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芬
(蘭州財經大學,甘肅 蘭州 730030)
在我國經濟轉型和經濟發展過程中,居民收入分配是關系到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問題。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獲得了迅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不斷提高,但也帶來了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收入分配不公平等問題。國內外學者對中國日益拉大的地區收入差距給予了高度關注。李實、賴德勝、羅楚亮(2013)基于對中國住戶收入調查項目數據的研究,通過實證研究對我國近期及未來收入差距的變動趨勢和影響因素做了分析判斷,提出系統的收入分配政策和再分配政策。章奇等(2004)的研究證明了在20世紀80年代末以后,出口貿易額在GDP中的比重有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作用。
我國學者對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大部分都基于全國視角下,而對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的收入差距的影響因素的分析相對較少。本文就是以西部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為研究對象,探討西部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的原因。
中國西部地區包括四川、云南、貴州、甘肅、陜西、青海、重慶、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2個省市及自治區。自2000年初我國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極大程度上帶動了西部地區經濟的增長,同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出現了明顯的縮小的趨勢,根據2004年到2016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分析來看,主要可以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從西部地區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來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要略慢于農村居民人均凈收入的增速;第二,從城鄉居民收入的比值上來看,西部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數與其對應的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平均數比值也在逐年縮小;第三,從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西部十二省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數比值和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凈收入與西部十二省農村人均凈收入平均數比值分別來看,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西部十二省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一直處于平穩狀態,說明西部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這十年間都沒有獲得較大的增長;反觀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凈收入與西部十二省農村人均凈收入平均數比值在逐年縮小。由此可以推斷出西部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逐年縮小。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西部地區的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都有所增長,而且西部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出現逐漸縮小的趨勢。歸納國內外已有的研究和我們的經驗觀察,我們可以將西部地區城鄉收入差距縮小的原因歸結為以下幾點:
根據庫茲涅茨的倒U型曲線理論:經濟處于較低水平時,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是不斷擴大的;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縮小居民收入差距。自從我國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西部地區經濟增長明顯,居民收入也大幅提高,西部地區城鎮居民人均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比例出現逐年降低的趨勢。而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兩個個方面:
1.國家的政策支持。我國中央政府和西部地區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減免稅負、優惠信貸和投資傾斜等優惠政策,以促進西部大開發的順利實施。此外,為了擴大西部對外開放的領域,我國政府制定了適用于西部的外資引進政策,放寬了西部利用外資的條件約束等。與此同時,國家進一步加大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力度,例如公路、鐵路、機場、農業和林業等,還實施了“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工程,這些優惠政策和措施為西部地區提供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為西部地區發展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另外,習總書記大力倡導的“一帶一路”戰略,更為西部地區的大發展大跨越提供了無窮無盡的良好契機,該戰略更為深處內陸的貧窮西部開辟了對外開放和交流的良好通道,促進了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
2.西部地區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西部地區土地廣闊,人口眾多,再加上經濟發展起步較晚,低廉土地成本和勞動力成本,增強了其經濟的競爭力和對外資企業的吸引力,為西部地區帶來了更多對外交流和學習的機會,這些機會不僅有利于西部地區實現優勢互補,更有益于擴大市場,增加市場占有率,為做強做大實體經濟奠定了良好的環境基礎。此外,西部地區疆域遼闊,擁有豐富的耕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這種能源和資源的優勢,不僅有利于通過原料的直接銷售或者初加工銷售創造經濟收入,更能夠推動西部地區發展自身產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促進西部經濟真正走向繁榮。
外貿依存度和外商投資企業占總企業比例越大越有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由于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持續推進,西部地區的開放程度和對外資的吸引力都大大增加,導致近些年西部地區的進出口和外商企業數量上有了明顯的增加,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問題,增加了農村居民的收入,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
教育對收入差距的影響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平均教育水平和教育差異,二是作為人力資本的教育在生產中的價值和市場價值(也就是教育回報率)。西部經濟發展使平均教育水平提高,教育差異縮小,說明公平的教育機會和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有助于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對于農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農村教育回報率提高明顯,這也就解釋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的原因。
農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不僅使農村規模化種植生產成為可能,生產效率的提高更把農村大量的年輕閑置的勞動力解放了出來,此外,農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使農村勞動力的觀念也在發生極大改變,加上農民的向二、三產業轉移所受的約束也在不斷減弱,大量農村勞動者走向城市務工,獲得更加穩定的收入,農村居民的收入不再僅僅來源于農作物的種植,從根本上提高了農村居民的增收創收。
綜上所述,西部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縮小是各種因素綜合影響下的結果,但是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仍然存在著比較多的問題,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并不代表著西部地區經濟健康發展,西部地區城鄉居民水平偏低也應該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