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斌斌 劉 洋 吳文凱 秦小虎
(甘肅農業大學管理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甘肅 蘭州 730070)
從2015年開始,我國實施完善農村和偏遠地區的網絡服務計劃,借此時機,政府扶持農村電商發展,把農村的特色產品賣出去,幫助農民脫貧致富。農村電商推動精準扶貧主要是通過產業發展、物流服務、用工幫扶等多種形式達到幫助農民脫貧的目標,也是利用現代網絡的新技術新方式推動精準扶貧的創新舉措。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我國農村電商交易規模達到4402億元,與2016年的3120億元相比,同比增長41.1%。2017年年底,我國農村網絡交易市場規模達到6300億元,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于促進貧困地區的精準扶貧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文章選取榆中縣夏官營鄉、三角城、清水驛鄉作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210份,回收率100%,有效回收率94%。利用SPSS數據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對本文所寫提供數據支持。
2017年8月,國家商務部公布了2017年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名單,在全國260個示范縣中,甘肅省入選12個縣,榆中縣榜上有名,成為蘭州市唯一入選的縣區。
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000萬元,主要用于支持建設完善榆中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建設改造,支持農村電子商務培訓工作,加快推動榆中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和產品網絡銷售,幫助農民拓展市場,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村消費。
甘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發展,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與扶貧工作相結合,作為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和創新舉措。省級財政先后投入1.23億元專項資金支持農村電商發展,使農村電子商務在甘肅蓬勃發展。
甘肅省搶抓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建設政策機遇,在3年時間里爭取到40個國家示范縣,中央財政給予每縣2000萬元資金支持,共8億元,在西部地區名列前茅。
近年來,榆中縣也高度重視電商工作,縣政府認真落實國家關于農村電商發展的各項政策精神,促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和電商扶貧工作的扎實深入開展,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依托“萬村千鄉”農家店、供銷社等傳統商貿企業建立電商扶貧服務點,以高原夏菜、北山百合、新營胡麻油、優質馬鈴薯等為重點,轉變農產品銷售方式,全面統籌規劃,推動榆中縣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范工作順利進行。
根據蘭州市榆中縣政府網站關于《榆中縣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實施方案》的規劃,榆中縣政府計劃在2018年投入81萬元,完善縣鄉村三級服務體系,引導各個服務站點開展公共服務業務;計劃2019年投入78萬元,完成縣鄉村三級服務體系市場化運作,持續提供電商公共服務。從2015年開始,榆中縣認真貫徹落實甘肅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精準扶貧方案,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深度融合,以電子商務為載體,全面推進電商扶貧試點工作。榆中縣成立電商扶貧試點工作辦公室,按照甘肅省“三有一能”目標要求,在試點鄉鎮成立電商服務站,村成立電商服務點。結合電商運營模式,建立《榆中縣電子商務服務站網店職責》和《榆中縣電子商務服務站代銷流程》等制度,為推進電商扶貧試點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1.甘肅省電商扶貧取得的成績。“電商”引領精準扶貧,已在甘肅省全面展開。現階段,甘肅實現農村電商扶貧培訓“三個全覆蓋”,一是覆蓋全省1169個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鄉鎮電商負責人;二是覆蓋全省622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電商負責人;三是覆蓋全省10006個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非貧困村。
積極引進樂村淘、蘇寧云商等電商企業開拓甘肅省的農村市場,解決了眾多農戶發展中普遍存在的“難買難賣”問題,促進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
2.榆中縣電商扶貧取得的成績。榆中縣地區高原夏菜、百合、馬鈴薯、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品質優,產量大。為了幫助農民拓寬這些優質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減少中間的流通環節、降低銷售成本,“電子商務”憑借其現代化的交易模式,成為精準扶貧、促進農民增收的主要舉措。
按照全省縣、鄉、村電子商務三級服務體系建設標準,截止目前,榆中縣已建成電商中心1處、鄉鎮服務站5個、村級服務點8家、個體網店260家。為確保電商服務順利開展,政府組織對相關人員開展培訓,并根據實際需要,不斷擴大培訓廣度和培訓深度,形成農民懂電商、用電商的良好氛圍。
根據調查了解,最近幾年,榆中縣電子商務發展趨勢良好,農村電商已成為全縣特色農產品銷售的重要途徑,榆中北山羊肉和百合、小雜糧、青城醋、脫水菜干、胡麻油、甘草羊、散養雞等農產品已經在網上暢銷,并且交易勢頭良好,形成了一定規模,取得了效益,實現了農民增收。
1.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電商扶貧過程中,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主要表現在:
(1)由于家庭接入網絡采取自愿,部分農民感覺網絡對自己作用不大,依然不愿意接入網絡,接入網絡的家庭也存在網絡信號差、網速低的問題。
(2)部分貧困地方的道路交通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給當地的快遞行業和運輸業造成不便,使得產自當地的農產品不能盡早的上市,影響農產品的銷售。
(3)農村電子商務推動精準扶貧必須要有相應的技術人才隊伍做支撐,需要既掌握計算機技術,又精通管理方法以及能夠把握現代市場規律的綜合型人才。然而對于絕大部分農民來說,他們早已習慣傳統的交易方式,對于像電商這樣的“新鮮事物”,他們也知道它相比于傳統交易方式所具有的優勢,但要從零基礎學會網絡店鋪管理裝修與運營,也并非易事。
(4)電子商務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物流服務點的建立,榆中縣近年來在物流服務點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管理不到位、縣上的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鄉上的電子商務服務站、村上的電子商務點的規范性都有待提高的問題。
2.電商扶貧不規范問題突出。近幾年,電商助力精準扶貧在全國發展的步伐很快,榆中縣也不例外,但是,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比如同物不同價、網頁顯示與實際購買得到的商品存在較大差異、利用淘寶刷單利誘上當受騙的案例不時發生,網店的可信度下降、產品參差不齊難以辨認等,這些都對電商扶貧的規范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電商推動精準扶貧的精準度問題。電商扶貧的實施的確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它的一個前提就是要求農民要切實的參與其中,但是在現實中,由于部分農民對電商扶貧的認識不足,沒有能過積極的參與扶貧的過程之中,他們不能搭乘電商扶貧的快車,使得精準扶貧成為了部分扶貧,還有一部分貧困人口沒有得到扶助,沒有做到真正全面的精準。
4.電商扶貧的思想認識和方式不到位。一些基層干部對精準扶貧的政策還吃不透、吃不準,從以前的“漫灌”到如今的“滴灌”還不完全適應,習慣沿用扶持農民的辦法扶持貧困戶,部分貧困群眾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不足。
現階段,榆中縣的農村地區網絡已基本覆蓋,但是針對出現的網速慢、信號差等問題,政府應該及時的解決,為電商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對于部分鄉村道路也要積極的利用資金予以修整,完善了網絡、道路等電商發展所必需的基礎設施建設,電商助力精準扶貧就更加容易見成效,幫助農民脫貧就能夠早日實現。
政府除了組織村民學習電商知識外,可以與高校建立聯系,利用高校培養電商方面的專業人才。當前,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市場人才供給與需求關系的深刻變革,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高等教育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質化傾向嚴重,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仍未緩解。各高校也在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互聯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增強地方高校的社會發展服務能力,為學習者提供創造價值的途徑。培養電子商務人才服務精準扶貧,一方面可以為高校的實踐教學提供一個具有真實性、可靠性和鍛煉性的實訓平臺,另一方面也讓大學生們切實的把所學發揮了出來,為建設鄉村、促進精準扶貧貢獻自己的力量。
針對電商扶貧過程中存在的種種不規范問題,政府要發揮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可以定期開展農村電商培訓,鼓勵大家加強電商行業自律意識,誠信經營,以誠信為自己獲得好的銷售量,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強對于商標專用權的保護,創立自有品牌,把電商扶貧和商標興縣戰略的實施有效結合,為電子商務的發展闖開一條新路。
精準扶貧,就是要把扶貧資源用在真正貧困、真正需要幫扶的人身上,針對扶貧過程中存在的“不精準”的問題,政府也應該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深入貧困地區,切實了解當地農民的生活現狀,制訂有針對性的扶貧方案,把每一戶貧困人口,都納入到幫扶的對象中。通過開展電商培訓,使他們掌握一項基本的技能,讓他們可以發揮出自己的價值,獲得成就感,早日實現脫貧。