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元 呂冬雪
(沈陽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遼寧 撫順 113000)
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農產品市場逐步開放。在這種環境下,遼寧省農產品出口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為了提高國際競爭力,本文將對遼寧省農產品出口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進行論述。
在進一步進行外部經濟的波動過程中,歐美國家通過技術優勢,完善了環境法規及制度,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壁壘。對外貿易好的國家出口量大。人民幣地位提高、勞動力成本及其他原因導致了國內經濟增長。農業加工成本和農業出口的相對優勢一直在下降。我國農業生產基地較少,沒有大規模的農產品市場需求。
首先是農產品加工結構不合理。但大多為初級加工產品。精細加工、生加工的產品少之又少,而且技術水平不夠先進。
二是農業現代化水平低,農產品深加工能力低。,所以相對應的農產品出口量就比較少。
第三、技術水平仍不及發達國家,進行大規模農業現代化的企業少。
第四、進行深加工機器覆蓋率較低,機器化大生產覆蓋率低,一些地區仍是人工勞作。
綠色壁壘一般是進口國家和出口國家為維持生態平衡及公眾健康從而確定的各種保護方法、法律及規章。這就技術貿易壁壘的產生阻礙了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它是一種以保護有限的資源、環境和人類健康為名義的國際貿易。它限制或禁止進口外國貨物,故意制定一系列苛刻的環境制度,這些制度比國際上的制度要高。
遼寧的出口主要在亞洲,其次是美國、日本和韓國。出口國相對較小。出口目標不僅使遼寧的農產品出口易受貿易伙伴經濟發展的影響,裙帶關系影響,而且使遼寧省的經濟受到波動和影響。而且少而集中的目標市場會嚴重制約著遼寧省出口貿易的進一步的發展。所以出口目標市場少而集中是一個重要問題。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環境水平還有待提高,近年霧霾持續出現。不僅人們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傷害,農作物同樣也會受到影響,全球氣候變暖會使農作物的生長周期改變,從而影響到農作物的質量。生產者大量使用藥、催熟劑等,使得產品質量下降。出口幾率下降,最后產品在國內低價沒出。進而使許多生產者放棄在農產品行業的發展,最后導致我省大中農產品生產企業的短缺。
實施農業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國際競爭力。遼寧省農產品出口有兩種選擇。第一,大企業主導小大企業主導小公司-龍頭公司在前。二是農產品進出口的區間分布。大型公司必須帶動小公司,努力建造更高水平的農產業基地,這是農業發展的必要環節。在企業之間建立密切和疏遠的關系,是為了給小企業和微型企業留下深刻印象,并向大企業傳授經驗。隔閡在于,公司必須建立自己的專長。創建“旗艦企業”,帶動農產品“一村一產品”、“一市”。
現在解決現代農產品機械化生產中小塊地種植是關鍵問題。如今,土地“流轉”形成的大型糧食農戶和新型農業生產合作社已經形成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國家各級政府都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增加了機械制造業的水平。
第一要全面、客觀的了解綠色貿易壁壘,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干什么的?然后樹立觀念,其次國家要加強教育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環保觀念,保證國家發揮環保作用及法規制度的完善,同時促進貿易的發展。貿易發展良好的國家可以很好地運用環境,嚴格的遵守環境制度,更好的運用體制,以達到阻礙他國出口的作用,其中重要的原因便是人們越來越強烈環保意識以及環保理念,無論如何各國都應加強觀念,實現良好的環境規范,不斷樹立自然觀念,理論觀念,倡導綠色的生活方式,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加強中小學環保意識,從娃娃抓起。并積極宣傳廣大人民群眾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
因為貿易發展區域比較密集,對密集的區域依靠強度大導致了出口貿易摩擦增多,綠色貿易壁壘限制了進口國農業貿易的繁榮,中國應加強貿易壁壘問題的解決力度,增加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積極性。
遼寧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也是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大省。為了促進遼寧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本文從遼寧省的現狀出發,探討了在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促進遼寧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