,健康、時尚的外出旅游成為絕大多數人的第一選擇。
“互聯網+”代表一種先進生產力應運而生,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一系列新興技術與體育旅游產業的結合,帶動了一系列嶄新的需求,產生了廣泛的社會變遷。“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人們無時無刻不在網絡下活動,無時無刻不與網絡接觸,途牛旅游、攜程旅游等越來越多的“時髦”被人們接受,網上預訂門票、賓館等已經成為“家常便飯”。
隨著我國進入高鐵時代,人們的出行方式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天涯若比鄰”成為現實。就如同“兵貴神速”一樣,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向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追求交通便利帶來的愉悅體驗。目前,我國高鐵和動車里程均突破兩萬余公里,占鐵路總里程的50%以上,總里程位列世界首位。途經貴州的貴廣、滬昆高鐵,使貴州也真正進入高鐵時代。可以預見,我國的高鐵運營里程將持續增多,運營網絡將更加成熟,距離不再遙遠,“早晨在重慶吃小面、中午貴州絲娃娃”助力體育旅游發展進入快車道。
當前,群眾體育健身意識不斷增強,參加登山、渡江、馬拉松比賽等體育鍛煉的人數明顯增加。據統計,每周參加1次以上鍛煉的達6億多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4億多,體育消費總規模達1萬多億,觀看2018俄羅斯世界杯的人數達10億多人次,全民健身、群眾體育成為促進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動力源泉。
緊跟時代發展新形勢,聚焦貴州省體育旅游新特點,提出不斷提升貴州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的新對策。
單純依靠政府干預的傳統旅游產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貴州省體育旅游發展需要,必須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資源配置和杠桿作用,確立政府主導、市場主體的新觀念。省政府相關部門應改變原有的一竿子插到底的做法,主動轉變觀念、正確定位、優化職能,做好政策制定、政策支持和政策引導工作,重點對體育旅游產業進行宏觀指導、監督和管理,著力營造良好體育旅游市場氛圍。
充分發揮山巒起伏、山川秀美等獨特的山地旅游資源優勢,積極開展攀巖、山地自行車、汽車越野等豐富的山地戶外運動,并承辦相應體育賽事,打造貴州山地運動大省;用好遵義會議會址、紅八軍革命遺址、史迪威公路24道拐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在回顧歷史、追思先烈中領悟紅色基因的真諦,在追根溯源、盤根究底中探尋紅色基因的由來,在熏陶熏染、換羽新生中思考紅色基因的傳承,打造紅色旅游金字招牌,提升貴州體育旅游的知名度、影響力。
信息時代,對人的“智”要求更高、對人的“能”要求更嚴。以促進貴州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為牽引,積極更新體育旅游人才培養理念,大力發掘體育旅游信息人才需求資源,注重需求牽引,強化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有效性。要努力打破人才束縛,積極抓好現有體育旅游人才資源的開發利用,促進人才轉變,提高人才質量。要建立科學、規范、高效的體育旅游人才發展激勵機制,優化體育旅游人才配置,提高體育旅游人才管理水平,促進人才合理、有序流動,為貴州省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提升體育旅游產業服務水平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作,服務轉變、服務優化的過程,其實就是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致千里的過程。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深入開展體育旅游宣傳推薦,吸引更多國內外企業投資體育旅游項目,積極做好服務知識和技能培訓,以咬定青山不放手的定力,持續接力用勁,步步為營推進,不見效不撒手,推動貴州體育旅游服務水平上層次、上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