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婧齡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00)
經濟金融化可以說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產物,也是21世紀以來全球所有的國家經濟發展中所面臨普遍問題之一。那么所謂的經濟金融化主要是對一個國家的經濟體制發展方向逐漸向金融板塊靠攏,在主要金融領域例如銀行、保險、證券等方面有很多的參與因素。并且這些方面在整個經濟體制中的比重是非常大的。經濟金融化的發展對該經濟體的經濟、政治方面都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從世界經濟整體方面來看,發達國家的股市市值,債券,保險等市值遠遠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可見經濟金融化的發展態勢已經屬于過度發展了。
單純的經濟全球化或者金融化的發展對整個世界的經濟其實是一種促進,那么正是由于經濟發展的世界范圍性比較強,又加上近幾年網絡科技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使全球的經濟形成了一個整體,那么伴隨而來的就是各個領域之間抓住金融發展的大潮聯合發展,逐漸形成了一個大的金融體系,叫做經濟金融化,據業內金融專家的分析:過度金融化會導致一個國家的CPI指數增長過快,資本的大幅度虛擬流動會導致通貨膨脹加劇,商品價格上漲過快,而且還會因為商品的金融化,使人們的收入水平與消費水平不符,長期如此,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性加劇,人們的生活質量下降,這一點十分值得關注。
那么現如今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體制也在很明顯的向“過度金融化”的方向發展。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全球經濟金融化的加劇,使得我國過度金融化的跡象越來越明顯。此現象不但使商品價格越來越高,還會給我們國家的長期經濟穩定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那么我們國家為了緩解市場經濟的這種膨脹現象,央行實施了一系列金融貨幣政策。
寬松的貨幣政策會使市場上的貨幣量增多,必然導致物品價格的上漲,最終導致通貨膨脹,再就是中國現在實施的貨幣政策沒有能夠深刻的研究經濟市場,低估了經濟金融化在整個經濟市場所占的比例,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市場上流通的貨幣越來越多,并且大量的虛擬經濟金融貨幣都進入了股市,銀行,保險,房地產,大宗商品等一類的領域,這種貨幣越來越多,可以在市場上進行商品交易的流動性反而越弱的現象對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十分不利,這種過度的金融化發展模式致使市場上商品的價格越來越高,這就給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運行帶來相當大的阻礙。
經濟金融化的現象使我國出臺了一些列相關的貨幣政策對市場進行調節,但是國家并沒有抓住事情的本質,過度金融化的發展即使市場上有再多的貨幣出現,物價的變動也不會隨著市場需求而穩定,只會越來越高,經濟金融化讓市場經濟尤其是實體經濟陷入了困境,使我們國家的金融領域越來越膨脹。如果貨幣的存在在市場上的作用不能有效的促進社會生產,一味的膨脹在金融領域,對我國大政方針制定與產業發展戰略決策都會產生干擾。
金融是市場經濟的血液,是供市場生產和消費的支撐,那么所謂的過度金融化,是市場發展的一種綜合病癥,一種金融業自我膨脹下的金融高杠桿和資金脫實向虛的現象。畢竟社會實體是金融業的基礎。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筑,如果實體經濟不牢固的話,金融業過于脫離實體經濟,就會造成更大的金融風險。這一類的金融風險在我國已經出現過,比如說2015年的股市便是如此,在各類杠桿的強行抬高之下,在國民經濟沒有任何大幅起色的情況之下,股市一路飆升隨后便是迎來了一個大幅的下降,反而還不如之前的股市更加平穩,這就是金融市場過度脫離現實市場所造成的風險。甚至被很多的人稱之為金融災難,將2015年稱之為股災的一年。防范金融風險,就要防范這一類的風險。各類金融市場的交易主體沒有按照實體經濟的發展需要去創新,所以就衍生出了經濟金融化,加劇了全社會金融膨脹的行為。
其一,金融業的總產值在整個社會經濟當中比重加大,導致社會出現了實體企業轉化為金融企業,過分的融資,這種市場實體企業的投機做法使我國的經濟發展的各個板塊不協調,慢慢走向虛擬化,泡沫化道路。從而對國內經濟產生不利導向。
其二,現如今社會出現的股市,期貨,房產的大幅度炒作,以及房地產行業的去庫存,以及之后的限購政策,還有煤炭產業產能與市場需求脫離,經濟指標的大幅度上下波動等等,這一系列表現都是由于我們國家過度金融化了。現如今市場上出現的金融衍生品很多,股權,債權,期權,線上線下等很復雜,很多實體經濟都在轉型互聯網金融進行融資,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金融業的風險,由于市場上繁多復雜的金融產品的出現也加大了相關部門的金融監管難度,使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處于一個畸形的狀態。
過度金融化首先會導致我們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的失衡,整個經濟體的指標光是金融業就占據著百分之八十,長久以來,市場上的資金流通的越少,對實體經濟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國家的金融政策都是根據整個市場的CPI指數來制定的,國家所看到是整體指數的增長,那么就是實施了相應的貨幣政策來調節市場,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樣一來反而加劇了通貨膨脹,再就是過度金融化,促使市場上出現了很多高杠桿的金融產物,高利息的金融產物的出現使人的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理財平臺,股市或者樓市,這種現象在無形之中給人們的投資帶來了很大的危險。過度金融化降低了整個社會資金的運行效率,拉長資金鏈條,加大資金成本,使實體經濟融資困難,發展緩慢,實體經濟在整個市場經濟的比重就越來越低。
過度金融化是一種過分脫離市場經濟發展的一種泡沫金融。經濟金融化讓市場經濟尤其是實體經濟陷入了困境,使我們國家的金融領域越來越膨脹。資料顯示我們國家上半年市場經濟發展的情況,從宏觀上來看CPI指數很漂亮,整體經濟運行良好,并且持續增長。從微觀上可以看到我國很多企業已經處于十分困難的階段,由于市場過度金融化,一些高杠桿的配資行為嚴重影響了企業的融資;金融業發展形勢大好,但是金融業的存在沒有服務好市場上的實體經濟,實體經濟衰敗。所以可以得出,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對金融的依賴性過大,過速的金融化發展只會讓經濟指數持續增長,讓實體經濟失去支撐,最終出現金融泡沫,破壞了整個經濟生態的發展,如果市場實體經濟一直處于這樣的狀態,那么我們國家就失去了穩健的經濟基礎實體經濟做支撐。過得的金融化導致國家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市場上的商品價格太高,不利于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經濟金融化已然成為經濟發展很大的一部分,如果得不到適當的調節金融和實體經濟在整個經濟市場的比重,無疑是又一場經濟危機的前兆。而過度的金融化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實體經濟的發展,能源和資源等重要生產要素價格的過度波動,造成了企業生產和經營環境的極度不穩定,嚴重影響了人們對實體經濟的投資積極性,另一方面還扭曲了人們正確的社會財富觀念。我們國經濟發展過度金融化,正在慢慢的帶來一系列不利影響,所以為了實體經濟的存活,為了社會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政府部門必須要相當重視市場調節。
以現在經濟全球化的速度發展而言,中國的金融體系早晚會融入到世界金融體系的大體系當中。中國是一個金融大國,必須要在世界金融體系當中顯露出一個金融大國應有的姿態。在最近的幾年當中,我國的金融業務和世界的金融業務之間的聯系已經越來越緊密了。相互之間的金融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在這種情況下,肯定會產生一定的金融風險,但是這些風險卻都是能夠有所預防的。只要有科學的手段和合理的管理方向,就可以將這些風險控制在可控制的范圍之內。金融業就是一個風險和盈利并存的行業。在預防風險的同時讓我國的經濟發展能夠邁向一個新的臺階,也讓我國的經濟體系更加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