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甜田馮 濤
(1.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 德州 253000;2.西南財經大學,四川 成都 610074)
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下,小微企業隨之發展壯大,成為國民經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與國有企業和大型企業相比,卻存在著諸多的不足,特別是我國小微企業大多是家族式企業,觀念落后,使該系統特別是金融體系不完善,管理隨意性,財政透明度較低,內部控制不完善,導致破產率高。再加上其自身發展規模小、資金不足、信用低等問題存在,使小微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小微企業在資金方面具有“短、頻、快”的特點,即傾向于短期借款、借款頻率高并且要求資金快速到位,這一特點更進一步的造成小微企業融資的困難。
在現行體制下傳統金融信貸機構很難滿足小微企業資金信貸需要,基于互聯網借貸機構應運而生,其優勢主要體現在手續簡單、效率高,能夠為小微企業提供更好資金服務的同時,自己也產生了較好的收益。
第一,網絡信貸機構不是真正的金融機構,其發放的信貸資金利息標準不同于傳統銀行利率,具有靈活的定價權利,一定程度上受信貸市場的資源配置和調節。另外由于互聯網信貸在運作方面本身成本就比較低,其利息率相對傳統金融機構具有較高的優勢。
第二,由于網絡信貸公司辦理相關業務效率較高程序較簡單,短時間內可以為小微客戶提供良好的資金信貸服務,相對于傳統金融信貸機構繁瑣的手續和復雜的流程上具有相當強的競爭力和可以提供更為靈活多樣的信貸資金服務。
此模式是指電商企業基于其長期積累的客戶源,通過與金融機構合作,在自己平臺上為小微商戶解決資金需求。同時增加自身平臺粘性,營造出良好的循環機制。比如阿里和京東。
電商公司資金來源主要是股東繳納的資本金和捐贈資金,使得電商資金規模有限,隨著信貸規模增大,電商的資金缺口肯定會更大,最終會影響到電商平臺上小微商戶融資。二是數據失真問題。由于當下電商平臺上的小微信貸客戶缺乏較為真實的信貸需求數據和較為可靠的信用憑證,形成的無效數據影響信息篩選和信用認證信用認證,使得那些規范經營的客戶可能受到影響而無法獲得信貸融資。
P2P是互聯網web2.0時代的代表性技術。由于準入門檻低,P2P網貸迅猛發展,短期內在全國產生了數千家平臺。國資銀行也開始涉足P2P領域。但此種模式在擁有大量資本和人才的同時也具備較大的風險,缺乏相關行政法規的保護。2011年以來,網貸平臺頻頻傳出資金安全問題,攜款潛逃事件時有發生,不能不引起足夠重視。
P2P小額網貸模式,當下問題是資金匹配成功率較低。存在著比較普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在網絡借貸中,由于最終的交易是基于網絡平臺實現的,而網絡本身具有較高程度的匿名性和跨空間等特點,投資方和融資方很難有面對面接觸的機會。這就導致雙方某些信息獲取比較困難,使得信息不對稱的現象更加嚴重。但由于無抵押無擔保,信用風險全部由投資人承擔,從而導致投資人會選信貸額度小還款時間短、利率較高的客戶。
所謂眾籌是指由項目創始人基于互聯網相關平臺,利用其項目或者其創意來籌集創業基金,使得大量志同道合的民眾盡己之力投資,并在獲利后給投資者分紅。此種模式主要是由項目創始人、民眾和平臺構成,在國內,目前主要的互聯網眾籌融資平臺主要是億覓網、大家投、天使匯等。
眾籌融資優勢主要在于融資門檻低、速度快,相關創意及數據比較清楚,很容易獲得融資;而且還可以發掘市場需求和更好地推廣產品,增加邊際效應;另外相對于小微信貸客戶來說更為量體裁衣。其缺點就在于知識產權保護,項目創始人因為需要資金來推廣應用,不得不把項目相關信息和數據進行公開以獲得投資者的信任,因此具有一定被復制產品的風險。
信貸金融行業的主要風險就是來自于供需雙方信息的不匹配而產生的相關風險。在發布借款需求前,借款人對自身的經濟實力、還款能力、信用狀況和資金投入的風險狀況很清楚。而出借人由于時空限制,無法獲知和辨別借款人的真實信息。這就產生了借貸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那些信用等級低的人由于融資困難,很有可能為了貸款掩蓋真實信息。金融垂直搜索平臺就是為用戶提供搜索、匹配和推薦的信息平臺。
對于眾多小微客戶來說,若有資金信貸需求,僅僅需要在互聯網相關平臺搜索適合自己的信貸產品并進行選擇和確定。不過由于當前很多客戶很少使用此種金融搜索方式。金融搜索對眾多客戶來說還未形成一定的粘性。
互聯網金融發展路徑不外乎兩種。一種是互聯網企業利用相關金融業務資質接近傳統金融機構,基于相關網絡和通信技術而提供金融服務。另外就是傳統金融機構,基于網絡平臺,開發更多的金融產品來滿足客戶。相對于小微金融客戶來講,互聯網金融存在信息匹配、成本較低和效率比較高的吸引力?;趯ヂ摼W金融提供資金信貸的的相關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政府應逐步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和信用評價體系,加強信息管理,建立廣泛,覆蓋面廣的社會信用體系。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各級政府政府應該為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多出臺各種政策支持互聯網產業。
政府要轉變職能,對小微企業加強社會服務,包括融資,推動建立信用擔保,業務指導,技術支持,管理咨詢,信息服務等。同時,加強小微企業互聯網融資法律、法規,為小微企業進行合理融資提供相關法規和政策保護。應盡早從法律的角度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給予認證,以降低平臺面臨的法律風險,為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發展提供法律保護。
要努力擴大融資領域,開辟新的融資渠道和方式。建立多層次的互聯網體系。以適應小微客戶在成長階段不同的資金信貸需求。小微客戶在豐富資金信貸需求渠道多樣化時,更應該積極開拓比較直接的融資渠道,以用來更好的滿足自己本身資金需求,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