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正修
“我就是去年底鍛煉時被人踢了一腳,所以現在‘那個’有點兒困難了。”一位六十歲男性走進來就如此開門見山地告訴接診醫生。他講得栩栩如生,自己鍛煉時如何被踢倒,怎樣疼痛難忍,隨后沒過多久就出現了‘那個(勃起障礙)’現象……有些患者很羞澀,對自己的發病原因“聲東擊西”,不實話實說,結果醫生聽完他們的講述,一圈外傷檢查、B超、神經血管檢查下來,發現根本找不到器質性病變的原因,只得又坐下來從頭問起,最后有經驗的醫生發現患者是因胃潰瘍在服胃藥——勃起障礙的病因原來在這!
男科醫生對于具體個案一開始總是沒什么線索和頭緒的,但按照常規問診程序一路下來,多少可以根據其年齡、基礎病史、服藥情況等逐漸靠近發病原因,然而對于很多開宗明義強制性“引導”醫生的患者,如果對方非常堅定地表示就是此類原因引發,還旁征博引舉出許多直接、間接證據,哪怕再有經驗的男科醫生也可能被誤導,從而浪費大量氣力兜圈子做檢查甚至誤診。
肯向醫生主訴近期發生的意外狀況或身體情況是非常好的,有利于醫生快速通向找到致病因素的捷徑,然而如果患者自己的主觀判斷誤導了醫生,就可能白費力氣還找不到真正原因。患者應該配合醫生問診,盡量客觀、全面地介紹自身情況,不要重申某一部分而疏忽別的部分,畢竟作為門外漢,患者不了解哪些因素可能真正導致ED(勃起障礙)產生。
像服藥史和疾病史都是非常重要、醫生必須掌握的,這對于醫生開藥非常重要。所以患者不要想當然地覺得此病和彼病沒聯系,而屏蔽掉它們。
其實像高血壓抗壓藥、抗抑郁類藥物里,都是部分會導致性功能障礙而部分不會。當然,臨床醫生也發現,有的影響性功能的藥治療基礎病的效果卻更好,而不影響的則效果稍弱,這就必須跟醫生商量做出取舍。不論如何,如果治療慢性病過程中發現自己出現了性功能問題,最好還是及時和主治醫生溝通、探討,看能否換替藥物。如果短期目標是先把身體基礎疾病治好再說,那就不要在意短時間內的性功能影響。究竟暫時稍微“犧牲”性功能還是暫緩基礎病療效進程,沒有明確界限,這跟患者自身需要、主治醫生的建議和判斷有關。
但患者切不能自行停藥或換藥,也不可以因為出現ED自行服用增進性功能藥物,或因性亢進而自行服用抑制類藥物。患者最好遵照基礎病主治醫生或男科醫生意見服藥。患者哪怕因為藥物引發性功能受抑制或亢進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藥物對人體性功能的影響基本都是“一過性”,只要停藥就會逐漸甚至短時間內恢復正常,所以不必太過擔心以前使用的藥物會產生長久或潛在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