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蓉
(貴州中醫藥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隨著社會經濟運行特征已經發生巨大轉變,我國經濟已呈現多趨勢發展的新特征。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促進經濟發展的有利形勢下,精準扶貧工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等熱點內容成為人們所關注的重點問題。同時,隨著農村土地流轉、供給側改革的不斷進行,我國經濟的發展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據新聞網資料報道,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舉辦,以此取得5大類、270多項的合作成本,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然而,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經濟形態發生了較大轉變,環保要求更加嚴格,使得經濟運行呈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在此情況下,如何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能夠更好、更快、更穩的發展,是許多學者所關注的問題。
我國與發達國家、金磚國家相比,人均收入水平都處于增長階段,這進一步促進了消費能力的提升。從消費占比來看,消費空間有待于提升。據相關數據測算,2016年美國個消費支出所占GDP比例為69%,而同期中國所占比例為39%,在之后的一段時期內,我國居民消費增長空間將進一步擴大。同時,未來外國消費結構將不斷升級。電商消費所占比例迅速擴大,在改善消費環境方面,還能提升居民的消費傾向。另外,居民消費將從商品消費為主向服務消費為主轉變,以及消費品的不斷升級,都將促進居民消費空間的擴大。
目前,我國出口貿易已經有了較快發展。從出口產品來看,我國有許多產品已經在國際市場打開了局面,隨后會繼續擴大。從出口所占比例中來看,我國出口占有率排名靠前的商品達到了31%,整體占比份額較大。從合作貿易伙伴視角看,我國已成為全球經濟體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在歐盟、日本、美國等國家,國際競爭力已經開始逐步提升。只有通過高附加值的產品、創新能力,才能不斷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從國內生產總值方面來看,我國經濟高增長過程中受益于全要素生產率的不斷提升,使得整體社會經濟發展處于平穩狀態。從過去至今的三十年時間,我國全要素生產率年增長率超過了2%的水平。在未來,通過深化經濟的結構狀態,可以有效促進經濟的快速、平穩發展。此外,隨著全要素生產率的不斷提升,可以有效彌補傳統經濟發展的不足,更有助于整體經濟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只有借助先進的技術條件,才可以有效刺激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自2013年以來,我國經濟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以及國內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轉型的影響,區域發展差距較大,區域不平衡性問題愈加凸顯。現階段,四大板塊經濟增速呈緩慢發展態勢,東部地區經濟增速降幅要低于中西部地區,這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從經濟發展狀況來看,東部地區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較高,而中西部地區依然以傳統農業、工業、制造業為主。相較而言,中西部地區這些比例處于較低水平,特別是東北地區面臨老工業基地振興、資源枯竭的挑戰,使得經濟發展滯后。因此,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
現階段,我國重工業多數隸屬于資源型,且依靠便利的自然條件,使得當地經濟發展比較迅速。但近年來,隨著資源型企業始終依靠資源投入來獲得經濟效益,但并沒有從技術層面進行有效完善,使得綠色循環經濟始終得不到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國內高端產品、高技術材料難以得到有效發揮。同時,我國產業結構較為單一,生產模式仍然以能源為主,造成產能過程制約了經濟發展。
目前,許多低端、過時商品已經在市場中處于常態,“山寨產品”已經快速發展,使得國內居民消費情況越來越差。在此背景下,許多消費者開始向國外購買,使得產能進一步加重。由此產生的直接效果是,商品轉換為價值的資金鏈條處于斷裂狀態,很難滿足當前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問題在于,商品質量問題導致信任危機,加劇了我國醫藥、日用品等行業出現了問題。因此,這種現象損害了國內市場,不利于整體經濟的發展。
改變單一產業結構,從資源型轉變為綠色能源產業,推動產業機構的升級。同時,傳統產業結構更應該從勞動密集型向高端技術密集型發展,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在此環境下,不斷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增加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同時,調整產業合作方式,以產業聚集為重要依托,加強區域資源整合速度,加快成果轉化協作機制。此外,建立產業競爭與合作的雙重機制,以此實現資源共享。
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有助于因地制宜、各取所需。鑒于區域發展需要打破要素流動所帶來的障礙,需要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一方面,政府應建立經濟合作區域扶持政策,通過扶持外來行業在本地區落地發展,促進經濟平穩發展。另一方面,需要由發展較好的地區帶頭,并積極引入當地發展經驗,以此帶動本地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只有通過縮小地區發展差距,才可以實現區域之間的相互融合。
互聯網思維,已經在當前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為此,為了發展我國經濟,需要互聯網企業帶動傳統企業向互聯網方向發展。因此,先進的企業可以引入互聯網技術,例如大數據、云計算等,不斷扶持當地企業的發展,共同搶占互聯網經濟發展先機。目前基于互聯網的網絡平臺層出不窮,但能滿足大眾需要,為人們所接受的成果并不多見,如何利用互聯網平臺發揮其經濟潛能,對我國經濟發展方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